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名醫(yī)名方秘方(二十八)

 黃每文圖書館 2016-09-18

            
                           明代名醫(yī)(著)方(二十八)

                                    王    肯    堂    方

                                          外科諸疾     

        一、黑虎膏
        [組成]大黃、黃芩、黃連、黃柏、當(dāng)歸各30克、木鱉子15克、穿山甲9克、亂發(fā)1丸、蛇蛻1條、麻油500克、黃丹(水飛炒)240克、乳香30克、沒藥15克、阿魏4.5克。
        [用法]上將前9味銼碎入油浸五、七日,煎熬微黑,濾去渣,入黃丹慢火熬成膏,候冷人乳香,沒藥、阿魏末攪勻,油紙攤貼。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結(jié)。
        [主治]瘰疬諸瘡。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二、驪龍散
        [組成]珍珠1.5克、牛糞(十二月生用,余月燒存性)、鐵銹各重30克。
        [用法]上研細(xì)末,以豬腦髓和好醋調(diào)。敷瘡口三五次愈,初起者自消。凡發(fā)毒品味忌食之。
        [主治]發(fā)背癰疽,破與不硬二者之間。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三、特異萬靈散
        [組成]軟石膏(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一宿)、大白南星、赤小豆、草烏(連皮尖)各15克、乳香(研細(xì))6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蜜水調(diào)成膏。從外抹收入,留最高處如錢勿敷。如瘡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斂毒排膿不致潰爛。
        [主治]癰疽發(fā)背腫毒等患。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四、桑皮飲
        [組成]桑白皮6克、干葛、柴胡、枯黃芩、元參各3克、地骨皮、天門冬、麥門冬各4.5克、甘草、木通各1.2克。
        [用法]上以水150毫升,姜3片,蔥1寸,煎50毫升。食遠服,取微汗。
        [功效]養(yǎng)陰瀉肺。
        [主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五、外用漬毒藥
        [組成]升麻、葛根、鼠粘子、地骨皮、金銀花、黃花地丁、甘草(生)各等分。
        [用法]上為粗末,每用15-21克,水80毫升煎10沸。于腫處四畔熱用,冷則再暖。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諸腫毒堅硬不消。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六、截疳散
        [組成]白芨、白蘞、黃丹、密陀僧各30克、黃連15克、輕粉3克、冰片、麝香各0.5克。
        [用法]上的細(xì)末,每用或摻或纴瘡中,山膏藥貼之。
        [主治]年深疳瘺瘡。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七、楊梅瘡熏法
        [組成]好艾葉500克(捋熱)、雄黃30克、黃丹30克、松香120克、蒼術(shù)250克(米泔制過)。
        [用法]上4味為末,入艾拌勻。用黃紙做成藥筒5寸長,以火燒著一頭,煙熏瘡口,待筒燒過一半去筒,用水銀膏貼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20日有效。
        [主治]楊梅瘡毒,流注四肢或遍身結(jié)成大瘡又不能愈者。用此法熏之極妙,能收輕粉毒。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八、立消散
        [組成]全蝎(炒)、核桃(去殼肉只用隔膜炒)等分。
        [用法]為末,空心酒調(diào)下9克,下午再服,3日痊愈。
        [功效]消便毒癰腫如神。
        [主治]便毒,癰腫。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九、止痛妙絕飲
        [組成]人參、大黃各15克。
        [用法]上用酒水各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入乳香,沒藥各3克,空心食前服。
        [功效]扶正攻熱解毒。
        [主治]便毒腫硬不消不潰,疼痛無已。此方一服立能止痛。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秘傳茱萸內(nèi)消丸
        [組成]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干)、山茱萸(蒸去核)、馬蘭花(醋浸焙)、黑牽頭(炒取頭末)、延胡索(略炒)、川楝子(蒸去皮核)、舶上茴香(鹽炒)、海藻(洗去堿焙)、橘皮、青皮(去白)、官桂各30克、桃仁(去皮妙)、白蒺藜(炒杵去刺)、木香各15克。
        [用法]為細(xì)末,酒煮稀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食前溫酒鹽場任下。
        [主治]腎虛為邪所襲,留伏作痛,陰?偏大,或生瘡出黃水。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其    它

