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為天津日報集團新金融傳媒旗下親子教育平臺,也是天津最大的親子、教育資訊平臺。點擊上方藍色“學好”二字即可關注我們。 在里約奧運會之前,我對于白巖松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焦點訪談》的那張嚴肅臉上。沒想到,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他竟然因為逗逼火了一把。這讓我想起了魯迅——一樣有著不為人知的幽默感。我一直認為,自然流露的幽默往往是需要過人的學識和人生沉淀。 前一段時間,有媒體曝光了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身上自帶很多光環(huán):北京知名高中的學霸,倫敦大學的預科生,擅長足球、搖滾和寫作,人也長得光鮮亮麗…… 不過,讀小學的時候,在名校云集的北京城,白巖松卻只給孩子選擇了一所普通小學。當時,他給孩子選擇學校的理由只有兩個: 第一是擇校不如擇師,因為好的教師會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過程; 第二是學校一定要離家近些,這樣孩子才能多睡一會兒,不會因為過早起床而討厭上學。 這大概也和白巖松讀書時候的經(jīng)歷有關。據(jù)說,白巖松一直到高二成績一直是很差的,知道高三才慢慢追趕上來。這當然不是因為運氣好,而是因為前期有著很好地知識積累,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白巖松一致認為給孩子自由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而父母的責任是用言行在生活中慢慢去感染孩子。他曾要求孩子不要爭第一,對大部分父母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想法。 但是,一定程度上我是可以認同這個觀點的。有的孩子通過天賦、努力和積極的心態(tài)獲得“第一”,這個結果固然讓人欣喜;但孩子如果能夠享受過程,沒有“第一”也無足輕重。最可怕的是把“第一”作為人生的信念,把人生當做短跑,即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也扭曲了自己的心態(tài)。 白巖松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下面這篇是白巖松的教育心得,其中有很多觀點我都是非常認同的。與家長朋友們一起分享。 文/白巖松 別爭第一 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qū)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后,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我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我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 我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diào)“不爭第一”。 “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嘗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于是,就將永遠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span>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也許,每一個戰(zhàn)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杯!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縱容孩子的興趣 縱容娃的興趣:半夜看球兒子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yè)時,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氣讀完了全集。之后,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此外,孩子像我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我覺得挺好,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么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 對于孩子的興趣,我從不刻意培養(yǎng),甚至,可以說近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我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我:“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 我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果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 我相信這樣一句話:閱讀打開世界,但是運動讓人更早地體驗到分享、團隊精神以及勝敗的意義。 身教大于言傳 講大道理沒用,要言傳身教外界通常對我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我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么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么影響孩子?” 我舉個例子,家里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后,我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我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么怎么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 成長是驚心動魄的 孩子中考完的假期,我希望他多跑出去玩,告訴他,“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過來說,“老爸,我特想學習”。天天讓孩子學習有用嗎?但是反過來,你不讓他學習,他再主動要求去學,就是出于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樣不更好嗎? 成長就是驚心動魄,守住底線就行事實上,有時回想起自己當年小時候,也有像第一次一起抽煙,一起喝酒這樣的哥們兒義氣,所謂的壞孩子生活離我也不遠。 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 我認為,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不經(jīng)歷這些“好奇”,被改變,怎么可能成長?成長,就是充滿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斷地被校正、改變。 “思想可以很復雜,但行為要簡單”,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 你愛上音樂,我便放心在我們的身邊,什么都會背叛,可音樂不會。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過身去,音樂依然會和我竊竊私語。生命之路并不順暢,坎坷和不快都會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但愛上音樂,我便放心。 因為一兩百年前,那些獨對心靈的音樂編織者,早已為你譜下安慰的樂章。在你成長的時代,信息的高速發(fā)展將使人們的頭腦中獨自冥想的空間越來越小。然而,走進音樂的世界里,你會在和音樂的對話中,學會獨立,學會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每當想到,今日在我腦海里回旋的那些樂章,也會在未來與你相伴,我就喜悅,為一種生命與心的交流。 其實還有,比如說,來點幽默、健康、有很多真正的朋友……但我想,生命之路自己走過,再多的祝愿都是耳后的叮嚀,該有的終將會有,該失去的也終會失去。然而孩子,在父母的目光里,你的每一步都將是我們生命里最好的回憶。 來源:瑞丁老爸講故事(PapaReadSt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