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義縣大佛寺

義縣大佛寺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稱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稱大奉國寺。大奉國寺位于塞北佛鄉(xiāng)、神奇義縣古城東街,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世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大奉國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堪稱為世界之最,殿內(nèi)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浙江新昌縣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nèi)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nèi)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jīng)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nèi)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
山西省晉陽大佛寺

晉陽大佛寺創(chuàng)建于隋文帝開皇年間。為晉陽城中著名寺院。唐玄宗開元年間,節(jié)度使李(日高)鎮(zhèn)守晉陽,捐資七萬緡,建重閣以護之,名曰“平等閣”。此距澄空捐軀造佛正好五十年。此后,大佛寺更具盛名,遠近僧俗紛紛前來頂禮膜拜。直到宋初,宋太宗平北漢火燒晉陽城,大佛寺及佛像一起隨城焚毀。
甘肅張掖市大佛寺

張掖市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nèi)塑有著名的室內(nèi)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寺內(nèi)安放有國內(nèi)最大的室內(nèi)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并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陜西省彬縣大佛寺

彬縣大佛寺石窟,是絲綢古道上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明珠。位于陜西省彬縣縣城西10
公里處的西蘭公路(312)國道旁。唐初李世民時期的貞觀年間開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中
陜西彬縣大佛寺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寺共130
孔洞窟,錯落綿延在400米長的立體巖面上。其中有佛龕446處,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河北正定縣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國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興寺,當?shù)厝擞址Q為大佛寺。隆興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時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nèi)鑄造銅佛,并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guī)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四川三臺縣大佛寺

三臺縣城西大佛寺,原名叫回鑾寺,位于三臺縣對面西南二里的盤寺山麓。寺內(nèi)靠山有坐拋石佛一尊,高十二米;頭盤螺髻,面長二點九米,寬二米,為長方形;佛身著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暢逼真;赤足長一點八米,踏于蓮花之上;左手復膝,右手向前曲伸,中指與拇指微恰;一雙鳳眼,眼簾低垂,高鼻、大耳,嘴唇微合,神態(tài)莊嚴、慈祥。整個造像,比例力學顯粗短,但仍不失壯美、雄渾,具有宗教傳統(tǒng)石刻藝術之魅力。殿堂內(nèi)富有肅穆的氣氛;佛前有水井一口,水清味甜,佛教僧徒尊為圣水。
四川省樂至大佛寺

樂至大佛寺位于四川樂至大佛鎮(zhèn)大佛寺村白鶴嘴山腰,東西兩面各有一座“蓮花臺”坡遙相呼應,象征菩薩在此誦經(jīng),其地形異常。大佛寺占地1.3萬余平方米。殿堂總建筑面積2320平方米。現(xiàn)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重殿堂。寺內(nèi)主塑釋迦牟尼、藥師、觀音、韋馱、羅漢、四大天王等菩薩佛像39尊,玉雕佛像10尊。
廣東廣州市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大雄寶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積達1200平方米,至今仍為嶺南之冠,雖歷三百多年風雨侵蝕,但風貌尚存。
新疆昌吉縣大佛寺

昌吉縣大佛寺建于1920年,大拂寺坐西向東,有長方形凹合院,東西長82米,南北寬28米,總計面積2276平方米。院中有大雄寶殿,闊3間,是土、木、磚瓦結構建筑。殿內(nèi)中堂供奉釋迎教主,彌陀如來,觀音菩薩三圣畫像。左右兩側供奉韋陀,伽藍,18羅漢等菩薩畫像。佛殿后有藏經(jīng)房5間,內(nèi)藏《大藏經(jīng)》共4800卷。
重慶潼南縣大佛寺

潼南大佛寺,位于潼南縣城西北1.5公里的定明山下,亦名南禪寺、定明院,今存有大佛閣、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結構古建筑;因其中飛檐翅角,雕梁畫棟,依山傍水,雄偉壯觀的七檐歇山式佛閣,覆護著一尊巨型摩巖佛像而統(tǒng)稱為“大佛寺”。大佛閣內(nèi)鑿巖而就的釋迦牟尼佛端坐石壁之間。這尊摩巖石刻大佛高18.43米,古稱“八丈金仙”。
山西太原市大佛寺

山西太原市大佛寺又名凈因寺,位于太原市北郊區(qū)崛山麓的土堂村,距市區(qū)20公里。寺依山而建,,西倚崛山,東臨汾河。創(chuàng)建于北齊,金代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修復?,F(xiàn)存殿堂,多為明清建筑。寺為兩進院落。前院有天王殿、東配殿,后院有大雄殿、羅漢殿、地藏殿。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在寺址兩側依山筑起重檐歇山頂?shù)钐靡蛔?。殿閣背倚土崖,前有抱廈。閣內(nèi)高達9米的釋迦牟尼大佛結跏趺坐,兩名護法金剛分立左右,皆為明代作品,至今保存完整。此寺也是明末清初文化名人傅山隱居地。寺內(nèi)古柏長勢奇特,俗稱“土堂怪柏”,為太原古八景之一。
遼寧沈河區(qū)大佛寺

遼寧沈河區(qū)大佛寺位于沈河區(qū)大南街,與慈恩寺、般若寺相鄰,因寺內(nèi)佛像高大而得名。相傳此寺為唐朝所建。1916年(民國五年)比丘尼?;蹫閿U建此寺,致使大佛寺規(guī)模完備。擴建之后的大佛寺計有山門、中殿、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園平房等共三十余間,建筑面積達540余平方米,占地面積3600多平方米。
四川內(nèi)江市大佛寺

