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合勁 (2007-10-28 20:51:15) 轉載 標簽: 教育雜談 太極拳的合勁 云風懶人 太極拳非常講究合勁,《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吾,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電視劇《太極宗師》中楊玉乾最危險的關頭,老師終于把此歌訣吐出,楊玉乾得此密語,遂如常山之蛇,勇猛多變,風卷殘云般戰(zhàn)勝了對手。這不傳之密即是“合”在其中。 太極拳本是開合一道,有合必有開,有陰必有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關于太極拳的開合,陳鑫論之謂“以吾身本有之元氣,運于吾身,其屈伸住往來,收放擒縱,不過一開一合與一虛一實而已”,復曰“一動一靜,一開一合,足盡拳術之妙”;“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現(xiàn)忽藏”。又謂“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是“周身一齊合到一塊,神氣不散,方能一氣流通,衛(wèi)護周身”;“頭直,眼平視,肩與肩合,肘與肘合,大腿根與大腿根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平心靜心”“合者合其全體之神,不但合其四肢”;“一開一合陰陽備,四體殷勤骨節(jié)張”;“每日細玩太極拳,一開一合在吾身”;最后定論“一開一合,拳術盡矣”。 從上述前輩論拳可以看出,太極拳合勁是非常緊密的,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則俱開,合則俱合”,“合者合其全體之神,不但合其四肢”。后人總結太極拳之合,簡單為“六合”,即外三合與內三合。屬于外者,一般來講,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屬于內者,一般來講,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亦有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 太極拳合勁之緊密,于外形上,必須做到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所以,如果在盤架時不能合住、合好勁,是練不出渾厚的太極功夫的。從這一點講,電視連續(xù)劇《太極宗師》中楊玉乾聞歌訣而立即得太極真諦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平素練拳盤架合不住勁的人,如何能在打手實戰(zhàn)中體現(xiàn)合勁呢?如果把太極拳比作桶的話,勁合好便等于把桶箍實了,滴水不露,水自能漸積漸深;若比作車胎的話,則周身合好勁,等于胎整無孔,不至于漏氣,故內氣與日俱增,漸漸充盈,終得“磅礴大氣”,功力自深。 太極拳合勁,外形合不住,不可談“內合”。外形上如何合住方為合式?以陳式太極拳“單鞭”一式論,定式后,一般來講,左肩與左胯合,上下對位;右肩與右胯合,上下對位;左手與左足合,兩尖兩照;右手與右足合,上下不錯位;左肘與左膝合,上下呼應,右膝與右肘合,上下相傾。單鞭動作定勢時(其實太極拳哪有什么定勢,此處云定勢是指我們一般情況下所說的定勢動作),雙手各取一石子,定式后松手,石子各落于左右足前,這略算外合合住。若把認識平 |
|
來自: xuezhoulangzi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