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小常常剛滿兩歲的時候,由于聽到了太多Terrible Two的傳言,常爸就防患于未然,苦心鉆研應對之處,總結(jié)成一篇《八招助你應對“兩歲小惡魔”(Terrible Two)》的文章。除此以外,還學習了“正面管教”家長課和講師課,成為了正面管教的認證講師。 這些學習在幫常爸應對小小常Terrible Two的各種鬧騰時,非常管用,而常爸在實踐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簡單易行的方法,之前沒有被納入上述文章中,所以今天特地補寫一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 小小常有兩個好朋友,一只哈士奇的毛絨玩具,是常爸在地鐵口被人攔下要求下載一個APP并注冊后送的(感謝在O2O、P2P大戰(zhàn)中燒錢的投資人們);還有一只Kaloo的安撫玩偶小白熊,是一位法國朋友送的。 小小常對這兩只玩偶愛不釋手,睡覺都要抱著睡。后來常爸發(fā)現(xiàn),這哈士奇和小白熊,真是常爸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好幫手!搞不定熊孩子的時候,就讓哈士奇和小白熊出馬,十試九靈。 (法國朋友送的Kaloo安撫玩偶小白熊) (地鐵口掃碼裝APP送的哈士奇公仔) 1 場景一:拒絕刷牙 晚上八點 多,常爸照例要給小小常啟動入睡程序了。 “今天就玩到這兒,過來刷牙吧?” “我不刷?!边€挺堅決。 “不刷牙牙齒會長洞,會一顆顆掉光,還會疼的打滾,你還不刷嘛?” “不要不要不要不要……”顯然這一套說詞用的有點多,小家伙免疫了,進入了撒潑模式,這時候,講道理顯然是沒有用的。 常爸拿過來小白熊安撫玩偶,說:“那你讓北極熊聞聞你的嘴,看看北極熊說要不要刷牙?!?/p> 孩子把嘴張開:“北極熊,你來聞一聞吧。” 常爸就把小白熊的鼻子對準小小常的嘴,然后變聲說:“哎呀,臭臭的,你趕緊去刷牙好嗎?刷完再讓我聞一聞。” 小小常聽了,乖乖地跑到衛(wèi)生間要刷牙了。 刷完牙,還要常爸把小白熊拿過來,再聞一次。常爸又變聲說:“刷完牙了,香香的!” 小小常聽了特別高興,以后刷牙也不鬧騰了,每次刷完牙還要小白熊聞一聞。 從此以后,凡是有拒絕洗頭、洗澡的時候,哈士奇和小白熊都會輪流上陣去聞一聞,然后小小常就乖乖地去洗了,為的就是得到兩個好朋友的一句“香香的”。 2 場景二:玩得樂不思蜀,拒絕回家 周末帶著小小常去游樂場,從 早上 瘋玩到中午,到了回家吃飯睡覺的時間了,他還在玉米池中流連忘返。 “我們回家吃飯吧?” “我不回!還沒玩夠呢!” “那爸爸媽媽 先 走啦?” “你們走吧,我再玩一會兒!再見!” ……常爸竟然一時接不上話來。 嗯,只好把小小常的好朋友搬出來了:“你今天在外面玩了一上午了,小白熊和哈士奇自己在家了很無聊,他想你了,你不回去的話,他自己在家多難過啊!” 小小常愣了一下,雖然還是對玉米池戀戀不舍,但還是乖乖爬出來說,“好吧,那我們快回去吧?!?/p>3 場景三:吃飯前非要吃零食 有一天,快到飯點了,小小常突然看見桌上放著一瓶堅果,就鬧著要吃。 “堅果堅果豎果……” “馬上就要吃飯了,吃完飯才能吃堅果?!?/p> “就要現(xiàn)在吃,堅果堅果堅果……” 無論怎么說,小小常油鹽不進,堅持要吃堅果。 沒有辦法,請好請出哈士奇和小白熊了:“你問問哈士奇和小白熊,吃飯前能不能吃堅果啊?!?/p> “哈士奇,小白熊,吃飯前能不能吃堅果啊?” “嗯,吃飯前不能再吃零食了,不然會吃不下飯的。這樣吧,我們幫你保管這瓶堅果,等你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再來吃。我們幫你看著,就沒有人能偷得走了?!?/p> 于是,常爸就把哈士奇和小白熊一左一右地放在堅果瓶子邊上:“看,他們倆幫你看著呢,誰也搶不走,我們吃完飯,休息消化一會兒再來吃吧?!?/p> 小小常這才乖乖地去吃飯了,不再鬧著要堅果。 之前我們公眾號發(fā)表了一篇旅居英國的湯圓媽媽寫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位英國幼兒園園長 克里斯汀 對“道理具象化”的描述:“學齡前 孩子對空穴來風的大道理不理解,更沒法加深印象。但是這些“道理”如果有了載體,即誰誰誰說了,他們的小腦袋就會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首先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后才有傾聽、理解和記憶。” 