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整整兩天,我都陷在沙發(fā)里盯著手機屏幕。在干嘛?搶紅包。 雖然多數(shù)紅包基本只能搶到一分錢,但是還是覺得自己好機智,雖然平時在馬路邊看到地上躺著一毛錢,都懶得彎彎腰撿起來。 搶紅包的時候,即便自己知道1分錢搶來搶去很傻逼,可還是樂此不疲,好像沒搶真的會錯過幾個億。搶樂呵了,一晃眼就能過去倆小時。 為了搶幾分錢的紅包,許多人很舍得花時間守在手機邊上,時間在他們心里,還不如一毛幾塊的紅包值錢。 免費,免掉的是錢 付出的是時間和效率成本 前陣子去參加一個培訓,主辦方是我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報名交錢的時候,她偷偷把我拉到一旁,萬分抱歉地說,因為公司也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所以,她沒有權(quán)限給我免掉培訓費,只能稍微給我一個小折扣。 當時我就震驚了,因為這個課程持續(xù)時間長,海量內(nèi)容,師資強大,哪怕再好的關系,我壓根想都沒有想過要來“蹭”。這完全就是我計劃了大半年,不管多貴,堅決要花出去的錢。 我再三說沒關系,她還是覺得很抱歉,半夜還讓另外一個朋友微信給我致歉。我被弄“煩”了,直接拿一句名人名言鎮(zhèn)壓了她: “松浦彌太郎說過,想要真正學到東西,就得花錢!你不收錢,我還會懷疑你不夠盡力呢。” 其實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么社會上每天都有人想要絞盡腦汁去“免費學”東西。學習這件事,免費的,永遠是最昂貴的。 為了學習,除了錢之外,你必然要花掉人際、時間、心情、各方面的成本,而且這個世界上,一個好的、可以共享的資源或者思想,它必然是經(jīng)歷了很多人的打磨。為別人的時間、精力還有知識成本付費,是一個現(xiàn)代人的基本操守,蹭資源其實是最短視的一種行為。 我有個妹妹,一直很想學游泳,但是三年多了一直都沒有學會,是因為她有個表姐,每次聽說她要去報名報名學游泳,都會說:哎呀,為什么要花那個錢?我教你!于是妹妹就覺得,是啊,反正有人可以教,能省則省。 可是,這樣一來,就只能遷就別人的時間,遷就別人的狀態(tài),還要遷就她好不容易有空了,表姐又來了大姨媽的時候,而且這樣學習時,也肯定會抱有一種“對不起打擾你了”的心態(tài)。 我知道了以后,跟她說:至于嗎?一千塊,找個游泳教練,不僅教得快還有腹肌可以看! 可她說,你有錢當然覺得一千塊小意思了! 我聽到這種話就想翻白眼。我說,你知道嗎,很多人就是被這種硬塞給自己的窮人思想,自己給自己作死的。你敢不敢現(xiàn)在把你手機支付寶給我看,你上個月在淘寶亂買的東西,加起來沒超過一千塊的話,我馬上掏錢請你學游泳。 她當場就崩潰了,因為我替給她算了一下,上個月她在淘寶上買的穿了一次就閑置的裙子、零食,亂七八糟加起來至少有兩千多塊。 我說,你敢不敢這會兒立馬刷一千塊信用卡,去我樓下報名學個游泳? 被我抽了一鞭子之后,這才一個星期,姑娘告訴我,六次課,在腹肌小鮮肉教練的指導下,她已經(jīng)很棒地把蛙泳學會了。 為什么付費的東西就能快速掌握? 我們已經(jīng)生活在了一個雇傭時代,每天我們每個人都在服務別人,也在被別人服務。有些人為什么覺得自己依的生活沒有改善?那是因為,你既不知道要怎么服務別人,也不知道如何服務自己。 我的建議就是:去花錢,從小錢開始花。 花錢是一門藝術。以前我也覺得這句話是裝逼的,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句真理。如何找準值得你花錢的地方,花對了,你的狀態(tài)就活了。 