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我曾經(jīng)有社交恐懼癥。 一想到要出去見某個人或某一群人,我就本能地想要拒絕。就算不得不見,心里也會一直打退堂鼓,恨不得發(fā)生一件特別的事情,把計劃打亂,再也不用走出家門了。 這種癥狀很奇怪。不就是去見幾個人嗎?自己平時在家里也在不停地見人啊,為什么就會恐懼呢? 后來我好好地梳理了一下,發(fā)現(xiàn)恐懼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萬一到時候我不知道說什么,冷場了怎么辦?多尷尬呀! 萬一見面后破壞了在對方心里的形象怎么辦呀!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萬一跟不上對方的思維怎么辦?不是很丟臉嗎? 萬一不會照顧對方的情緒,讓對方不高興怎么辦呀? …… 總之,就是有一千一萬個萬—,總擔(dān)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擔(dān)心自己的服飾言談不夠完美,總擔(dān)心會在對方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越擔(dān)心越怕,最后就想,算了吧,我不要和人打交道,能推就推吧。 說到底,之所以有社交恐懼,其實就是對自己要求的太完美,總是想讓自己以最好的形象出現(xiàn),總是想讓自己毫無紕漏面面俱到,哪怕就是一個點頭的動作,也希望自己做得足夠完美。 說到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我的一位朋友,她有焦慮癥。 這個癥狀也很奇怪。 比如說,她明天要去見老公的一位親戚,那么前一天,她一定會感到焦慮。做飯時會出神,睡覺時會失眠,就連平時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也完全沒有辦法看下去,整個人就是坐立不安。 我曾經(jīng)問過她,到底焦慮什么? 她想了很久,最后給出了幾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我覺得,對方可能不會喜歡我,你看我長得這么普通,工作也一般,嘴巴也不甜,簡直一無是處。 我覺得,可能我沒有辦法跟他很好的相處,你看我這么笨,又不會照顧人。, 還有,現(xiàn)在交通那么擁堵,我明天會不會遲到?如果我遲到了,那真是太不禮貌了,對方肯定也會不高興的。 …… 看到這些癥狀,是不是覺得她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其實事實恰好相反,她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工作也做的挺好。 她之所以焦慮,不過是因為心里苛求完美,總希望自己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做得恰到好處,一切都無可挑剔。但同時她也知道,現(xiàn)實不可能這么完美,所以就會忍不住焦慮。 還有一種大家比較常見的癥狀,是拖延癥。 這個癥狀真的讓人很頭疼,明明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可就是不肯做,東看看西看看,時間不夠的時候才匆匆忙忙去做,甚至干脆就直接把時間拖過去,然后以沒時間為由完全不做。 很多人都分析過拖延癥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自己做不好。 比如要去寫篇文章,可是心里總是會在想: 萬一寫的不好怎么辦? 萬一寫出來很幼稚怎么辦? 萬一別人看了會笑怎么辦? 所以還是拖一拖吧,拖到哪天我覺得自己有能力把它寫好的時候再去寫。 比如有一件重要的工作要去做,可是心里總是會想: 萬一做的不好,領(lǐng)導(dǎo)和同事不是會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嗎? 萬一做的不好影響自己升職加薪怎么辦? 萬一做的不好,別人會笑話,自己也難受。 哎,所以,還是晚一點再說吧,能拖一天是一天。 我曾經(jīng)寫過《你笨你拖延,其實只是因為你懶》,其實那只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自己要求的太完美,總希望自己無論做什么,都做得最好。但同時又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哪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能永遠(yuǎn)做到最好,所以就習(xí)慣了用拖延來躲避。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人有社交恐懼癥,有焦慮癥,有拖延癥,有懶癌,不是因為他們放逐自己,對自己沒有要求。有時候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太多,總想要做到最好,所以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反應(yīng)。 雖然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其實也很好理解。我們每個人,總是格外的注重自己。 你看到一個鏡子,可能就會立即站在前面照一照,看看自己的衣服是不是足夠漂亮,看看自己的表情是不是不夠可愛。比如眼角多了一條皺紋,襯衣的紐扣顏色有點不一致,這是很小的細(xì)節(jié),別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你卻為此耿耿于懷,覺得是天大的事情。 而如果這些事情發(fā)生在別人身上,你又會是什么心理呢?你肯定也會覺得無所謂,這有什么,一點點小事嘛。如果別人很在乎,你甚至還會覺得別人矯情,覺得別人為這點小事至于嗎? 是的,我們總是會放大自己身上的一切,而忽略別人身上的東西。 同樣和人打交道,別人如果偶爾冷場,或者形象不夠完美,或者偶爾跟不上我們的思維,可能我們也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也不會因此就對這個人變得冷落起來。有時候甚至還覺得,這個人很隨和很可愛。 但換成我們自己,我們就變得特別在意,總覺得一個不好的細(xì)節(jié)都可能影響到全局,,一雙鞋搭配的不夠完美,就會影響我們的形象。 同樣是做一件事情,別人如果做得不夠完美,或者出了一些差錯,我們可能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大不了,覺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換成我們自己,我們就會把這些不完美加倍放大,因此開始各種擔(dān)心,我覺得一點點小事,都能影響整個人生。 在心理學(xué)上,這叫心理距離。 所以如果你有拖延癥,有焦慮癥,有恐懼癥,你要做的不是愧疚,而是要想辦法拉開心理距離。 這個怎么拉開呢?光是自我調(diào)節(jié),肯定是不夠的,我們還是需要用行動。 比如我有社交恐懼癥,雖然我很恐懼出門,但是我還是強(qiáng)迫自己出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這樣經(jīng)歷過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真的也沒什么大不了,就算自己做得有不完美的地方,大多數(shù)人也會包容,也不會影響我在別人心里的形象,甚至更多人會因此更喜歡我。 看到了這個事實,我就不會再為自己穿什么衣服而苦惱,為自己情商不夠高而擔(dān)心,為自己不擅長說話而害怕。雖然還是不太喜歡社交,但至少不再恐懼了。 有一段時間我不敢錄音,我怕大家聽到我的聲音會失望。但是后來我強(qiáng)迫自己用語音的形式去做分享,有了第一次后,心里就會想,反正很多人都聽到我的聲音了,想假裝完美也不可能了,那干脆就多說一說吧。于是后面就敢于做一次又一次的語音分享。 焦慮癥,拖延癥,懶癌,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克服那個心理障礙,立即去行動。一旦我們開始行動,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阻礙我們的東西,不過都是一些紙老虎,根本就沒什么大不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即使我們心里很害怕很擔(dān)心很焦慮,我們也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只有邁出這一步,那些癥狀才有可能得到緩解,才有可能被我們打敗,然后慢慢消失。 沒有什么是戰(zhàn)勝不了的,只要你行動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