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糧,別名太一余糧、石腦、禹哀、太一禹余糧、白余糧、禹糧石。具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的功效??捎糜诰脼a,久痢,崩漏,白帶等病癥的治療。據(jù)《吳普本草》記載:“太一禹余糧,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黃,如雞子黃色。九月采,或無時(shí)?!?/span>
禹余糧10克,水煎30分鐘,取汁,一日內(nèi)分2次溫服。此湯具有收澀止瀉、收斂止血之功效。 主治下焦不固、滑腸不禁所致的久痢久瀉。
禹余糧40克,烏頭10克,將兩味研磨成粉,用醋面糊和為丸,每日三餐前各服用3克。 主治大腸轉(zhuǎn)泄不盡。
禹余糧20克,白術(shù)40克,甘草5克,補(bǔ)骨脂15 克,將諸藥研磨為散,每日早晨用米湯調(diào)服9克。 主治老人氣虛、泄瀉等癥。
禹余糧、赤石脂各10克,將兩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60分鐘,取汁即可。 主治滑泄不禁、久瀉、久痢。
禹余糧、木香、丁香、炮附子、縮砂仁、訶子皮、罌粟殼、炮川姜、沒食子、厚樸、白龍骨、赤石脂、肉豆蔻各30克,將諸藥研磨成粉,用面糊為丸,每日服用2次,每次9克,用米湯送服即可。 此方具有溫陽散寒、澀腸止瀉之功效,主治久瀉不止。
禹余糧、赤食脂、紫石英、代赭石各60克,五靈脂、乳香、沒藥各30克,朱砂15克,將藥物研磨后,用糯米粉打糊為丸。每日服用2~3次,每次用3克。 主治婦女崩漏、出血不止。
本品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的斜方塊狀,長5~10cm,厚1~3cm。表面紅棕色、灰棕色或淺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黃色粉末。斷面多顯深棕色與淡棕色或淺黃色相間的層紋,各層硬度不同,質(zhì)松部分指甲可劃動(dòng)。體重,質(zhì)硬。無臭,無味,嚼之無砂粒感。
1、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振搖,靜置,濾液顯鐵鹽的各種反應(yīng) 2、取本品粉末少許,置于試管中,密閉,在火焰上加熱,有小水珠附于試管壁的上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