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從一名單純的書店愛好者成為庫布里克書店的店員之后,我開始同時思考兩個問題:來到一家書店,會期待獲得什么?一家有態(tài)度的書店如何傳遞自己的想法? 曾經(jīng),書店就是靜靜地存在那里,然后又悄悄離去,現(xiàn)在逐漸成為多樣的交流場所。做活動,辦展覽幾乎成為書店的日常,書店的功能迅速擴(kuò)大的同時,越來越多人將書店視作景點(diǎn),自拍打卡的地方。比如我自己所在的庫布里克書店,即便開在小區(qū)內(nèi),由于交通問題人流量不算非常大,但也會有到此一游的人群。我覺得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說明書店在人們心中的確具有一定文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也反應(yīng)人們對于書店依然有著種種誤解。 所以我們開始想如何將書店的游客,變?yōu)闀甑淖x者,讓他們真正地閱讀書店,閱讀這里的書。 人們來到書店,直接接觸到的除了我們擺滿一面又一面墻的圖書之外,就是我們這些在書店里忙碌的店員。我自認(rèn)為,書店店員與圖書館管理員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只是每天看守著這些圖書而已。我的每一個同事,都有自己喜愛的圖書類型或方向,平時也會交流新書信息,相互推薦自己在看的好書。 這個暑假,我們決定繼續(xù)開始店員辦展。所謂店員辦展就是由店員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積累和興趣愛好,自由決定一個主題,借用店內(nèi)在售圖書(也可自己補(bǔ)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布置一次展覽。說“繼續(xù)”是因?yàn)樵?jīng)庫布里克書店也辦過店員展覽,后來因?yàn)榉N種原因沒有延續(xù)?,F(xiàn)在時間、空間都有了,為什么不繼續(xù)呢?場地就在書店閱讀區(qū)的長桌,閱讀功能保持不變,讀者可直接坐下來慢慢看展。
想法古靈精怪,選書十分有趣,她的展覽圖書內(nèi)容涉及了精神病人群、分裂人格、夢境、占卜、科幻世界等等。還帶了她的私人珍藏《塞拉菲尼抄本》。展覽期間在長桌邊停留下來的人很多,大家都被這些選題有趣的圖書吸引,忍不住要看看這些非日常的腦洞世界,也有很多人被這個選題打動,選擇買下其中幾本帶回家仔細(xì)研究。 進(jìn)入九、十月,繼續(xù)這個接力棒,是我的“里爾克,一個詩人”。
如果說小說讓我沉迷,可能好幾個月都緩不過來,那么詩帶給我的往往是“擊中“,有時讓我深深嘆息,有時讓我興奮難眠。雖不是我的一日三餐,卻或許是我走向自己的唯一方式。我想將自己內(nèi)在的那一部分通過這個展覽吐露出來,與更多愛詩的人相遇。
本來計(jì)劃主題是“詩歌地圖”,可是“詩歌”太廣闊,我的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是能力不足,所以作罷,最后決定將詩歌的選擇范圍縮小到某一位詩人身上。
除了選擇書店內(nèi)里爾克的作品集之外,我還從家里帶了一些詩歌集與大家分享,并且附上了自己的辦展自白以及留言互動便簽?,F(xiàn)在已經(jīng)收到一些朋友的留言,翻看著每一張留言,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想法,有的寫了詩,有的向我發(fā)問,有的開心地描述了來到庫布里克書店的心情。這樣的回贈正是我所期待的。 我在展覽自白里這樣寫:感謝來此地駐足瀏覽的朋友,因?yàn)闆]有觀眾,所謂展覽也不過是一些“靜物”,而有了觀眾,展覽才能真正被完整。
其實(shí)不僅僅是展覽,這里上千種的圖書,以及庫布里克書店都是需要讀者來完整的。 來自英國作家希萊爾·貝洛克的一段話讓我慨嘆不已,放在這里竟如此契合我寫至此時的心情: “當(dāng)我死時,我希望人們會說: ‘他的罪深紅,但他的書有人讀過?!?/span> 做書原創(chuàng)文章,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