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唐代甚至中國歷史進(jìn)程影響巨大的安史之亂,毀滅了無數(shù)人,但也無意中成全了一些人——高適便是其中之一?!暗撋娇芟輧删迳孔?,被脅從、懷茍且者多矣;去逆效順,毀家為國者少焉。”而高適“以詩人為戎帥,險難之際,名節(jié)不虧”。正是高適臨危不懼為他帶來其后十幾年的顯達(dá),鑄就了一段盛唐傳奇,《舊唐書》曰,“有唐已來,詩人之達(dá)者,唯適而已”。 高適約生于700年左右,將門之后,他的祖父是生擒突厥王、滅高句麗、死后陪葬乾陵的高宗朝大將高侃。依照唐代陪葬規(guī)矩,祖父陪葬皇陵的,子孫也可以死后陪葬皇陵。因此,高適出生時就頂著地府伴駕的大光環(huán),在重視喪葬的過去,無疑為殊榮。可能因為伴著殊榮出生,高適自幼便與眾不同,不拘小節(jié),不以世俗之務(wù)為意。他依靠做官的父親為生,跟隨父親寓居嶺南,也曾去過福建。二十歲時,父親在廣東任上病故后,高適返回北方,曾懷著滿腔熱情去長安闖蕩,未果,便寄居于商丘。父親死后,家里無進(jìn)項,而他“不治生事”,無以為業(yè),“以求丐自給”。但高適身有傲骨,不媚權(quán)貴,又有洞察力、睿智聰明,富文才?!凹肮谑剂粢庠娛玻詺赓|(zhì)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 如此出眾的才華,高適以“恥預(yù)常科”為由,未走常規(guī)科舉出仕的道路——他要等著應(yīng)試皇帝的特科。特科即“制舉”,是指每年定期舉行的“常科”之外,由皇帝不定期下詔并親自主考的科目。參加特科考試,一般需要官員推薦。特科通過的人數(shù)不多,但皇帝親選,被選上的士子便是皇帝的門生,往往會被委任高官。開元二十三年,高適約三十五歲時,玄宗開特科,高適落榜。等到被特科選中時,已是天寶八載,高適四十九歲?!缎绿茣匪^“年五十始學(xué)為詩”是誤將五十歲等第錯會為始有詩名。高適的詩,正如《河岳英靈集》的評論?!斑m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高適由于詩名而結(jié)交廣泛。 高適之外,明代高棅將開元天寶年間的最著名的詩人定為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儲光義、王昌齡、岑參、常建,而高適與這些詩人中大多數(shù)有交游。杜甫登上詩壇約在開元二十四年,兩三年后,杜甫與高適結(jié)交。高適與李白年歲相近,約比杜甫大十一二歲。天寶三載秋,李白與杜甫相識,高適與他們一同在商丘暢游,即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吹臺高會。天寶十一載,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義等游長安慈恩寺,杜甫為此寫下《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高適在四川為官時,積極接濟(jì)避亂草堂的杜甫,對其照顧有加。杜甫寫給高適的詩作超過十五篇,不少于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數(shù)。高適與王昌齡是多年老友,有詩文來往。王昌齡路經(jīng)亳州時,被亳州刺史閭丘曉因嫉妒所殺。后來閭丘曉被張鎬借故杖殺。據(jù)說,張鎬能為王昌齡報仇,和高適的暗中指示相關(guān)。高適與王之渙亦交游甚密。 與其他詩人相比,高適與李白的交往比較復(fù)雜,摻雜了政治因素。 天寶八載,特科高中后,高適只被授予封丘縣尉的微末小官。由于不習(xí)慣“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的局面,三年后高適辭官,去了長安。次年,經(jīng)舉薦入哥舒翰幕府。天寶十三載三月,高適被任命為掌書記,至此開始較為順利的仕途,徹底結(jié)束了大半生的困頓艱辛。當(dāng)年夏天,他隨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向玄宗贊譽(yù)了高適。安史之亂爆發(fā),哥舒翰帶病被召回守潼關(guān)。天寶十五載 平定永王之亂后,受到肅宗身邊大太監(jiān)李輔國的嫉恨,高適被排擠出長安朝廷。乾元二年,被派往彭州任刺史,次年轉(zhuǎn)蜀州任刺史。代宗初,嚴(yán)武被召回,高適接替他,被任命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兼東川節(jié)度使。一年后,因敗于吐蕃而被召回朝廷。再兩年,高適以左散騎常侍官職卒,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享年約六十六歲??v觀高適的一生,可謂戲劇化。對比其他大詩人的落魄結(jié)局,高適能在五十歲被啟用,其后封侯拜相、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更令人稱奇。周勛初對高適的評價為“五十之前,蹭蹬落魄,盛唐詩人中罕有其比;入仕之后,喧嚇顯達(dá),盛唐詩人中亦罕有其比”。頗為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