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草書,就這幾張就足以傲視群雄! 名家書畫2016-09-292評 17歲參加松江府考時,董其昌認為自己文采斐然,必定可奪魁,不料,因為書法不佳,被排為第二,遂發(fā)憤學書。 50歲時,董其昌自敘學書過程:“余學書在十七歲時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 在老年跋趙孟頫墨跡時,他卻謙遜地說:“余年十八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趙孟頫)。今老吳,始知吳興書法之妙...... 論者認為,董其昌的書法到70歲后始臻高峰。崇禎元年(1628年),董其昌已74歲,清明節(jié),邀好友陳繼儒至別業(yè)同觀社會(迎神盛會),對陳說:“今日始悟書法,覺從前皆未得正龍正脈?!?/p> 董其昌的書法盛名,文從沈夢了解,還緣于清康熙皇帝玄燁的推崇。玄燁跋稱:“字體遒媚,于晉、唐人中獨出新意?!?/p> 弘歷“御制”的《三希堂法帖》看,全書32冊,趙孟頫占5冊,董其昌占4冊;但如把散見各冊的董其昌題跋加起來,則肯定超過5冊。可見,弘歷對董其昌的字也是十分看重的...... 點擊展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