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云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yī)”進行關注。 本文為《跟我學中醫(yī)》專欄第485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瘧疾的病因病機及診斷要點,相信大家對瘧疾的診斷已經(jīng)了解,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瘧疾的分型論治。 1正虐發(fā)作時癥狀比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繼則寒戰(zhàn)鼔頷約30分鐘,寒罷則內外皆熱,常表現(xiàn)為高熱,可持續(xù)2—6小時,頭痛面赤,口渴引飲,最后遍身汗出,2—3小時后,熱退身涼,每日或間一兩日發(fā)作一次,寒熱休作有時,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 證機概要:瘧邪伏于少陽,與營衛(wèi)相搏,正邪交爭。 治法:祛邪截虐,和解表里。 代表方:柴胡截虐飲,或截虐七寶飲加減。 常用藥物:柴胡、黃芩、常山、草果、檳榔、半夏、生姜、大棗。 2溫虐發(fā)作時熱多寒少,汗出不暢,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渴引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或舌紅干而無苔,脈弦數(shù)。 證機概要:陽熱素盛,瘧邪與營衛(wèi)相搏,熱熾于里。 治法:清熱解表,和解祛邪。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湯或白虎加人參湯加減。 常用藥:生石膏、知母、黃芩、柴胡、青蒿、桂枝、常山。 3寒虐發(fā)作時熱少寒多,口不渴,胸悶脘痞,神疲體倦,舌苔白膩,脈弦。 證機概要:素體陽虛,瘧邪入侵,寒濕內盛。 治法:和解表里,溫陽達邪。 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合截虐七寶飲加減。 常用藥:柴胡、黃芩、桂枝、干姜、甘草、常山、草果、石膏、知母。 4勞虐瘧疾遷延日久,每遇勞累易發(fā)作,發(fā)時寒熱較輕,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息乏力,短氣懶言,納少自汗,舌質淡,脈細弱。 證機概要:瘧邪久留,氣血耗傷。 治法:益氣養(yǎng)血,扶正祛邪。 常用藥:何首烏、人參、白術、白芍、陳皮、生姜、大棗、青蒿、常山。 陳某,女,34歲,寒熱1周,每日下午先寒戰(zhàn),后高熱,至夜汗出熱衰,胸悶,嘔吐痰涎,頭痛,口干而黏,喜熱飲而飲不多,大便溏,舌苔黏膩,脈濡數(shù)。查血涂片,找到間日瘧原蟲。瘧邪踞于少陽,痰濕內蘊,治以和解截瘧,仿小柴胡湯、截瘧七寶飲加減。 處方:柴胡、炒常山、檳榔、青蒿、法半夏各9g,知母、黃芩各6g,草果3g,青皮、烏梅各4.5g,川桂枝3g,生姜1片。 一日服2劑,翌日瘧仍作,但自覺寒熱減輕,繼服即不再發(fā),7天后復查,瘧原蟲陰性。(江蘇新醫(yī)學院中醫(yī)內科教研組編.中醫(yī)內科學·瘧疾.江蘇人民出版社.1977) |
|
來自: 我心飛揚695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