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臥冰求鯉

 小溪流水5VIMTY 2016-09-15

臥冰求鯉,出自二十四史。傳說晉時王祥,小時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很想吃鯉魚,適值天寒地凍,河里結(jié)冰無法捕魚。王祥不計前嫌,于是心生一計,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人們都說孝感天地,必得天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臥冰求鯉

  • 外文名稱

    Lying on the ice and seek common carp

  • 性質(zhì)

    成語

  • 文章出處

    搜神記、晉書

折疊 編輯本段 典故出處

折疊 搜神記

《搜神記》卷十一

王祥字休征,瑯邪人。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fù)有黃雀數(shù)十入其幕,復(fù)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

折疊 晉書

晉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王祥雕塑王祥雕塑

王祥雕塑

王祥,字休徵,瑯邪臨沂人,漢諫議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

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jǐn)。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灸,復(fù)有黃雀數(shù)十飛入其幕,復(fù)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結(jié)實,母命守之,每風(fēng)雨,祥輒抱樹而泣。其篤孝純至如此。

折疊 二十四孝

臥冰求鯉臥冰求鯉

臥冰求鯉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其中"臥冰求鯉"故事中的主人王祥被列為24孝子之一,足以證明該故事從元代起就傳講至今。

孝感動天 戲彩娛親 鹿乳奉親 百里負米

嚙指心痛 單衣順母 親嘗湯藥 拾椹供親

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涌泉躍鯉

懷桔遺親 扇枕溫衾 行傭供母 聞雷泣墓

哭竹生筍 臥冰求鯉 扼虎救父 恣蚊飽血

嘗糞心憂 乳姑不怠 親滌溺器 棄官尋母

折疊 新編二十四孝圖

王祥,晉朝瑯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

臥冰求鯉臥冰求鯉

臥冰求鯉

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嘗后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fēng),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里"。臨沂"孝悌里"至今猶存。

孝梯里中頌王祥

臥冰求鯉傳四方

一片孝心感繼母

王覽效法敬兄長

折疊 編輯本段 典故釋義

臥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shù)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字字落實

至:極,很。

慈:慈愛

譖:說壞話誣陷別人

牛下:指牛棚

炙:烤(肉);烤的肉

幕:帳幕.蓋朱氏"求生魚""思黃雀炙"是乃病中不思食,故有此非常要求,又因王祥之至孝,故有"臥冰求鯉"

折疊 編輯本段 主人公簡介

王祥(184-268),字休征,瑯琊臨沂人,西晉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績被加官晉爵,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

農(nóng)、司空、太尉。壽終八十四歲,其孝名為歷代所傳唱。

折疊 編輯本段 典故擴寫

臥冰求鯉擴寫

北風(fēng)呼嘯,寒風(fēng)凜冽。王祥背著一大捆干柴,頂著大風(fēng),好不容易從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覺得頭疼發(fā)熱,全身無力。剛一到家,他就異常難受地躺下了。

剛過片刻,繼母走進房內(nèi)。"王祥,起來,快去給我和你父親把炕燒熱!"

"我……"

還沒有等王祥把話說完,繼母就大喊起來:"懶豬,還不快點起來干活!"

王祥只好強打著精神起了床,按繼母說得去做。

這時,父親回來了。繼母立刻在王祥父親面前讒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異常懶惰。方才我發(fā)現(xiàn)他沒有燒炕就睡大覺了。真是豈有此理!"

父親一聽,立刻大發(fā)雷霆。他立即叫來了王祥,不問三七二十一就訓(xùn)斥道:"祥兒,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懶覺。到底為何?"

"父親,今日我……"王祥有口難言。平時,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從不頂父親。

"以后不可這樣,下不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繼母感到心口憂悶,很不舒服。父親叫來郎中,給繼母號了脈。郎中開了藥方,聲稱要治好這種病,只能喝鯉魚湯才有會見效。可是,到哪去買鯉魚呢?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市場上根本就沒有買鯉魚的。怎么辦?大家為此都在發(fā)愁。這時,王祥二話沒說,自己便獨自一人向村外那條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親問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親,你別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這孩子有啥用?這么多年,我看是白養(yǎng)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繼母說。

王祥來到河上,只見河面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這時,王祥脫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體溫融化了一塊冰。王祥敲開冰,只見冰下有好多鯉魚。他不顧天氣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兩條鯉魚。

他高興地把魚帶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魚了,有魚了!"

