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英會有制作瓷板此類文房雅品的行為?這最終是應為他是文人本色所決定! 所以,理解唐英,首先明白他是一個文人,其次,才是一位督陶官! 正因為他是文人,所有的風格就體現(xiàn)出文氣重,首先,他的書法非常棒!
行草 這些書法大家好好感受一下,那么,對于擅長書法的唐英,如何結合景德鎮(zhèn)的地利之便,將文人之雅與瓷藝二者融合。這應該是唐英一直以來的思考,至少在雍正年間就有體驗! 這是雍正九年,唐英的貢獻,給窯神廟的橫匾,它是大瓷磚結構,中間空心的,字體凸起,立體感非常強,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書法瓷藝作品!但是畢竟制作工序與技術要求太高,燒造難度大,不可多做,唐英就繼續(xù)改進,所以就出現(xiàn)了目前我們所知的屏對! 那么目前公開資料,公私收藏情況,大致交代一下,更希望大家提供更多的線索!(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這是北京二十年代一個滿清王爺府的照片,左右對聯(lián)就是唐英的一個對聯(lián),我個人非常喜歡其詩文內(nèi)容! 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 北京順承郡王府邸的舊照中,大廳陳設富麗堂皇,絕非平常之地,匾額“古香書屋”,廳柱懸掛唐英瓷制對聯(lián)“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 落款“唐英書” ,如今,下落如何就不知,有待大家去尋訪?還有幾件見后面照片! 日本永青文庫藏 尺寸:長141.7厘米,寬26.7厘米 著錄:永青文庫編《中國美術至寶展》,每日新聞社出版,1981年 引首章為“御賜郁金積翠”, 落款“蝸寄唐英書”,后附紅彩陰文“唐英之印”和紅彩陽文“雋公”篆文章,此三章皆為白釉上以礬紅繪寫而成。 詩文:“墨彩朝飛河北紙,爐煙夜篆海南香”
尺寸:長161厘米,寬44厘米 著錄:《清朝乃瓷器》,日本田路周一著,博寶館刊行,1976年 詩文:幾點梅花添逸興,數(shù)聲鳥語助吟懷 結體寬博深穩(wěn),運筆酣暢圓潤,可謂骨力堅凝,神味淵永。引首為陽文“御賜郁金積翠”篆章, 落款“唐英書”,后附陰文“唐英之印”和陽文“雋公”章。此處三方篆章皆是澀胎無釉。 后出現(xiàn)于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益清閣專場,為第2012號拍品,成交價6,030,000港幣,為香港私人藏家購得。 這件對聯(lián),深深體現(xiàn)出唐英對聯(lián)應該的藝術價值與應得的尊重!目前為止,成交價最高的唐英對聯(lián)作品,具有重大意義! 還有這件,也是非常好的作品,也是唐英的,內(nèi)容非常文雅,之前2006年出現(xiàn)于市場,我曾上手細看,照片拍于彼時庫房! 大家看過這幾件,對唐英的書法有一個大約印象:書法分兩種,一種結體圓潤,一種結體清秀。
美國馬氏這對 (來源:北京中漢 雙木首拍 ) 對于這一對,我當時非常意外獲知,很激動,(首先申明,我沒有任何商業(yè)廣告意思)!因為我一直追尋此類唐窯作品,2013年,我在臺北故宮就寫文章研究,當時,臺北故宮蔡玫芬老師非常贊賞,她說,怎么大家老關注官窯,你就關注這個東西,非常有意思,只有這樣研究才認識唐英,知道他的內(nèi)心世界與交友情況,所以,她立即安排稿件提前了三期刊登:在2013年6月故宮文物雜志! 馬氏的這個對聯(lián),令我對唐英屏對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前我所看的唐英對聯(lián),其嚴格遵循文人書法對聯(lián)的格式,有引首章,落款處有私章與閑章,非常講究,雕字施純白釉,鑲嵌漆地,引首章偏愛使用“御賜郁金積翠”,署款私章“唐英之印”與“雋公”關聯(lián)使用。
落款后的私章
無論是引首章還是唐英名號私章,皆以瓷胎為之,其中田路周一藏品的做法,更為考究,是以雕出陰陽文的木質(zhì)或陶質(zhì)印章祖模,壓印在瓷坯上入窯燒造而成,澀胎無釉,在屏對制作完好之后,往往抹上朱砂,摹擬出紅章的效果,至今在部分瓷章中尚殘存朱砂痕。 2009年珠山御窯廠整修北側(cè)保護工棚時出土“雋公”印章一枚,與之一同出土的還有“堂”、“迎”雕字及一堆乾隆款官窯青花瓷片?!半h公”篆章,呈四方形,長寬為3.3厘米,厚為0.6厘米,通體澀胎無釉,有明顯的模印成型痕跡,珠山御窯廠出土的這一印章與日本田路周一藏品所署“雋公”印章字體、尺寸完全一致,推測二者應出自同一祖模。但是,馬氏對聯(lián)做法更為精致,又符合唐英性格! 引首章表面施白釉,非澀胎,釉面描金,字體篆文韻味更足,結構更加豐盈,“郁金積翠”以陰刻螭龍圍飾,更具宮廷氣息,故此引首章是目前所見最為精致者,由此可證唐英對此掛屏制作的重視程度。 “唐英之印”表面施白釉,陽文,凹凸效果明顯,描金裝飾,印文篆體端莊圓潤,工整猶如于書畫所鈐,全然不同于先前數(shù)者。這兩處的顯著變化,豐富了我對唐英屏對作品的了解,非常難得,工整猶如于書畫所鈐,所以,在細看局部也是非常精致處理! 那么,其制作工藝如何? 我十年前來景德鎮(zhèn)之后,再訪尋制作技藝的過程!