        一、清心牛黃丸
        [組成]西牛黃6克、陳膽星、黃連(美汁浸炒)各30克、當(dāng)歸身、甘草(炙)、辰砂(水飛)各15克。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9克,臨臥時唾津咽下,或生姜湯、薄荷湯、人參湯,量虛實選用調(diào)服。
        [功效]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主治]痰熱內(nèi)閉所致神昏譫語等。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二、連翹敗毒散
        [組成]羌活、獨活、連翹!荊芥、防風(fēng)、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妙牛蒡子、當(dāng)歸尾(酒洗)、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
        [用法]水、酒各1盅同煎至1盅,去渣,徐徐溫服。
        [功效]疏通肌表,清熱解毒。
        [主治]發(fā)頤及癰疽初起,憎寒壯熱等。
        [來源]《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三方》

        三、益氣聰明湯
        [組成]黃芪、人參各6克、升麻22.5克、葛根9克、蔓荊子4.5克、芍藥、黃柏各3克、炙甘草2克。
        [用法]為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
        [功效]補中氣,升清陽,散風(fēng)熱。
        [主治]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風(fēng)熱上擾,頭痛眩暈,或內(nèi)障初起,視物不清,或耳鳴耳聾,或齒痛等癥。
        [來源]《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四、二至丸
        [組成]女貞子、旱蓮草(一方加桑椹)各等量。
        [用法]女貞子為末,旱蓮草熬膏,制成蜜膏丸。每服6-12克,日2次。
        [功效]益肝腎,補陰血。
        [主治]肝腎陰虛。癥見口苦咽干,頭暈?zāi)垦?,失眠多夢,遺精體倦。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五、清骨散
        [組成]銀柴胡4.5克、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2鐘,煎八分,食遠服。
        [功效]清虛熱,退骨蒸。
        [主治]虛勞骨蒸,或低熱日久不退。癥見唇紅顴赤,形瘦盜汗,舌紅少苔,兩脈細(xì)數(shù)。
        [來源]《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六、沖和湯
        [組成]人參、陳皮各6克、黃芪、白術(shù)!當(dāng)歸、白芷各4.5克、茯苓、川芎、皂角刺(炒)、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節(jié)各3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補氣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半陰半陽(于陰陽之間)之瘡瘍。癥見似潰非潰,漫腫無頭,微痛而不甚,微熱而不著,微紅而色淡,屬于元氣虛弱,失于補托者。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七、撮風(fēng)散
        [組成]炙蜈蚣半條、鉤藤7.5克、朱砂、僵蠶、全蝎各3克、麝香一字。
        [用法]為細(xì)末,每服一字,竹瀝汁調(diào)下。
        [功效]熄風(fēng)除痰止痙。
        [主治]小兒口撮如囊,吮乳不得,舌強唇青,手足抽搐。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八、藿香安胃散
        [組成]藿香4.5、丁香、人參各6克、橘紅1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水1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50毫升,去渣。涼服食前,和渣服亦可。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利濕。
        [主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九、健脾丸
        [組成]白術(shù)(白者)7.5克(炒)、木香(另研)、黃連(酒炒)、甘草各22克!白茯苓(去皮)60克、人參45克、神曲(炒)、陳皮、砂仁、麥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藥、肉豆蔻(面裹煨熟紙包捶去油)以上各30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9克,空山上、下午各1次,陳米湯下。
        [功效]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內(nèi)停。癥見食少難消,脘腹痞脹,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虛弱。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秘傳酸棗仁湯
        [組成]醉棗仁(去皮尖)、遠志(去心制)、黃芪、白茯苓、蓮肉(去心)、當(dāng)歸(酒浸)、人參、茯神各30克、陳皮、粉草(炙)各15克。
        [用法]上粗末,每服12克,水120毫升,生姜3片,棗1枚,以瓦器煎70毫升。日2服,臨臥1服。