"哪來的?"父親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詳細地介紹了得到魚的過程。王祥的父母頗受感動,尤其是那繼母,她羞愧不已,拉著王祥,羞怯地說道:"祥兒,你真是個好孩子,以前為母錯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會嫌棄你了。"

父親也說道:"祥兒為人善良,寬厚待人,真令人欽佩!這下,你親生母親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時間,三人歡樂地相擁在一起,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折疊 編輯本段 故事發(fā)生地

在臨沂城北白沙埠鎮(zhèn),一條東西流向蜿蜒數(shù)里的小河穿鎮(zhèn)而過,它不是一條普通的河,更源遠流長地承載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孝。它就是王祥臥冰求鯉故事的發(fā)生地:孝河。

【孝河】因王祥臥鯉而得其名,孝河又稱孝感河,位于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境內(nèi)。據(jù)《臨沂縣志》記載,

王祥臥冰求鯉處(有石碑為證)王祥臥冰求鯉處(有石碑為證)

王祥臥冰求鯉處(有石碑為證)

孝河發(fā)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東南流經(jīng)孝友村,至諸葛村匯入沂河。

臥冰求鯉處

在臨沂城北白沙埠鎮(zhèn),一條東西流向蜿蜒數(shù)里的小河穿鎮(zhèn)而過,它就是王祥臥冰求鯉故事的發(fā)生地-孝河。

孝河又稱孝感河,位于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境內(nèi)。據(jù)《臨沂縣志》記載,孝河發(fā)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東南流經(jīng)孝友村,至諸葛村匯入沂河。"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臨沂,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被推為"二十四孝"之首,影響最為深遠。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 ,里面供奉著王祥、 王 覽和王羲之的塑像。

68歲的退休教師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孫,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時,他是主要發(fā)起人之一。王孝俊說,孝友村民風(fēng)純樸,村里人都特別孝順,出了很多現(xiàn)代"王祥",每到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很多村民都會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來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帶著孩子來接受教育

另一說是發(fā)生地在新安

文物工作者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新安縣磁澗鎮(zhèn)老井村意外發(fā)現(xiàn)王祥祠堂及"晉太保孝王祥之碑"等數(shù)通石碑。專家稱,王祥碑的發(fā)現(xiàn)再次印證: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發(fā)生地應(yīng)該在新安。

此次文物工作者在新安縣磁澗鎮(zhèn)老井村王祥祠堂舊址發(fā)現(xiàn)石碑一通,碑陽面刻"晉太保孝王祥之碑"幾個大字;右下方刻有"至正三年五月河南府路總管梁宜、達魯花赤伯答罕等立石"小字;左下方刻有"嘉議大夫河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副使崔帖謨爾普化書"小字。碑陰面有古詩一首:"為母臥冰希世有,龍?zhí)?/a>遺鯉感精誠。寄言天下為人子,永繼王祥萬古名。"據(jù)專家研究,"至正"為元順帝時的年號,伯答罕、崔帖謨爾普化都是蒙古人的名字,因此,此碑應(yīng)是元代官府于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所立。另外,文物工作者此次在這里還發(fā)現(xiàn)"移建晉王太保祠碑"一通,此碑為王祥五十一代孫王雅軒所立,立碑時間為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專家認為,西晉的都城是洛陽,而王祥在西晉擔(dān)任太保之職,且洛陽有王祥河,有王祥祠堂,早在元代,官府就在新安為王祥立碑,王祥后裔也一直生活在新安。種種跡象表明,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發(fā)生地應(yīng)該在新安。

折疊 編輯本段 主人公后續(xù)

"在王祥臥冰求鯉之前,孝河本是一條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河,而在王祥臥魚的故事被千古傳頌后,它便擔(dān)負起了讓孝文化像河水一樣源遠流長、滋潤人心的'任務(wù)'"。王偉勛是王祥的第四十八代孫,對于孝河,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在緊傍孝河而建的孝園里,記者看到了河邊亭子里"晉元公王祥臥冰處"的石碑,碑后面刻著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據(jù)傳,王祥臥冰處冬季河水不結(jié)冰,而其他水面則冰封如玉,"孝河凝冰"遂被列為"瑯琊八景"之一。 "原碑是明朝嘉靖年間設(shè)立的,后來遭到毀壞,前些年村民們建造了這座亭子,又重新立碑?,F(xiàn)在的孝友村也是為了紀(jì)念王祥的'孝'和王覽的'友',嘉靖年間由雙湖村改名為'孝友村'的。"王偉勛

說。

折疊 編輯本段 相關(guān)軼事

折疊 九孔藕

【九孔藕】專為孝心多出一孔

除了因王祥"臥冰求鯉" 而聞名,孝河所產(chǎn)的白蓮藕也是一大特色,尤以肥、細、嫩、脆、甜最為出名。

清咸豐年間,孝河白蓮藕被欽定為御膳貢品。有趣的是,孝河藕與別處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鮮美異常,而且藕比別處的多出一孔,為九個孔眼,傳說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來的這一個"孔",便是"孝心"。

