漢末群雄割據(jù),在亂世之中,曹操、孫權(quán)、劉備逐漸崛起,經(jīng)赤壁之戰(zhàn),成三分之勢。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即帝位,國號蜀;229年,孫權(quán)稱帝,國號吳。由此,三國鼎力正式形成,及至280年晉滅東吳,才又一統(tǒng)中國。
在漢末混戰(zhàn)到西晉統(tǒng)一的這短時間里,雖然政治上三國鼎立,紛爭不斷,但在文學(xué)方面,文人騷客輩出。而在詩歌方面,漢樂府余韻猶存,五言詩更是不斷發(fā)展與成熟。
五言詩的起源 在漢樂府中,《鐃歌》中有雜言中夾以五言的詩句,《相和》、《清商》中亦有不少純粹的五言詩。除此之外,西漢流行的歌辭皆雜言中夾五言。這些雖不能證明五言詩起源于哪里,但卻可以看出在西漢時,五言詩已經(jīng)處于醞釀期。及至東漢,應(yīng)亨、班固、蔡邕等文人的出現(xiàn),則代表著五言詩創(chuàng)作的開始。一般將班固的《詠史》看作是最早的完整五言詩,而《古詩十九首》則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而這也為三國乃至魏晉五言詩的發(fā)展與成熟做好了鋪墊。
從漢末混戰(zhàn)到西晉統(tǒng)一,大致可分兩個時期:一是建安時期,一是正始時代,。而在這兩個時代,在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方面,皆涌現(xiàn)出了不少有才學(xué)之士,建安時期以“建安七子”、“三祖陳王”為代表,正始時代以“竹林七賢”為代表。 建安時期 1.“建安七子”。
建安是漢獻(xiàn)帝的年號?!敖ò财咦印敝Q,始見于曹丕的《典論·論文》。指的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七人。在七子中,王粲、劉楨的地位較高。詩歌方面,孔融的《雜詩》兩首,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徐干的《室思》皆膾炙人口,但劉楨《贈五官中郎將四首》中的第三首,以及王粲《七哀詩》的“西京亂無象”一首成就較高。
2.“三祖陳王”。
在詩歌方面,除了七子較為出眾外,“三祖陳王”的成就亦較高。沈約在《謝靈運傳論》里說:“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陳王咸蓄盛藻?!薄叭妗敝傅氖俏何涞鄄懿佟⑽何牡鄄茇б约拔好鞯鄄軈?。而“陳王”指的是曹植。
?。?)曹操,字孟德,著有集三十卷,逸集十卷,存詩二十二首,皆為樂府。這些詩既有擬樂府而作,亦有曹操自己的創(chuàng)作。代表作《步出夏門行》、《短歌行》。
?。?)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著有《典論》,存詩四十四首,半為樂府,半為徒詩,其中《挽船士新婚與妻別》與《清河作》較佳。
?。?)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有集七卷,今存詩十一首,詩作成就不高,《長歌行》尚可。更多古詩詞學(xué)習(xí)內(nèi)容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曹植的作品,編集較早,版本也較多。其詩作既有徒詩,又有樂府。曹植的人生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段從公元192年至211年,主要是“誦讀詩論辭賦”之時,這時的曹植的創(chuàng)作只有一篇《感甄賦》;
第二段從211年到220年,主要是被任命官職,從政之時。創(chuàng)作了《離友》等十二首徒詩,五言詩中贈送應(yīng)玚、徐干、王粲、丁儀的詩七首較佳;
第三段從220年到226年,這一時期曹操卒,曹丕稱帝,曹植受到曹丕壓迫,創(chuàng)作較少。較好的詩作是《七步詩》和《贈白馬王彪》七首。
第四段從226年到232年,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即位,曹植閑散以終老。創(chuàng)作的詩作也較少,僅《雜詩》六首尚可。而其樂府詩,雖存詩較多,但因年代已不可考,故未進(jìn)行時間的劃分?!侗栊小罚栋遵R篇》、《妾薄命》是其杰作。
?。ㄒ陨纤觯斠娪陉戀┤?、馮沅君所著《中國詩史》)
正始時代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劉伶、阮咸七人。在這七人中,阮籍和嵇康成就較高。阮籍以其八十二首《詠懷詩》著稱于世;而嵇康的代表作是《幽憤詩》和《贈秀才入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