一旦你開始把錢花對了地方,就像死水開始流動,你的人際關系,你的專業(yè),你的社交,你的眼界,都隨即流動起來。 我們時常形容一個人把日子捯飭得活色生香。一個活字,言語了所有。 有個同行對我說:她自己也知道,雖然現(xiàn)在收入不錯,不管掙多少錢,也解決不了她的焦慮狀態(tài)。 我說,那是你永遠在處于一種疲于奔命的掙錢而不是花錢狀態(tài)里,身邊人看著你就會覺得緊張。錢一旦到了你手里,你就會讓人覺得你掙的是苦錢,朋友們既不敢吃你的飯,也不忍心花你的錢,你又如何收獲更輕松,更愉悅的社交關系,把自己從一個勞苦命當中拯救出來呢。 所以你不是活的,而是捆綁著的。 如何通過花錢把自己“盤活” 在我月薪3000的時候,深得一位姐姐的言傳身教。她告訴我,不管你現(xiàn)在拿多少薪水,你一定要養(yǎng)成每個月“為自己的未來花點錢的習慣”。一開始,最低標準是5%,以后根據(jù)經(jīng)濟實力調(diào)整額度。 也就是說,哪怕月薪三千,你也要至少每個月拿150塊錢出來花給這個世界——要做什么呢? 我的經(jīng)驗是:為一切優(yōu)質(zhì)內(nèi)容付費。 訂閱全年你喜歡的時尚雜志,以求找準風格穿得端莊得體;買視頻網(wǎng)站會員,節(jié)省廣告和搜索時間;請一個很欣賞的朋友吃飯,聆聽經(jīng)驗教訓;拿來買專業(yè)書籍…… 這都是為優(yōu)質(zhì)內(nèi)容付費。 她是這么形容的:我總得花點錢,去買點世面見見。 這些優(yōu)質(zhì)內(nèi)容,會結(jié)結(jié)實實長在你的氣質(zhì)和見識上,而且會讓大家看到,這是你十分愿意花出去的錢,不心疼,不擰巴,不緊張,吃你一頓飯,不必有罪惡感。 我有一個高中女同學對我說,她感覺自己要廢掉了,在一個兩點一線的單位,已經(jīng)完全木訥。 我問她,你每個月把錢花在哪里,她就跟我描述了一下。我說我沒有看到你為你的未來花任何一點錢,你只是在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已,甚至有很多是淘寶的亂花費,你又如何買到能夠踮腳看世界的磚頭呢。 在我的手帳本里,每個月初一定有一欄,是我逼著自己要花出去的錢,那不是買包包也不是買衣服(也不是買口紅?。?,而是用那個錢我一定買到了新的觀點,新的環(huán)境,新的體驗,見到了不一樣的人。 你要盡可能遠離免費的東西 有人不理解,認為這個時代有很多免費的東西能讓你生活得很好,不花錢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像超市門口大甩賣搶購,通訊公司號稱送給你的手機,免費的美容院試用卡…… 當然,很多免費的東西是我們生存的標配,空氣、水、陽光……而你要警惕的,是商業(yè)社會中的消費誘餌。如果你總是沉溺在那種“免費的世界”里,你將永遠只能過一種老式的人情關系式的生活,長著一張年輕的臉,卻活得和父母那輩沒什么兩樣。 整個社會正在進入轉(zhuǎn)型期,很多以前你覺得“為什么要收錢”的事情,正在變成很多人的習以為常,因為他們看到了“專業(yè)性”的價值。 未來你能否進步,一定是你開始花錢去買別人的天賦、技能、思想,然后為你所用。你有多愿意為知識付費,你就成長得有多快。 前幾天,去一個經(jīng)商的長輩家喝下午茶,在場的大叔們平均年齡超過45歲,但我真心覺得那個下午我簡直收獲了一場價值萬元的課程培訓。 眼光狹隘的人,一旦拿到錢,陷入的興奮期比較長,是因為他們僅僅是為有錢了而開心;而眼光長遠的人會發(fā)愁,這么多錢要怎么花到合適的地方。 馬克·吐溫說,如果你會花錢,錢就是好奴仆,如果你不會花錢,它就會變成你的主人。懂得給自己的成長投資,為未來花錢,這才是希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