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測量血壓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最主要的是可以在醫(yī)院外獲取大量的血壓值,同時可避免“白大衣高血壓”(一種心理緊張狀態(tài)造成的高血壓,看到大夫就緊張,血壓就高)。無論是否存在高血壓,中老年人都應該進行家庭血壓測量,因為很多人血壓升高早期并無任何癥狀,家庭測量血壓重要價值在于及時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盡早診斷和治療高血壓,并預防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預了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認識誤區(qū),可關注本公共號后,回復“15”參閱《關愛家人,走出誤區(qū):心血管病認識的十大致命誤區(qū)!》)

家庭監(jiān)測血壓最好選用上臂式(不是腕式)電子血壓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準確性得到了業(yè)內外的一致肯定;但并不推薦“手腕式血壓計“,不要相信廠家的忽悠說手腕式如何如何好!因為手腕處于動脈末梢,距離心臟較遠,測量準確度降低,而且中老年人動脈存在一定程度的動脈硬化,動脈末梢影響更大,血壓測量不準確;同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家用血壓計同樣建議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校正。

水銀血壓計存在汞泄露、汞中毒的風險,同時水銀測量血壓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不同人測量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并不適合家庭使用。目前歐洲許多國家診室或門診已不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
PS:推薦家庭使用水銀血壓計的觀點已經落伍了??!
對于無高血壓病史的中老年人群,建議每個季度至少測量1次血壓。因為高血壓是“無聲的殺手”,很多人血壓高并沒有明顯癥狀。
對于存在高血壓病的患者,一般來說,高血壓未控制期間,自測血壓應保證至少早晚各1次,而且最好將每天自測的時間固定下來,以便于了解血壓的規(guī)律,為復診的醫(yī)生提供詳細資料,可以更精確的調整治療方案。血壓逐漸穩(wěn)定后至少每周測量1次。堅持每天服降壓藥且血壓長期穩(wěn)定后每月測量至少2次即可。以上次數(shù)為建議的最少次數(shù),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增加。
但需說明的是,除非特殊情況下的醫(yī)生建議或要求,一般而言,無需每天過于頻繁測量血壓,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里壓力!
每天測血壓的時間:正常情況下,血壓一般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在早上6-10點,另一個在下午4-8點,晚上至起床前一般血壓比較低(即勺型血壓),在高峰時間段所測量的血壓比較能反映血壓的情況,當然也有個別例外的情況。比較準確的測量時間應該在清晨起床后(清晨清醒后未下床前,家人幫助測量為佳)。

記住量血壓前不要有大的活動,避免活動后血壓升高。如果是血壓不穩(wěn)定時期,建議晚上再量一次,不要在飯后馬上量,最好在晚上8點前量,同時要注意監(jiān)測,再次強調做記錄最佳。連測幾天或幾周比較。
普通百姓習慣于將早上測量的血壓和下午(或同一天的其他時間)血壓相比,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兩者之間無可比性?。∫驗樵谡G闆r下,由上面的圖可見,人體24小時的血壓是不斷變化的,并不是一個不變的數(shù)值。最科學的比較方法是比較不同天的同一個時間點的血壓。
中老年人當出現(xiàn)頭暈、頭疼時建議測量血壓,特別是高血壓病患者在季節(jié)更替、調整藥物治療方案期間,也應馬上測量血壓,而不可自我認為血壓偏高而口服降壓藥物,因為頭暈也存在血壓低的可能,如果不測量血壓而盲目口服降壓藥,會造成血壓嚴重偏低引起腦供血不足,甚至昏迷。

當患者存在早搏或心律不齊時,電子血壓計測量可能不準確。
測量前 30 分鐘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提前排尿,平靜休息 5 分鐘,避免大聲交談、抽煙、飲酒、喝茶和咖啡。
使用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時,手臂放松,袖帶中心與心臟保持在同一的桌面上,后背挺直放松,雙腿放松,手掌朝上,平靜測量(點擊看大圖)。

手臂位置不對、手臂用力等均會讓測量結果出現(xiàn)較大誤差。關于測量血壓用哪只胳膊,原則上排除存在鎖骨下動脈狹窄的情況下,測量兩只手臂都是可以,但每次都應測量同一邊,這樣才具有可比性。
季節(jié)和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會使血壓波動,冬季血壓水平要比夏季高些。血壓也會因運動、排泄等活動和興奮、緊張、憤怒等情緒變化而升高。健康人血壓暫時升高會很快恢復,如果出現(xiàn)慢性血壓持續(xù)較高的狀態(tài),就成了高血壓。

1.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 非同日3 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 140 mmHg 和(或)舒張壓≥ 90 mmHg 考慮為高血壓。若在家中自己測量,血壓超過135/85 mmHg則提示血壓增高。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2.目前90% 以上的高血壓原因尚不明確,稱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如果血壓高是由于某些疾病(如腎臟病、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等)引起的,稱繼發(fā)性高血壓。繼發(fā)性高血壓服藥治療的效果差,應當針對病因治療,去除病因后血壓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復正常。
3.高血壓的易患人群: 攝鹽過多、進食高熱量食物而缺乏活動所致的超重/ 肥胖、長期過量飲酒、吸煙、缺乏運動、長期精神壓力大、有高血壓家族史、男性≥ 55 歲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有以上危險因素之一者,建議每6 個月測量1 次血壓,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