2002年6月,孝河白蓮藕被臨沂市農(nóng)業(yè)局評定為"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并注冊"孝河"牌商標(biāo)。2009年,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被中國蔬菜流通協(xié)會授予"中國蓮藕之鄉(xiāng)" 榮譽稱號,"孝河"牌白蓮藕被授予"中國知名品牌"。

折疊 孝友村

【孝友村】民風(fēng)純樸孝聞天下

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 ,里面供奉著王祥、王覽和王羲之的塑像。

68歲的退休教師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孫,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時,他是主要發(fā)起人之一。

王孝俊說,孝友村民風(fēng)純樸,村里人都特別孝順,出了很多現(xiàn)代"王祥",每到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很

孝友祠孝友祠

多村民都會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來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帶著孩子來接受教育。

折疊 編輯本段 傳承意義

"'孝'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當(dāng)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揚'孝文化'。中國現(xiàn)在正在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尚未完善,絕大多數(shù)老人仍靠子女晚輩贍養(yǎng),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個現(xiàn)實問題。弘揚孝文化,對于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和諧社會建設(shè),都有著重要作用。"王孝俊說。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臨沂,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被推為"二十四孝"之首,影響最為深遠。王祥以孝事親的行為,規(guī)范了幾千年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為了弘揚孝文化,白沙埠鎮(zhèn)每年春秋期間,都會組織全鎮(zhèn)中小學(xué)生接受傳統(tǒng)孝文化教育,講孝事、讀孝書、聽孝課、揚孝風(fēng),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折疊 編輯本段 傳說之疑點

首先是王祥的籍貫。晉朝官到太保的王祥只有一個,是瑯琊臨沂人(今山東臨沂市),并非宋朝臨川人蔡為善在《臥冰池記》中及后世所傳:"臨川王家村人。"

其次是有關(guān)王祥的孝道。據(jù)《晉書》、《三國志》、《資治通通鑒》載:"王祥(184~268),字休征,瑯琊臨沂人,""繼母朱氏遇之無道,祥愈恭謹(jǐn)。朱氏子王覽年數(shù)歲,每見祥被楚撻,則涕泣抱其母,母以非理使祥,覽則與祥俱往。及長娶妻,母使祥妻,覽妻亦趨而共之,母患之,為之少止。祥漸有時譽,母深疾之。""漢末遭亂,祥隱居廬江三十余年,不應(yīng)州郡之命。母終,(魏)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委從州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人歌曰:"臨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祥始出任,年過五十矣。"后累遷司隸校尉、司空、太尉。魏相國司馬昭進爵為晉王,司徒何曾、司空荀凱邀太尉王祥同去祝賀,何、荀見司馬昭即拜,獨王祥以長揖代禮。王祥說:"吾等魏之三公,王、公相去一階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則拜人者!損魏朝之望,虧晉王之德,我不為也!"司馬昭也對王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見顧之重也。"晉代魏,以王祥為太保。"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與不拜晉王耳。"

以上是正史中有關(guān)王祥"孝道"的記載。在野史及其他資料中則有孫盛的《雜語》及《二十四孝圖》詳細記載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但未指稱王祥為臨川人及事發(fā)于臨川。孫盛是東晉時候的人,其《雜語》曰王祥:"性至孝,后母苛虐,每欲危害祥,祥色養(yǎng)無怠。盛寒之月,后母曰:'思食魚。'祥脫衣將剖冰求之,少頃,堅冰解,下有魚躍出,因奉以供,時人以為孝感所致也。"1979年出版的《辭海》記載:"舊民間流傳有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

折疊 評說

王祥的母親去世后,有了后母朱氏。后母不慈愛,在王祥的父親前數(shù)次說他的壞話。 譖 ,是詆毀的意思。由于這樣,王祥又失去了父愛。一次,后母想要吃鮮魚。當(dāng)時天寒地凍,王祥就脫下衣服,躺臥在冰層上來求魚。冰忽然自己化開,有雙鯉躍出。王祥捉到兩條鯉魚,歸家供養(yǎng)后母。

據(jù)說,后母不斷刁難王祥,她要王祥捕捉黃雀烤給她吃。這是個很難做到的麻煩事情,但是由于孝的 感應(yīng) ,許多黃雀又自動飛到王祥的帳篷中,王祥又過了一坎。

后母還是不放過王祥。家里有一棵果樹,據(jù)說是李子樹,果實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著,不能讓一顆果實掉到地上。因此遇到刮風(fēng)下雨之時,王祥就會奔向果樹,抱著果樹哭泣,哀求果實不要掉落下來。

