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在精神分析學的早年,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但是從一九二三年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的假設以后,無意識就只成了一種精神現(xiàn)象,許多以前認為是無意識的東西成了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沖動和欲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本我是本能沖動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無意識的精神層面而言。它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qū)動力,就像一口裝滿水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fā)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正在加載弗洛伊德
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gòu)成,完全處于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于體內(nèi)的一切心理積淀物,是被壓抑、擯斥于意識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nèi)驅(qū)力、本能、沖動、欲望等心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