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斯坦丁 于 2016-9-15 17:07 編輯 主弱臣強時,下對上的測試 出處 資治通鑒 漢紀二十六 原文 匈奴單于上書愿朝五年。時帝被疾,或言:“匈奴從上游來厭人;自黃龍、竟寧時,單于朝中國,輒有大故。”上由是難之,以問公卿,亦以為虛費府帑,可且勿許。單于使辭去,未發(fā),黃門郎揚雄上書諫(略),書奏,天子寤焉。召還匈奴使者,更報單于書而許之。賜雄帛五十匹,黃金十斤。單于未發(fā),會病,復遣使愿朝明年;上許之。 譯文 匈奴單于上書漢朝,請求明年到長安朝見天子。這時哀帝正患病在身,有人說:“匈奴從黃河上游的方向來,氣勢壓人,不利。自黃龍、竟寧年間起,單于每到中原朝見,中原就會發(fā)生大變故?!卑У垡蚨械綖殡y,詢問公崐卿,公卿也認為朝見一次要白白花費國庫很多錢,可以暫且拒絕。單于使節(jié)告辭離去,還沒動身,黃門郎揚雄上書規(guī)諫(內(nèi)容省略),奏章呈上,哀帝醒悟,于是召回匈奴使者,更換致單于的國書,表示允許單于朝見。隨后賞賜揚雄絲帛五十匹,黃金十斤。單于還未動身,就趕上生病,于是又派使節(jié)到漢朝,希望將朝見推遲一年。哀帝同意了。 . 一、解析: 匈奴單于在完成內(nèi)部實力整合,外部不存在牽制,漢朝又貌似國力日衰的情況下,選擇通過請求朝見天子這一貌似臣服的方式,來測試漢朝的真實實力,再去決定是否與漢朝開始交戰(zhàn)。 . 二、單于測試目標: 1、哀帝性格 測試哀帝是否有足夠自信氣度,敢以病軀會見自己。通過漢朝的最高層反應,來試探哀帝病情的嚴重程度。 2、戰(zhàn)備物資 軍備物資充足與否,是能否打贏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但作為匈奴單于這種圈外人事,很難打聽到準確的信息,于是選擇通過測探錢財是否充裕,來推測糧草軍備是否充足。 3、態(tài)度關(guān)系 同意朝見,說明目前實力依然強大,則找理由推脫掉朝見,再換一個方式,通過漢朝對自己推辭后的態(tài)度,來判斷雙方關(guān)系。不同意朝見,說明漢朝實力陷入衰弱,同時得到發(fā)兵的口實,可以開始小規(guī)模軍事的挑釁,進行進一步的試探。 . 三、臣子的考慮及行為: 1、上級利益 優(yōu)先考慮上級利益的人,聲稱匈奴單于的氣勢會壓迫皇帝,且歷次來訪皆有壞事發(fā)生,所以建議不要同意朝見。 2、自身利益 優(yōu)先考慮自身利益的人,知道目前國庫沒錢,一旦同意,哀帝首先會問責戶部人員工作不力,然后會從其他部門的開支或預算里面截留一部分用于招待匈奴單于,于是大部分公卿一致反對接待匈奴。 3、組織利益 優(yōu)先考慮組織利益的人,結(jié)合以前秦漢教訓歷史及對邊防的成本投入,當下不同選擇的影響和國內(nèi)實力、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得出應該同意匈奴朝見的結(jié)論。 . 四、哀帝正確應對方式: 1、同意朝見 通過同意朝見展示,疾病纏身并未影響自己,國庫也有足夠的財富賞賜匈奴單于,自己對匈奴的態(tài)度關(guān)系依舊良好。 2、內(nèi)部警戒 下令邊關(guān)開始外松內(nèi)緊的防備,同時檢查糧草軍備,準備調(diào)往前線。 3、外部牽制 對西域各部展開外交,與自身親近勢力進行軍事策劃,防備匈奴的突然襲擊。拉攏中立勢力,警戒與匈奴友好的勢力。 . 五、啟示: 1、學會測試 很多真實信息無法直接獲取時,可以通過對人的各種測試,來推測行為背后的信息。 2、學會反測試 要對人異常行為、事情的異常變化產(chǎn)生警覺,不要輕易被人測試出自己真實想法。相反,要會如何通過反測試故意做出偽裝的行為,給對方造成錯誤判斷,進而做出錯誤決策。 . 最后祝兄弟們中秋快樂! . . 本文系漢謀書院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漢謀書院 2016.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