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肢動脈栓塞與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 均是周圍血管科的急重癥疾病,需要臨床給予緊急處理,否則會威脅到患者肢體的存活。 急性期的癥狀相似,臨床容易發(fā)生混淆,因此在診斷時,應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發(fā)病原因,認真體格檢查,根據臨床表現等,作出準確的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 二、 下肢動脈栓塞與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的鑒別診斷,應該如何區(qū)分鑒別? 下肢急性動脈栓塞,多見于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房纖顫等所引起。 1、急性動脈栓塞時: 肢體無腫脹; 患者表現為單側下肢的突發(fā)性肢體劇烈疼痛,以肢端為重,患肢厥冷、蒼白、麻木、自主運動及皮膚感覺喪失, 肢體皺縮,淺靜脈萎陷。 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消失,有時股腘動脈搏動也消失; 可發(fā)生廣泛肢體壞疽。 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 發(fā)病急驟, 患者突然出現患肢的劇烈脹痛或劇痛,且難以忍受不能行走; 患肢廣泛性腫脹,緊硬飽滿,呈彌漫光亮,股三角區(qū)或小腿壓痛明顯,拒按,手不可觸及; 患肢皮膚呈暗紅色,溫度升高,有廣泛性淺靜脈怒張; 由于肢體腫脹,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部分患者如果近期有大手術、晚期癌癥、長期臥床等病史,可提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 三、 根據以上特點,下肢動脈栓塞與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的鑒別診斷較易。 下肢動脈栓塞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均會出現突發(fā)性的單側下肢疼痛,不能行走。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存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可同時患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二者并存,在突發(fā)下肢疼痛時,應注意同時檢查下肢動、靜脈彩超,詳細了解下肢血管情況,防止漏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