所以,家長們在和孩子講道理時,不妨試試通過他們最喜歡的玩偶的口說出來,效果會好很多。 除了“道理具象化”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之外,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玩偶,對孩子來說,像一個平等的朋友,他不會向大人一樣居高臨下地命令和要求,所以來自朋友的建議也更容易被孩子采納。 后來,我與一位旅居歐洲的朋友聊天時談到了利用玩偶來處理Terrible Two中各種棘手問題。她跟我說,其實在歐洲,“安撫玩偶”的概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很多大人都會給孩子“養(yǎng)”一到兩只玩偶來陪伴孩子。 但是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人對“安撫玩偶”的理解還只停留在“布娃娃”的概念上,只是把它當成一件玩具、一個柔軟的裝飾品而已。 在歐洲,安撫玩偶是需要大人幫小朋友“養(yǎng)”的。從新生兒一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就會選擇幾個柔軟安全、外型可愛的外偶和寶寶放在一起。搖籃中、小車上,都會出現(xiàn)安撫玩偶的身影。 慢慢的,玩偶會吸收寶寶身上的味道。對于初生不久的嬰兒來說,他們聽不懂大人的話,也看不清周圍的環(huán)境,但是這種熟悉的味道,會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就像媽媽陪在他們身邊一樣。 漸漸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從襁褓到小床,從平躺到站立行走,從溫暖臂彎里的母乳,到自己嘗試各種美食,孩子們要經(jīng)歷一系列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劇變。這個與媽媽漸行漸遠的獨立過程,如果有一個朋友般熟悉的玩偶陪伴,他們的每一個成長里程碑的過渡,會自然和安心的多。 所以,在我們大人看來是一個“治住熊孩子”利器的安撫玩偶,對孩子來說,至少有三個重要作用: 安撫情緒 增強獨立性 讓ta的世界充滿愛 也正是因為這個親密而熟悉的安撫玩偶,從不會像大人一樣居高臨下地指令和要求,這種朋友式的平等,才會產(chǎn)生“大人的話我不想聽,但小熊的話我愿意聽”的效果。 常爸個人認為,安撫玩偶無所謂用多高級的,只要材質(zhì)安全、質(zhì)量過關(guān)、孩子喜歡就好。 如上所述,我們家最受歡迎的兩只玩偶,一只是地鐵口下載APP免費送的哈士奇,一只是法國朋友送的法國品牌Kaloo的小白熊。從安撫和引導的功能上講,兩只都沒有太大區(qū)別。(只不過那只哈士奇質(zhì)量的確不太好,現(xiàn)在線已經(jīng)開了,要經(jīng)常縫縫補補,免得有一天散架了,孩子傷心。) 現(xiàn)在小小常很快就要告別Terrible Two的時期,進入Horrible Three了。雖然用玩偶和他說話的方式現(xiàn)在還管用,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要想出新的招術(shù)才行。常爸感到,育兒就是不斷地打怪升級的過程!等過了Horrible Three,有什么新招,常爸會再寫文章和大家分享的。^_^ 拓展閱讀: 《八招助你應對“兩歲小惡魔”(Terrible Two)》 《學會和善而堅定的管教方式》 熱門文章 “初心”,看《為什么我辭掉百萬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兒智商最有效的辦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 英語啟蒙相關(guān)文章 “雙語”,看《雙語的孩子數(shù)學好?!-兒童學外語的8大好處》 “英語啟蒙”,看《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繪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繪本書單(幼兒啟蒙第一輯) & 耶魯奶爸精心研發(fā)的英文親子閱讀助手APP和繪本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