人心終究不是鐵石澆鑄成的,王祥的后母終于被一次次的孝行所感動,終至羞愧自己的行為,最后把王祥看成自己親生的一樣。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個主題反復(fù)渲染,便是 感應(yīng) ,孝子的孝行會感動天地萬物,并且得到好的回報。這則故事亦是如此,《臥冰求鯉》的故事再次為孝的 感應(yīng) 提供了又一個例證。當(dāng)然,這些 感應(yīng) 的故事大多經(jīng)過了加工、放大,故不必當(dāng)真,但是從中可以抽取出一種核心的、合理的智慧,那就是侍奉親人要順從、寬容、忍耐,哪怕在刁難、刻薄之下,也能用自己真誠的孝行來化而解之。

另外這一則故事還突出了又一個主題,即子女與后母之間的關(guān)系處理問題。這樣的家庭中怎樣來行孝呢?應(yīng)該像虞舜、閔子騫那樣,用自己的孝行和睦自己與后母、父親以及同父異母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

這個問題在《顏氏家訓(xùn)·后娶》中有專門的論述,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談的,即告誡子孫,對于喪妻后再娶的事情要特別慎重。他舉出好多的例子,其中說到周宣王時候的重臣尹吉甫有個長子叫伯奇,他的后母在父子之間挑撥離間,說伯奇對她有邪念,其父一怒之下將其放逐。伯奇作了琴曲《履霜操》表明心志。其父感悟,射殺了后妻,父子歸好。比如又說到,曾子的妻子死了,他拒絕再娶,并對兒子說: 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 有意思的是,西漢成帝時候的大臣王駿喪妻,也終身不娶,謂人曰: 我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 華、元,是曾子的兩個兒子曾華、曾元。

在傳統(tǒng)的《二十四孝別錄》中還有一則《護兄感母》的故事,也與王祥有關(guān),可以一起通讀:

王祥弟覽,字元通。母朱氏,遇祥不慈。覽年四歲,見祥被撻,輒流涕抱護。及長,朱虐使祥妻,覽妻亦往。祥漸有時譽,朱益惡之,乃祥。覽知取飲,祥固爭之,不與。朱恐覽飲,急傾去。自后食,覽必先嘗,坐臥必同處。朱感而悔,愛祥如愛覽。

這個故事很生動,就是21世紀(jì)的現(xiàn)代人讀一下,恐怕也頗能觸動情懷。王祥之同父異母弟王覽,在四歲時候,見到其兄王祥被母親鞭撻,常流著眼淚抱住王祥護衛(wèi)哥哥。等到長大了,都娶了媳婦,朱氏虐待王祥之妻的時候,王覽之妻也前往保護。王祥漸漸在當(dāng)時有了聲譽,朱氏更加厭惡他,于是想用毒酒殺害王祥。王覽知道這件事情,便想取而先飲,王祥極力爭奪,不給其弟。朱氏恐怕自己親生的兒子王覽飲了毒酒,急忙倒掉。從此以后,每次飲食,王覽必定自己先嘗一下,坐臥必與其兄在一起。朱氏終于感動而后悔,愛王祥也就如同愛王覽一樣。

王祥、王覽用自己的孝悌感動了母親、感化了母親,使得她重新回歸到一個做母親應(yīng)該有的道德軌道上來。此中亦然看到,孝子的感化力量是無窮的。

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有一個孝友村,這里就是王祥的故里。2006年12月,《臥冰求鯉》這一流傳了1700多年的傳說,成功入選山東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看到一個材料說,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孝友村共有3000人,95%以上為王姓。孝友村沿河而建,這條河名叫 孝河 , 臥冰求鯉 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條河里。 孝河凝冰 是瑯琊八景之一。在 孝河 蓮池邊的小亭下,明朝嘉靖年間所立 晉元公王祥臥冰處 碑依然聳立。這塊碑也曾被毀壞,有關(guān)人士在附近搜集碎石并謹(jǐn)慎整理,使石碑恢復(fù)了原狀。另外 孝河藕 是老城三寶之一。傳說那藕有九個眼,比平常的多了一眼,這個眼就是 孝眼 。另外直到今天,在臨沂孝河邊還立有一塊石碑 風(fēng)雨守李處 ,據(jù)傳這便是王祥守護那棵李子樹的地方。

如今王祥的后裔在河邊建起了仿古的 孝園 ,建有懷里抱著大鯉魚的王祥雕塑。 孝園內(nèi)還有 孝友祠 ,此地乃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 孝友祠 曾因戰(zhàn)亂、 文革 以及千年風(fēng)雨的侵蝕而遭到破壞,但是還有幾方斷裂的古石碑,能夠證明此地為王祥故里的物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