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這兩句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刻難以言語的情懷?!半S風(fēng)”亦即“隨君”。這里所說的“夜郎”指的是隋代的夜郎縣,而詩人的老友就在夜郎縣城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意蘊非凡,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讀。一邊是表達了詩人與老友久別未見的愁思,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詩人的窘境,恐怕也有對當(dāng)時現(xiàn)實不滿的憤慨之情,有真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 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月下獨酌,忽發(fā)奇想,把天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也一同拉了過來,這下便化成了三個人,仿佛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似乎一下子熱鬧起來了。詩人此處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這背后也一定有著無限的凄涼之感。 3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家”,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在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盡管也在望月,卻并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癡情,手法高妙。 4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這里是秦、漢、關(guān)、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陸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兩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jié)構(gòu)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zhì)上還是為了強調(diào)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今人”兩句,在回環(huán)唱嘆中抒發(fā)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 7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 “去人只數(shù)尺”是說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寧靜安謐。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dāng)有紙罩避風(fēng),故曰風(fēng)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fēng),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能夠真切感到一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 文 | 三度 個人微信號:18260357886 品讀更多經(jīng)典詩詞、國學(xué)、書畫與精美文章,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jīng)典詩詞、國學(xué)、書畫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jīng)典,修身養(yǎng)性,傳承經(jīng)典,約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