內(nèi)江大佛寺始建于民國27年(1938年)。因石刻一大佛于山巖上而得名。原有三層寺廟一座,內(nèi)有大佛釋迦牟尼、鎮(zhèn)江王爺、觀音菩薩幾座石像。解放后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1998年至1999年,重新修建為主體6層、右側4層的古典建筑佛教寺廟。層層飛檐翹角,巍峨莊嚴。占地497平方米。耗資200萬元?,F(xiàn)加有玉佛兩尊。
河南鄭州市大佛寺

河南鄭州大佛寺坐落在鄭州市西流湖畔.鄭上路南側小京水村東端,與鄭上路北側的佛光寺尼眾寺院遙遙相對.原占地百余畝,現(xiàn)余二十多畝。
四川雙流縣大佛寺

在四川成都雙流縣黃龍溪古鎮(zhèn)回水大橋附近的象山頂上有座大佛寺。寺旁陡峭的崖壁上鑿刻有一尊大佛,這就是史稱“蜀中第二”的黃龍大佛。大佛腳下是鹿溪河,對岸是群山環(huán)抱的小平原,風景十分迷人。黃龍大佛建于明代,原像隨寺廟一起毀于“文革”,近年修復。修復后的黃龍大佛為坐式佛像,高六十米,面積三百平方米,形態(tài)與樂山大佛相似。大佛像內(nèi)空心,陳列佛教藝術品。大佛左崖壁上鑿阿蘭迦葉佛兩個弟子立像,像高十米。
重慶南雅鎮(zhèn)大佛寺

重慶南雅鎮(zhèn)大佛寺坐落在開縣西南部的南雅鎮(zhèn),為唐末宋元時期留下的石刻雕塑。寺內(nèi)大佛,依山而立,就巖鑿成,佛身依巖迭坐,含笑頷首,盤腳打坐。成為巴蜀境內(nèi)僅次于樂山大佛的第二大佛,現(xiàn)為重慶市域內(nèi)第一大佛。大佛寺分為大雄寶殿、觀音閣、三圣堂等上三殿和下殿戲樓,大佛便居于大雄寶殿正中。佛像巨大,身高10.8米、佛座寬6余米。佛像完全雕鑿在整體懸崖巨石上,工藝精湛,雄偉壯觀。大佛寺歷經(jīng)6朝954年連續(xù)修建,現(xiàn)已頗具規(guī)模,成為重慶東北部地區(qū)重要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勝地。
黑龍江齊齊哈爾大佛寺

齊齊哈爾大佛寺又名大乘寺,始建于1939年,1943年竣工,占地4萬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門、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組成。正殿周圍有7座配殿,配殿為抖拱式建筑,屋頂由彩色琉璃瓦鋪成,均高4米,寬3.3米,長8.3米,各5間。7座配殿與山門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與山門之間由涂紅磚墻連接。距山門26.3米的中軸線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寬均4.6米,長12米,各5間,中三間連貫為一。距天王殿18.3米中軸線上的大雄寶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體建筑,高4.8米,寬8.3米長12米,各五間。正殿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隔扉后為坐南面北的觀世音菩薩。東單間供奉太上老君,西單間供奉孔圣人。距大雄寶殿18.3米的中軸線上是藏經(jīng)樓(后殿),兩層,每層高4米,各五5間。樓下中室供誦經(jīng)用。距藏經(jīng)樓18.3米的中軸線上是北配殿。新辟有500羅漢堂和全市最高觀世音(高8米)供奉殿。
山西稷山縣大佛寺

稷山佛閣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涼院",因寺內(nèi)有一巨佛,故俗稱"大佛寺"。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原寺規(guī)模較大,因戰(zhàn)亂大部分建筑遭毀?,F(xiàn)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筑,殿內(nèi)有一尊高20余米、寬6.7米保存完好的釋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閣之上下,
攀木梯登至頂層,不僅可瞻仰佛之整體,整個縣城全景均歷歷在目。
浙江省金華市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城區(qū)曹宅鄉(xiāng)之北二公里處,俗稱“石佛寺”。舊名“赤松巖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宋改今名大佛寺,俗呼“西巖寺”。該寺現(xiàn)存主要佛教建筑有石坊、山門、大雄寶殿、彌勒寶殿、三乘橋、天皇殿、羅漢堂等。該寺最有特色的佛教文化就是大佛像。大佛跌坐石窟,身橫丈八,首接崖端。
新疆烏魯木齊紅山大佛寺

紅山大佛寺,位于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內(nèi),是一座漢傳佛教寺廟。紅山原有一組古廟群,相繼建于1797年前后。原古廟群沿紅山腳下,由東向西排列:東端是大佛寺,中間是玉皇廟,西端是地臧廟。當年的紅山古廟群曾是烏魯木齊古典建筑的薈萃,也是廟會游覽的勝地?,F(xiàn)在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地藏殿。
陜西安塞縣大佛寺

安塞縣大佛寺位于縣城開發(fā)區(qū),歷史悠久,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后因社會動亂曾七次被毀、七次重建。寺院占地面積10余畝,有大小佛像10尊,其中石窟中的佛祖圣像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南通海縣大佛寺
通海縣大佛寺坐落在河西鎮(zhèn)城正中,又名“大興福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寺為二進院,正殿五開間,重檐歇山頂抬架式木構架,前后檐計拱用材較大,雕刻粗糙,檐枋、柱頂元裝飾,斗拱部分架遺元代構件,保存著元、明代建筑風格,是通??h遺存最早的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