先壓出瓷坯板,厚約1厘米,根據(jù)字體大小裁出等份的方塊,一字一塊。勾勒成字。參照書法實物或摹本以毛筆勾勒出字形,此勾勒最見功力,需要將書法的神韻、字體的結構,例如行草字體的飛白和連筆效果入神地表現(xiàn)出來,勾勒者需對書法具備較高鑒賞水平和嫻熟的摹繪技術。 剔雕除土。依照木牌匾陽刻的方法將筆劃以外的坯土厚度除去一半,凸出所刻的字體! 上釉 局部吹釉。吹釉可以充分保障字體表面釉層的均勻和平整,在吹釉之前須將字體以外部分遮蓋,防止釉料粘落字體以外的地方。釉料主要為白釉和亮青釉,偶爾也有霽藍釉。 入窯 裁邊墊燒。依據(jù)字形的大小將方形的底瓷坯板裁去多余的部分,置入平底匣缽裝燒,以谷糠灰作為底板與匣缽的之間的間隔物,由于高溫燒造,出窯后瓷器字體成比例縮??! 以谷糠灰作為底板與匣缽的之間的間隔物! 鑲嵌施漆。將燒好的瓷字根據(jù)需要嵌入木板內(nèi)或粘附在木板上,再施漆蓋住底板,制作成為對聯(lián)或掛屏! 瓷制雕字對聯(lián)是唐英督陶期間的創(chuàng)新之作,唐英首次用瓷器來立體地表現(xiàn)文人書法,既具瓷器工藝之美,亦見書法人文之美,這一創(chuàng)新與督陶官唐英本人深刻的文人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 唐英刻苦讀書,專研詩文,造詣匪淺,平時悉心收集意境美妙的詩句,在現(xiàn)殘存的《陶人心語手稿》中與前述對聯(lián)詩句相仿佛者多達四五百對,收貯豐富,可見唐英對此關注尤甚,用心至深。因此,唐英創(chuàng)制瓷器雕字對聯(lián)之際,不乏立意好、意境美的詩句可供選用,從上述瓷制雕字對聯(lián)也可以看出,唐英的詩文內(nèi)容皆與文人生活有關,多是抒發(fā)書齋雅事,追慕詩情畫意的逸趣。 唐英開創(chuàng)之后,得到許多文人的呼應,所以,同時期就有不少文人效仿。那么,就有很多意義! 有些作品,就是具有唐窯風格,自然非常好理解!但畢竟只是唐窯風格之物,非唐窯私物,這些瓷制雕字書法對聯(lián)生產(chǎn)時間比較集中,大約在乾隆十三年九月以后,乾隆十五年夏季唐英移至粵海關任職之前。 九江關,唐英的辦公地方 唐英在乾隆十四年冬奉命赴粵海關出任監(jiān)督,次年四月才赴任, 畢竟他在景德鎮(zhèn)、九江二地駐停時間頗長,親友眾多,從《陶人心語》收集的詩詞內(nèi)容看,此時期他的留別唱和詩歌甚多,那么,他燒造一些文房瓷器饋贈知己親友亦很正常。
下次有空專門開展石像考證的講學。 “御賜郁金積翠”是唐英一份被湮沒的殊榮! 是其官宦生涯當中沐受皇恩最顯赫的標志,之前未曾出現(xiàn)于其文集、著作之中,故沒法引起眾人關注,如今得以發(fā)現(xiàn)和釋讀,將毫無疑義地成為確認唐英瓷制雕字對聯(lián)身份真實性的重要依據(jù)。 “御賜郁金積翠”引首章,為目前所見此類瓷制對聯(lián)共有的特征,況且目前所見唐英諸類文集和唐窯作品中皆未見出現(xiàn),其獨特之處勢必值得我們重視。 “御賜”當然表明唐英得到乾隆皇帝的恩賜! “郁金積翠”則是乾隆皇帝御賜書法的內(nèi)容! 郁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色,有香氣。中醫(yī)以塊根入藥,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端囄念惥邸肪戆艘灰龝x·左芬《郁金頌》:“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芬香酷烈,悅目欣心。”在此引申為類似郁金一樣具備濃郁的芬香,致人心神舒暢,強調(diào)嗅覺的愉悅感受。 積翠,乃指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唐·杜甫《玉臺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jié)朝。”宋·范成大《謁南岳》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云端?!狈e翠可謂翠色重疊,令人視之悅目舒心,突出視覺的舒適感受。 綜合二詞之義,“郁金積翠”可作芬芳濃郁欣心,疊翠宜人悅目,使人身心收獲愉悅之解。 自古以來,皇帝賞賜皆是無上之榮耀,唐英作為臣下必將非常珍視,循例篆刻成章,往往作為書畫之引首章使用,以期流芳后世。據(jù)考證,大約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賜給唐窯。 據(jù)唐英在《陶人心語》告述,乾隆十三年農(nóng)歷六月初九奉命北上入覲,六月二十三日面覲乾隆皇帝,九月二十一日回九江。之前經(jīng)過乾隆六年至九年君臣間的溝通和唐英的勤勉努力,所造瓷器品質(zhì)上乘,迎合圣意,期間乾隆皇帝曾兩次賞賜唐英,以示鼓勵。君臣之間這種微妙的默契得以維持著直至唐英去世,因此,第二次覲見乾隆皇帝御書賞賜唐英的機會最大。 九江煙水亭,唐英最愛的一個休閑去所! 結束語: 確實,在風景美的地方,文人的愜意最容易滿足!所以,大家多看唐窯全集,看唐英的陶人心語,對我們認識唐英非常有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由景德鎮(zhèn) 東郊學堂 創(chuàng)始人 黃清華老師論述!同行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古玩元素網(wǎng)授權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