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斯坦丁 于 2016-9-17 10:06 編輯 被貶后牢騷滿腹的下場 出處 資治通鑒 漢紀十九 原文 楊惲既失爵位,家居治產(chǎn)業(yè),以財自娛。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惲書,諫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產(chǎn)業(yè),通賓客,有稱譽?!?strong>惲,宰相子,有材能,少顯朝廷,一朝以昧語言見廢,內(nèi)懷不服,報會宗書曰:“竊自思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常為農(nóng)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夫人情人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羔,斗酒自勞,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其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誠荒淫無度,不知其不可也?!庇謵列肿影财胶钭T謂惲曰:“侯罪薄,又有功,且復用!”惲曰:“有功何益!縣官不足為盡力。”譚曰:“縣官實然。蓋司隸、韓馮翊皆盡力吏也,俱坐事誅?!睍腥帐持?,騶馬猥佐成上書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闭孪峦⑽?,按驗,得所予會宗書,帝見而惡之。廷尉當惲大逆無道,要斬;妻子徙酒泉郡;譚坐免為庶人,諸在位與惲厚善者,未央衛(wèi)尉韋玄成及孫會宗等,皆免官?!?/font> 譯文 楊惲失掉封爵、官位后,住在家里治理產(chǎn)業(yè),用財富自我娛樂。楊惲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孫會宗寫信勸戒他說:“大臣被罷黜貶謫之后,應當閉門在家,惶恐不安,以示可憐之意。不應治理產(chǎn)業(yè),交結賓客,享有聲譽。”楊惲為丞相楊敞之子,很有才干,年輕時就在朝廷中嶄露頭角,一時受到暖昧語言的中傷,遭到罷黜,內(nèi)心不服,給孫會宗回信說:“我暗自思量,自己的崐過錯已太大了,行為已有虧欠,將長久做一名農(nóng)夫度過一生,所以率領妻子兒女,致力于農(nóng)桑之事,想不到又因此受人譏評!人情所不能克制的事,連圣人都不加禁止。所以即使是至尊無上的君王,至親無比的父親,為他們送終,也有一定的時限。我得罪皇上,已三年了,農(nóng)家勞作辛苦,每年伏日、臘月,煮羊燉羔,用酒一斗,自我犒勞,酒后耳熱,仰面朝天,敲著瓦盆,放聲吟唱,詩中寫道:‘南山種田,荒蕪雜亂,種一頃豆,落地成秧。人生不過及時樂,等待富貴何時來!’就算是荒淫無度,我不知不可以如此?!痹儆?,楊惲兄長的兒子安平侯楊譚對楊惲說:“你的罪并不大,又曾于國有功,將會再次被任用?!睏類琳f:“有功又有什么用!不值得為皇上盡力!”楊譚說:“皇上確實如此。司隸校尉蓋寬饒、左馮翊韓延壽都是盡力的官吏,都因事被誅殺。”正巧出現(xiàn)日食,一個名叫成的馬夫頭上書控告楊惲說:“楊惲驕傲奢侈,不思悔過。這次出現(xiàn)日食,就是因為楊惲的關系?!弊嗾陆唤o廷尉,經(jīng)過核查,發(fā)現(xiàn)了楊惲寫給孫會宗的信,漢宣帝看了以后,對楊惲深惡痛絕。廷尉判處楊惲大逆不道之罪,腰斬;妻、兒放逐酒泉郡;楊譚受其牽連,也被貶為平民;幾位與楊惲關系友善的在職官員,如未央衛(wèi)尉、韋玄成和孫會宗等,都被罷免官職。 . 一、解析: 職場中難免會面對被上級有意疏遠、冷落的情況,很多人遇到此類事情后開始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這里通過分享楊惲這樣做的下場,來給大家一些警示。 . 二、楊惲的錯誤: 1、不慎行 被貶后在家用財富自娛自樂,毫無反省悔改之意。相反,被漢宣帝冷落疏遠后滿腹牢騷,說明對漢宣帝忠誠度低。此外,還容易被人抓住無心而犯的小錯,進而惡意舉報誣陷。 2、不慎言 寫的信中抱怨牢騷一堆,私下妄議上級。對上級組織有意見可以從正規(guī)渠道去進諫,而不能會上不說,會下亂說。 3、自暴自棄 認為得罪漢宣帝后長達三年都未被官復原職,說明自己這輩子政治生涯已經(jīng)結束,于是開始自暴自棄,而不是面對挫折反而越挫越勇。 . 三、孫會宗、楊譚的錯誤: 1、不慎交 兩人把楊惲當叔叔、好友去苦口婆心的勸告,卻根本沒考慮過楊惲這個人是否能夠改變,最后導致幫助對方不成,反被連累。 2、不注重方法 即使認為楊惲這個人主觀上愿意改變,只是因為客觀上沒有找到方法,所以一直原地徘徊,想要助其一臂之力,也得考慮自己正確的意見對方是否能聽進去。所以這種事情最好是有德高望重的長輩去批評勸告,而不是由一個朋友或者一個晚輩去教育楊惲怎么做才是對的。 3、婦人之仁 看到回信后應該能預判出楊惲這種人下場是什么,所以要馬上做出行動,調(diào)整雙方的關系和對其態(tài)度。而不是無視可能會被牽連的隱患。 . 四、啟示: 1、職場三慎 慎交、慎言、慎行。很多人的思維是做好自己就不會有問題,所以會注意慎言慎,但常常忽視慎交。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2、階段論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什么階段做什么事,該主動臣服的時候要主動臣服,該劃清界限的時候要劃清界限,該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時候要相逢一笑泯恩仇。 . . 本文系漢謀書院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漢謀書院 2016.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