        [主治]心腎水火不交,精血虛耗,痰飲內(nèi)蓄,怔忡恍惚,夜臥不寧。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一、飛礬丹
        [組成]白礬(通明者,枯)60克、白僵蠶(用米醋浸一宿,炒)45克、半夏(湯洗7次)、南星(切作片子,用皂角45克去皮弦用水200毫升同熬,水盡去皂角不用,只用南星)各30克。
        [用法]細(xì)末姜汁湖丸如梧桐子大。水丸亦可。每服15-20丸,姜湯下。
        [功效]化痰,神效。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二、加腦子收陽粉
        [組成]麻黃根、藁木、白芷、牡蠣(煅)、龍骨各15克、米粉60克、腦子1.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研習(xí),以紗帛包裹于汗處撲敷之,汗止為度。
        [主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fēng)等證,汗泄不禁,服諸藥不能止者。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三、二仁丸
        [組成]杏仁(麩炒黃)、麻仁各另研、炒枳殼、訶子(炒捶去核)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溫湯下。
        [主治]專治虛人、老人風(fēng)秘,不可服大黃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十四、秘方半夏丸
        [組成]半夏(用生姜汁煮三五十沸取出切作塊,更煮令熟焙干為細(xì)末)30克、麝香(研)3克、水銀15克、生薄荷(和水銀研如泥)1大握。
        [用法]上件藥入薄荷泥內(nèi)更研千百下,丸如芥子。每服3克,金銀湯臨臥下,3日再服。
        [主治]治心瘋狂。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五、不忘散
        [組成]石菖蒲、白茯苓、茯神、人參各37.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3克,食后溫酒調(diào)下。
        [功效]益氣寧神開竅。
        [主治]善忘。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十六、蓯容散
        [組成]肉蓯蓉、續(xù)斷各7.5克、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各22.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食后溫酒調(diào)下。
        [主治]久服至老不忘。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十七、丁香爛飯丸
        [組成]丁香、木香、廣茂(炮)、京三棱(炮)、甘草(炙)各3克、丁香皮、甘松(凈)、縮砂仁、益智仁各9克、香附子15克。
        [用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克,白湯下,或細(xì)嚼亦可。
        [主治]食傷太陰,又治卒心胃痛。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十八、木香黃連湯
        [組成]木香、黃連、川木通、川黃柏、炒枳殼、陳皮各7.5克、大黃9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分作2帖,用水10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渣,食前溫服。
        [功效]清熱利濕,調(diào)氣導(dǎo)滯。
        [主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十九、牽牛丸
        [組成]黑牽牛、元胡索(微炒)、補骨脂各60克。
        [用法]3味另炒、另搗,取末。煨蒜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食前蔥酒鹽湯任下。
        [功效]補腎壯腰,活血止痛。
        [主治]冷氣流注,腰疼不可俯仰。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乳香應(yīng)痛丸
        [組成]乳香15克(另研)、五靈脂、赤石脂各30克(研)、草烏頭45克、沒藥15克(另研)。
        [用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空心溫酒送下,日進2服。
        [功效]活血祛風(fēng),散寒止痛。
        [主治]風(fēng)走注疼痛。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一、地榆散
        [組成]地榆、赤芍藥、黃連、青皮各等分。
        [用法]上共為末,每服9克,漿水調(diào)服,或以新汲水亦得。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
        [主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二、輕腳丸
        [組成]木鱉子(另研)、白膠香、白芍藥各60克、草烏120克、赤小豆30克。
        [用法]上末之,赤豆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丸加至10丸,溫酒或木瓜湯下。病在上,食后臨臥服;在下,空心服。熱物少時。
        [功效]祛風(fēng)散寒通絡(luò)。
        [主治]左癱右瘓,腳弱不能行履。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三、止夜起小便多方
