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古代歷史上的10位清官,后世學習之楷模!

 老劉tdrhg 2016-09-11

1、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jiān)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zhuǎn)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quán)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quán)知開封府、權(quán)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zhuǎn)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2、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谑校┤?。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jīng)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歷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后,關(guān)于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3、張伯行

張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號恕齋,晚號敬庵,河南儀封(今河南蘭考)人。清朝大臣,理學家。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歷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剛直稱。其政績在福建及江蘇最為著名。學宗程、朱,及門受學者數(shù)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贈其為太子太保,謚清恪。光緒初年,從祀文廟。有一子張師載。張伯行自幼即聰敏好學,受父親、祖父的影響,品德也很高。十三歲時就通讀了四書五經(jīng)。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張伯行被授為山東濟寧道。適逢災荒之年,便從家鄉(xiāng)運來錢和糧食,并縫制棉衣,用來解救百姓的饑寒??滴醯勖畎锤鞯谰葷鸀拿?,張伯行便拿出倉谷二萬二千六百石有余賑濟所屬漢上、陽谷二縣。山東市政使責備他獨斷專行,準備上疏彈劾,伯行說:“皇上有旨救災,不能說是獨斷專行?;噬先绱酥匾暶耖g疾苦,應該以倉谷為重呢?還是以人命為重?”布政使只好停止彈劾事。

4、西門豹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魏國(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初到鄴城 (今河北臨漳縣、河南安陽市一帶) 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yè)待興,于是立志改善現(xiàn)狀。后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后頒布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fā)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同時,還實行“寓兵于農(nóng)、藏糧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zhèn)。

5、趙廣漢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一代名臣。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漢昭帝后期及漢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稘h書》說:“廣漢為人強力,天性慧于孝職?!彼祼喝绯穑詮娪辛Φ氖滞笾卫淼胤街伟?,處置豪門權(quán)貴,深受百姓愛戴。而趙廣漢最終遭朝廷腰斬處死的結(jié)局,更為其不平凡的經(jīng)歷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但是由于趙廣漢對付豪強的手段過于殘酷,使其行事風格頗類法家,因而遭到了許多正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的批評。

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zhuǎn)變當?shù)氐牟涣硷L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wù)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xiàn)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wù),往往通宵達旦。并且善于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qū)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wù)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顿Y治通鑒》所記“京兆政清,吏民稱不容口”,是對趙廣漢最好的評價。趙廣漢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6、黃霸

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

黃霸自幼攻讀法律之學,少有大志。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謚號定侯。黃霸善于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nèi)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后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并稱為“龔黃”。

天漢四年(前97年),黃霸因清正廉潔被舉薦為河南太守丞。黃霸熟稔法律條文,在任內(nèi)勤于觀察,待人接物溫良謙讓,處事議政合乎法度,順應人心,深得太守信任和百姓愛戴。

后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逝,漢昭帝即位,由大將軍霍光輔政。左將軍上官桀等人與燕王合謀作亂,霍光殺掉他們之后,仍沿用武帝末年的嚴刑峻法制度,以嚴厲的刑罰約束臣民,導致各地官吏以執(zhí)法嚴酷為能,唯有黃霸寬和以待,愛民如子,因此贏得了仁厚的名聲。

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沒有兒子。權(quán)臣霍光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在位27天后被廢。光祿大夫邴吉建議把流落民間的漢武帝曾孫劉病已迎入宮中,入繼大統(tǒng),是為漢宣帝。

宣帝由于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深知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

因而重視吏治,注意減輕人民負擔,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宣帝聽說黃霸執(zhí)法公平、仁厚愛民,就召升為廷尉正。黃霸在任內(nèi)數(shù)次裁斷疑難案件,朝廷上下都認為判得很公平,不久轉(zhuǎn)任丞相長史(丞相府秘書長)。

7、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zhèn))人,徐有功是國子監(jiān)博士徐文遠的孫子。青年時期舉明經(jīng)及第。歷經(jīng)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zhí)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他死后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后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并特下制書表彰:“節(jié)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yè),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p>

8、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 ),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經(jīng)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quán)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后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xù)。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進封內(nèi)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后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9、況鐘

況鐘(1383-1442)明代官員,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漢族,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今江西省靖安縣高湖鎮(zhèn)崖口村)人。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任職長達十三年。

況鐘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 昆劇《十五貫》,以歌頌況鐘而使其婦孺皆知。其功績《明史·況鐘傳》有較詳細記述,著述有《況太守集》、《況靖安集》等。

在“仁宣之治”前后,未經(jīng)科舉,由出身低賤的書吏做到知府,并且政績斐然的官員中,蘇州知府況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10、湯斌

湯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清朝政治家、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文正。湯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實踐朱學理論的倡導者,所到之處體恤民艱,弊絕風清,政績斐然,被尊為“理學名臣”。

湯斌于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他的祖上湯寬是滁州來安縣人,追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以后世代為官,七世祖湯庠遷居睢州。湯斌出身閥閱舊族,家教甚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應童子試,十五歲前讀畢《左傳》、《戰(zhàn)國策》、《公羊》、《史記》、《漢書》等。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軍攻擊湯斌的家鄉(xiāng),其母趙氏殉節(jié)而死,在戰(zhàn)亂環(huán)境下成長的他,立下為國為民的心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