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余于楹聯(lián),無甚心得,所作亦少,大部分為朋舊間諧戲。今擇其中略可觀者存此。 楹聯(lián)自選 益陽《廣法寺》天王殿外廊約撰 九柱騰龍,俯十萬紅塵,爭為名山添勝跡; 眾生無相,沐三千法雨,自憑業(yè)果證禪心。 題墨仁軒 墨畫本同源,又與茶香融一室; 仁心難有界,且憑琴韻待群儒。 注:莫忠輝(輝仔)先生武漢書畫工作室約撰 書墻有道我居中,誰來左右? 技法于心天指路,自見縱橫。 白菜下高湯,已三日矣。幸地凍天寒,久煮尚余鮮味; 銀屏翻舊曲,循幾回乎?但人閑事少,長聽不覺寡然。 幸名山終古聚龍形,遷骨安靈,可時逢貝葉談經(jīng),飛花醉月; 縱毅魄生還成豹變,封疆拜帥,恐難免床單裹體,折戟沉沙。 注:曾士峨(1904年——1931年),湖南益陽人。紅軍早期重要將領(lǐng)。參加秋收起義,歷任紅4軍2縱隊司令員、紅4軍第11師師長兼政委。1931年9月8日犧牲,年僅27歲。1987年,將其遺骨從江西興國遷葬至益陽市會龍山森林公園。 何鳳山博士陵墓 道喪則仁德施矣,前事何如,莫讓劫灰空入史; 君輕而社稷次之,后人至此,當思生命大如天。 注:何鳳山,湖南益陽人。二戰(zhàn)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lǐng)事,曾向數(shù)千猶太人發(fā)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題賀龍元帥銅像 史筆蘸滄波,感兩把菜刀,滿門忠烈; 雄魂歸故里,有四圍松嶺,一座豐碑。 |
|
來自: 泮溪別館 > 《對聯(lián)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