        [組成]益智仁20個(和皮銼碎)、赤苓9克。
        [用法]上用水250毫升,前至150毫升。臨臥熱服。
        [功效]益腎縮泉。
        [主治]夜起小便多。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四、獵皮散
        [組成]猬皮1張(燒有性)、磁石15克、桂心9克、鱉甲1枚(慢火炙黃)。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9克,食前米飲調(diào)下。
        [主治]肛脫出不收。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五、三白散
        [組成]白牽牛、桑白皮、白術(shù)、木通、陳皮各1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姜湯調(diào)下,空心服。未覺再進。
        [主治]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二十六、秘方鬼哭飲子
        [組成]天靈蓋(酥炙)、鱉甲(醋炙)、軟柴胡各7.5克、木香3.6克、豉心(醋炙黃)、阿魏、安息香、甘草各3克、桃仁(去皮尖另研)11枚、貫眾7.5克、青蒿半握。
        [用法]上11味細(xì)切,杵為細(xì)末,先以童便160毫升,隔夜浸,露星月下,至四更時煎至120毫升,去滓。分作3服,每服調(diào)蜈蚣散3克,五更初溫服,穩(wěn)臥至3點,又進1服。至日出時覺腹中欲利,如未利再進1服,已利勿服。
        [功效]養(yǎng)陰潤肺,殺蟲。
        [主治]專取傳尸勞蟲。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二十七、無礙丸
        [組成]大腹皮60克、檳榔、郁李仁、蓬術(shù)、三棱各30克、木香1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用炒麥蘗面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15克,食前生姜湯送下。
        [功效]活血,行氣,利水。
        [主治]脾病洪流,四肢浮腫。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二十八、秘方定振丸
        [組成]天麻(蒸熟)、秦艽(去蘆)、全蝎(去頭尾)、細(xì)辛各30克、熟地黃、生地黃、當(dāng)歸(酒洗)、川芎、芍藥(煨)各60克、防風(fēng)(去蘆)、荊芥各21克、白術(shù)、黃芪各45克、威靈仙(酒洗)15克。
        [用法]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食遠用白湯或溫酒送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通絡(luò)解痙。
        [主治]老人戰(zhàn)動皆因風(fēng)氣所致乃血虛振。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二十九、四神散
        [組成]雄黃、雌黃、硫黃、白礬各等分。
        [用法]上研為細(xì)末,每用時先浴,令通身汗出,次用生姜蘸藥擦患處,良久熱湯洗,當(dāng)日色淡,5日根除。
        [功效]殺蟲止癢。
        [主治]紫白癜風(fēng)。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三十、清咽屑
        [組成]半夏30克、橘紅、川大黃各15克、茯苓、紫蘇葉、風(fēng)化硝、真僵蠶、桔梗各7.5克、連翹、訶子肉、杏仁、甘草各3.5克。
        [用法]上為末,姜汁、韭汁和捏成餅曬干,搗碎如小米粒大。每日少許置舌上咽下,食后臨臥為佳。
        [主治]喉中如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俗名梅核氣。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三十一、發(fā)聲散
        [組成]栝蔞皮、白僵蠶、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各炒黃為細(xì)末。每服9克,溫酒或生姜自然汁調(diào)下,五分錦裹噙化咽津亦得。日二三服。
        [主治]咽喉語聲不出。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三十二、排風(fēng)散
        [組成]防風(fēng)、秦艽、吳茱萸、天雄、山芋各30克、羌活15克。
        [用法]上為結(jié)末。每服6克,空心溫酒調(diào)下。
        [主治]鼻塞或生息肉。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三十三、通耳丹
        [組成]安息香、桑白皮、阿魏各45克、朱砂1.5克。
        [用法]上用巴豆7個,蓖麻仁7個,大蒜7個研爛,入藥末和勻,丸如棗核大。每用1丸,綿裹納耳中,如覺微痛即出之。
        [主治]耳聾。
        [來源]《類方準(zhǔn)繩》

        三十四、牢牙散
        [組成]槐枝(長4寸)、柳枝(長4寸)各49枝、皂角(不蛀者)7莖、鹽40克。
        [用法]上同人磁瓶內(nèi),黃泥固濟,糖水燒一夜候冷取出研細(xì)。用如常法。
        [主治]去風(fēng)冷蛀齲宣露用。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三十五、神效散
        [組成]草烏、青鹽、皂莢各等分。
        [用法]上入瓦器內(nèi)燒灰存性,每用0.3克揩齒,立效。
        [主治]牙縫出血。
        [來源]《證治準(zhǔn)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