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是從技術形態(tài)上和成交量能上去抓強勢股。在股市要賺大錢,就得跟主力做強勢股,而不是買進就調(diào)整或盤整,即失 去了時間又浪費了其它的機會,真正的投資者會經(jīng)常算時間和空間帳的。還有一個說法是抓主升浪或者說是去掉魚頭和魚尾吃魚身。也可說只有放量才有可能是強勢 股,沒量就是冷門股。抓強勢股的一個前提是主力已經(jīng)進場并且啟動或爆發(fā)在即,簡單的說,主力大量進場后可能會拉出大陽,或者跳空高開,甚至漲停。在此非常 關鍵,如何知曉主力會再次拉升?還是就此了結?接下來主力又會怎么做? 成交量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驗證股價技術形 態(tài)的有效性或真實性,必須配合股價的歷史走勢或k線組合而成的某種特殊技術圖形才具有分析研判價值,主要通過量增 價漲順勢量或量價背離逆勢量同時配合k線技術圖形尋找股價的買賣點,驗證股價是真突破還是假反彈,以及何時見頂或構筑底部。 成交量變化的五種形態(tài) 單日的成交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成交量柱狀圖上會出現(xiàn)跳動的現(xiàn)象。在這個柱狀圖的一定周期內(nèi),基本可以看出主力的建倉、洗盤等過程,研究好它有利于洞察主力的意圖。成交量的變化大致有以下5種形態(tài): 1.成交:當一部分人看空后市,而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時,才會成交。 2. 縮量:縮量是指市場交投表現(xiàn)為相對比較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認同度較高。而它一般是與前面的成交量相比較而得出的一個增減概念,也包含有橫向縮 量、縱向縮量、單日縮量和階段性縮量的概念??s量主要是以下兩種情況造成:一是大部分人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出,少有人買進;二是大部分人看好后市,只 有人買進,而少有人賣出??s量往往發(fā)生在上升中途的回調(diào)末期、上漲尾段,以及股價下跌的中后期。一般下跌趨勢中的縮量階段,往往意味著股價仍未見底,輕易 不能進場搶反彈。 3.放量:放量是指市場交投表現(xiàn)為開始活躍,投資人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對后期走勢認同度降低。放量往往是與前面的成交量相比較而言得出的一個增減概念,也包含有橫向放量、縱向放量、單日放量,堆量等概念。 4.堆量:當控盤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tài),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chǎn)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則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不規(guī)則放大縮小量:在無突發(fā)利好或大盤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一些實力不強的莊家為了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而采取的突然放量。一般在放量后就沒了下文,一定要警惕。 成交金額: 成交金額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于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價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 的研判具有橫向的可 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成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于個股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shù)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主力資金的進出情況, 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簡單明朗。 成交換手率:成交換手率即每日的成交量/股 票的流通股本,可以作為看盤時取代成交量的固定運用指標,比較客觀,有利于縱向、橫向比較,也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 力動態(tài)。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tài),尤其是在主力吸籌、拉升和出貨階段,可以估計主力機構 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件上并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shù)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要用一個能編寫指標公式的軟件即可完成。 一 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于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莊股在高位振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 ﹥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fā)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后出現(xiàn),很可能是主力出貨; 如果日換手率﹥7%發(fā)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qū)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成交量十大分析法則 成 交量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驗證股價技術形態(tài)的有效性或真實性,必須配合股價的歷史走勢或k線組合而成的某種特殊技術圖形才具有分析研判價值,主要通過量增價 漲順勢量或量價背離逆勢量同時配合k線技術圖形尋找股價的買賣點,驗證股價是真突破還是假反彈,以及何時見頂或構筑底部。尋找拐點,下面通過十種不同的量 價配合情況,和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成交量的十大分析法則。 (一)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為市場上漲行情的正常特性,當股價站在小三的上方,小三線多頭排列向右上方運行,此時,成交量形成滾量盤走勢,量增價漲推動股價上漲,則股價的上漲值得期待,后市股價的上漲周期往往具有較長的持續(xù)性。 (二)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減而回升,股價上漲,成交量卻逐漸萎縮,屬于量價背離走勢,成交量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成交量的萎縮會會導致股價上攻乏力,股價隨時會滯漲回落。 (三) 股價有時在縮量整理的情況下突然放量上攻,股價跟隨急速暴漲。形成量價同時暴增走勢,此種走勢,往往會吸引短線客跟風介入,然而,成交量持續(xù)放量,股價則 應當配合持續(xù)創(chuàng)新高,屬于股價良性上攻,一旦出現(xiàn)成交量仍舊繼續(xù)放量,而股價不再創(chuàng)新高,轉為橫盤寬幅震蕩時,則表示上漲動力減弱,股價上漲已近短期高 點,即所謂的階段放量技術圖形,接下來的走勢股價極容易進入短期調(diào)整。投資者應當擇機出局,規(guī)避股價短期下跌帶來的風險。 (四)在一個波段上漲行情中,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突破前一高點,創(chuàng)出新高,繼續(xù)上漲。然而,此一波段股價上漲的總成交量卻低于前一波段股價上漲的總成交量,股價創(chuàng)出新高,成交量卻沒有創(chuàng)出新高。則此波段漲勢令人懷疑,同時也是趨勢翻轉的潛在信號。 (五) 股價經(jīng)過一段長時間下跌,形成谷底或階段底部后向上彈升,成交量并沒有因股價的上攻而形成滾量盤走勢,股價上攻遇阻乏力,然后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的附近或 高于谷底,當?shù)诙鹊椎目s量程度低于第一谷底的成交量時,表示股價縮量企穩(wěn),也即是股價形成的雙底形態(tài),是股價另一波啟動上漲的信號。 (六) 股價跌落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出現(xiàn)恐慌賣出,隨著日益擴大的成交量,股價大幅度下跌,繼恐慌賣出之后,預期股價可能上漲,也就是股價下跌一段時間之后再次出 現(xiàn)價跌量增的下跌逆勢量技術圖形,表示有大資金逆勢增倉,同時股價放量恐慌下跌之后,往往是空頭力量耗盡,多頭能聚力量啟動新一輪上攻行情的開始。 (七)股價上漲,向上突破某條重要壓力線或形態(tài)趨勢線以及前期多個頭部的位置,同時爆出大量,是股價強勢上漲的信號,突破的壓力位越重,表示股價后市上漲的力度越強,強調(diào)趨勢已經(jīng)轉為多頭市場,上升空間打開,是短線投資者嚴設止損,追漲追強的最佳點位。 (八)股價下跌,向下跌破某條重要支撐線或形態(tài)趨勢線以及多重底部的位置,同時爆出大量,是股價強勢下跌的信號,跌破的支撐位越強,表示股價后市下跌的力度越強,強調(diào)趨勢已經(jīng)扭轉為空頭市場,下跌空間打開,投資者最好的操作策略就是空倉出局,規(guī)避風險。 (九)當市場行情持續(xù)上漲很久,出現(xiàn)急劇增加的成交量,而股價卻上漲乏力,在高檔盤旋,無法再向上大幅上漲,顯示股價在相對高位大幅震蕩,賣壓沉重,此表示有大資金在高位出貨,從而形成股價下跌因素,造成股價隨時構筑頂部或見頂回落。 (十)當股價持續(xù)下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相對低位出現(xiàn)連續(xù)密集放大的成交量,股價卻沒有進一步大幅下跌,價格僅小幅變動或橫向震蕩構筑底部形態(tài),此表示有主力資金介入吸籌,若后市成交量再次出現(xiàn)上漲量滾量或后量超前量技術圖形,股價就極有可能進入慢牛上漲行情。 謹防莊家利用成交量設下陷阱: 陷阱一:久盤后突然放量突破 久 盤有時是指股價在炒高了相當大的幅度后的高位盤整,有的是炒高后再 送配股票除權后的盤整,還有的是中報或年報公告前不久的盤整。這種股票有時候會在某一天的開盤后發(fā)現(xiàn)掛有大量的買單或賣單,擺出一幅向上拉升的架式。開盤 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內(nèi),大量的買單層層疊疊地封掛在買一、買二、買三的價位上,同樣,賣單也大批大批地掛在賣一至賣三各價位上。成交量急劇上升,推動股價上 漲。 那些在追漲時沒有買到股票,然后就將買單掛在那里的人更加強了買盤的力量,并為主力出貨提供了機會。主力就是這樣利用量增價升這一普遍被人認可的原則,制 造了假象,達到出貨的目的。 陷阱二:中報或年報公告前個股成交量突然放大 中 報或年報公布前,許多企業(yè)的業(yè)績已經(jīng)做出來了。業(yè)績好的公司,其經(jīng)營狀況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機構的調(diào)研之中,其經(jīng)營業(yè)績也早有可能被預測出來。因而主力早就 入主其中,將股價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盤整,等待利好公布出貨。待消息公布時,散戶一致認同該股值得買入時,該股會在漲停板位置高開。然后,先期獲得消息的人 會將股票全部拋出,做一個漂 亮的短線投機。顯然該類股沒有長線炒家,都是一些短線炒手。類似這種股票,千萬不要在復牌后那天追高買入,應冷靜地觀察一下,看看有無主力出貨的現(xiàn)象。假 如該股后來真的漲上去了,你未能在復牌那天買入,也不要后悔,因為你避免了一次風險 陷阱三:高送配除權后的成交量放 主 力炒作的一條鐵的規(guī)律是該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在大比例送紅股、用公積金轉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股價通常都炒得很高了,所以股價要在高位企穩(wěn)一段時 間,等待送紅股或公積金轉送的消息。一旦消息公布,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權,使價位降到很低,30元的股票,10送10就只有15元了。這時候,主力利用廣 大中小散戶追漲的心理,在除權日大幅拉抬股價,造成巨大的成交量。道理和手法和上述兩個陷阱設置時如出一轍。當散戶幻想填權行情到來時,主力卻乘機大肆出 貨 陷阱四:逆大勢下跌而放量上攻 有些股票可能長時期在一個平臺或一個 箱形內(nèi)盤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勢放量下跌,個股紛紛翻綠,市場一片衰嘆之時,該股逆勢飄紅,放量上攻,造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市場效果。誰料該股往往 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人套牢。主力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不要多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主 力要出貨的時候,由于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們在研究量價關系時,應全面考察一只股票長時間(半年或一年以上)的運行軌 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和它的業(yè)績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跡象及其規(guī)律,以避免在主力放量出貨時盲目跟進。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wǎng)易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作者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wǎng)易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