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桐 ” 一種極為平凡的落葉樹木 卻至少已經(jīng)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 · 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生長著一種 極為珍貴的寶物 ▽ 桐油 這種粲然的珍貴液體幾乎貫穿了中國工藝發(fā)展的脈絡(luò),油紙傘便是其中之一,“二三油紙傘,撐起萬年愁”。 ▲ 桐油——黃金液體 如果說還有經(jīng)歷過時代變遷 依然鮮活的生長的人們記憶中的東西 油紙傘 必定能算上一樣 人們只是輕吐這三個字,便帶來一股煙雨蒙蒙的溫婉柔情,作為在中國流傳上千年的古樸物品,她把美觀、實用與傳承凝入其中,不論文人墨客還是俗客白丁,達官貴人或是貧民百姓,嬌子名媛亦或草木愚夫,都可以在云雨來臨之際,撐起一把油紙傘…… ▲ 油紙傘 當然 伴隨油紙傘的經(jīng)典與傳承的 還有一絲不可馬虎的 工藝 復(fù)雜的油紙傘制作工序甚至能達到 七十余種以上 民間就有諺語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 而且這種純手工的操作程序 使得每一步都成為不可忽視的步驟 ▲ 傘骨 把這些繁瑣的步驟大致分類 即 選竹、做傘骨、上傘面、繪花、上油 而最后的這一步驟 “上油” 也是把工藝性發(fā)展出油紙傘奇異魅力的關(guān)鍵。
這種油是一種優(yōu)良的帶干性植物油,來源于一種神奇的落葉喬木植物——油桐,它柔軟的白色花瓣上隱約著淡紅色的脈紋,而由此生長的球狀果實——油桐籽——被勤勞的人們摘下后,經(jīng)過壓榨、加工與提煉,產(chǎn)生了一種“黃金液體”——棕油。這種天然植物油迅速打動了使用它的人類,它良好的防水、防腐、防銹、干燥快、富光澤、輕比重、含藥理等特點,激發(fā)了人們的多種想象,曾經(jīng),除了遮光避雨,這把油紙傘也承載著古時人們對生活的祈愿,人們相信桐油與傘能驅(qū)邪和賜福,也是那時候新娘出嫁、書生趕考、客家遷徙的重要物品,至今某些地方仍延續(xù)著這種傳統(tǒng)。 而使桐油發(fā)揮出神奇力量的秘密,為油紙傘這個奇跡經(jīng)典做出貢獻的,還有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人們充分發(fā)揮了它們各自的材料特性,傘紙上刷薄薄透亮的的桐油,即防水,又增強其韌性,這才使得油紙傘由“亭子”變?yōu)槿缃竦哪印?/span> ▲ 中國是傘的故鄉(xiāng),早在4000年前傘就出現(xiàn)了。據(jù)《史記》載,最早的傘叫“蓋”,如:“五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傘也有很多傳說,有關(guān)遮雨的有:春秋末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木工師傅——魯班——常在外作業(yè),他的妻子云氏為了能給他遮雨,把竹子劈成細條,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邊是最早的雨傘。 對于材料特性的靈活運用,讓幾百上千年的人們能夠在雨天順利出行,油紙傘也成為古代人旅行的必備物品之一。這個時候文人雅士們也不甘寂寞,他們在上油之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瀟灑揮毫,為油紙傘帶來了千種風(fēng)情變化與特殊氣質(zhì),桐油保護著這些墨跡不受雨水侵蝕,守護著這種獨特的韻律。而這種神奇的防水性,在桐油與紙的組合中,熟桐油更是秘密中的秘密,決定著油紙傘的品質(zhì)。這種材料的特性,使得油紙傘越是經(jīng)歷雨水侵蝕,反而越能富有強力的韌性和時間沉淀的美麗色澤。
▲ 傳統(tǒng)古老的“熬油”手法,對溫度控制的控制和配料的添加都是決定熟桐油品質(zhì)的重要方面。一般來說是將純生桐油放入鐵鍋內(nèi)熬,加入土子(含氧化錳礦石)催化,220度左右加入密陀僧(含一氧化鉛),270-280度加入松香,實用的熟桐油變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仍有很多木器竹雕等藝術(shù)品、工藝品用桐油加工保養(yǎng)。 發(fā)展至今,人們從拋棄油紙傘使用“洋傘”,在回歸后重新認識美麗典雅的油紙傘,無論是在雨季還是艷陽天,在溪流河邊還是楊柳樹下,重新琢磨原始繁復(fù)的手工藝,重新嗅著桐油的特有味道,重新體味那種如同戴望舒《雨巷》中有著丁香芬芳的撐傘姑娘獨自走在江南小巷…… - END - 歡迎無條件轉(zhuǎn)發(fā)至盆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