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中旬,高考在即,學生做了考前的最后一次作文熱身訓練,學生坦宜的作文開頭是這樣的: 人有七情六欲,詩有七言絕句; 人有喜怒哀樂,詩有王楊盧駱; 人有榮辱進退,詩有黃鐘牧笛。 文章先不用往下看,僅開頭這幾句,已讓人有種云山霧罩的感覺,作文成績自然不會理想。馬上就要進考場了,坦宜為此憂心如焚,我也替他捏著一把汗…… 是想寫好作文的愿望太過強烈了嗎?是太想把背下的古詩詞展示一番嗎?是太想在同學們面前證明一下自己嗎?是太想刷新一下從沒出過范文的人生紀錄嗎?生活常識告訴人們,不管干什么,心理壓力過大,都會事與愿違——賽場上,運動員的心理壓力過大,動作就會變形;歌唱演員的壓力過大,唱歌就會跑調。作文也一樣,心理壓力過大,會導致精神過度緊張,繃緊每根神經,整個思維打結。在這種狀態(tài)下寫出的作文,難免邏輯混亂,語無倫次。坦宜的問題莫非出在這兒? 課下和他一聊,果然如此。摸清原因之后,我趁勢做了一番心理疏導,并隨手給他寫下了這樣幾句小詩: 坦宜坦則宜,平易最相宜。 刻意雕詞句,心中堵荊棘。 順理說開去,自然見崛奇。 “坦宜”二字講作文的道理:作文時要把心態(tài)放平一些,從容一些,不要想得太多,期望過高;否則就會壓力過大,思路堵塞,筆下糾結,言語亂碼。寫作文貴在自然,順理則成章。我還告訴他,你有豐富的詩文積淀,表達能力也不錯,定能寫出富于個性美的漂亮文章。我提醒他:晚上如果有空可以再看看同學們的范文;來得及的話,順便把自己的作文修改一下,明天給我看看。 第二天上午語文課前,坦宜主動遞上一篇作文,我瀏覽之后眼前一亮,當即讓他在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文。他簡直不敢相信,激動得滿臉漲紅,聲音打顫。朗讀的聲音一落,全班同學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這次準確點穴,為坦宜同學帶來巨大的成功。高三一年作文成績一直在36分(及格分)左右轉悠的他,在半個月后的高考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58分的好成績。
以寫作導航、題目、解題引領、立意角度示例、立意訓練、范文和借鑒指津七個環(huán)節(jié)為基本架構,每章10個小節(jié),指向具體,引領到位,實用性、示范性和實效性很強。 期待在作文提升的路上苦苦求索的同學讀到它后能夠精神一振:噢!原來好作文是這樣寫出來的,我也行!開竅之后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借鑒,進而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 你不僅能看到一篇篇出色的范文,而且能從一篇篇生動的寫作心得故事中看到范文產生的過程,寶貴的經驗體會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借鑒價值。同學的寫作心得的寥寥數(shù)語,便是有說服力的證明: “要寫有靈魂、有靈性的文章”(王哲《和馬同學的對話》寫作心得)。 “理解是你手中最銳利的武器”(修若陽《人物專題類文章淺談》)。 “文章要言之有物,或呼吁,或鞭撻,或贊美…… ”(胡軒《和毛筆的對話》)。 “興趣濃厚了,理解就深刻了;理解深刻了,就能發(fā)掘屬于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有了感情,文章就充實了一半”(李玨然《積累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在高中作文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值得用一生時間去理解、去品味、去學習、去思考的材料,這也是高中作文的價值所在”(王彤《亂世佳人亦如詩》)。 “寫好作文最重要的一點是:積累和思考。牢牢掌握自己為之觸動的事物,讓自己有一種很個性化的積累,并把寫作當作一種生命的釋放,展開心靈的翅膀,這樣寫出的文章就能與眾不同”(梁珊《和網癮少年的對話》)。 同學們用樸實真摯的言辭道出了作文的真諦。 人面僅一尺,竟無一相肖。 人心亦如面,意匠獨創(chuàng)造。 ——好一個“各有天在竅”。 每一個心靈都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每一個生命都有著不可復制的精彩, 每一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視野、生活積淀。 作文教學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引導他們寫出屬于自己的“風景”,寫出獨一無二的個體生命的“精彩”,展示個性之美,讓生命綻放絢麗。實際正是這樣。高三畢業(yè)班的學生,當他們的寫作激情被點燃之后,便釋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展開心靈的翅膀”,去寫“有靈魂、有靈性的文章”。 于是,寫作從痛苦變成了享受,從搜索枯腸變成了暢快揮灑,從千人一面、索然無味變成了個性獨具、色彩紛呈,于是,成批立意高遠、內容鮮活、見解獨到的好作文涌現(xiàn)出來,最終取得高考作文的成功。相對于人大附中的整個高考作文成績來說,本書所展現(xiàn)的不過是“尺幅”、“滴水”,但是透過它,你或許能感受到巨卷的豐富和江海的波瀾。 最后,為書中精彩范文的小作者喝采,向坦陳寶貴寫作經驗的同學們致敬,并對寫下精彩后記的王艷老師表示謝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