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之后,司馬家族歷經(jīng)8代,據(jù)考證,分別是征西將軍司馬鈞;鉤子司馬量,字公度,為豫章太守;量子司馬雋,字元異,為潁川太守;雋子司馬防,字建公,先后擔任過京兆尹、尚書右丞等職。司馬防是司馬懿的父親,他有8個兒子,都非常有才華,被人稱作“司馬八達”。司馬懿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漢靈帝光和三年至漢獻帝建安六年(公元180—201年)2歲~23歲 司馬懿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不凡的才華,聰明博學(xué),胸懷大志。 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也是名門望族出身,才華過人,曾多次為司馬懿出謀劃策,是司馬懿的強大后盾。他們有三子一女: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干和女南陽公主。 司馬懿23歲的時候得到曹操的賞識。曹操想請他效力,可是當時司馬懿覺得曹操沒有實力,便裝病推辭。司馬懿此舉很有智慧——要想前程好,就要找個實力強大的靠山。他當時并不看好曹操,因此拒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29歲 漢獻帝封曹操為丞相,曹操再次派人請司馬懿出仕,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府文學(xué)掾(相當于曹操的秘書)。此時的曹操已今非昔比,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就是司馬懿找的“大樹”。因此,他答應(yīng)了曹操,來到曹操身邊。司馬懿做事小心謹慎、勤勤懇懇,官職由開始的文學(xué)掾升到后來的主簿。
司馬懿29歲時,他的長子司馬師出生,字子元。 時隔三年,次子司馬昭出生,字子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36歲 當年3月,司馬懿跟隨曹操出兵攻打張魯。11月,張魯敗兵,曹操取得勝利,司馬懿向曹操建議,應(yīng)該乘著這次的勝利,繼續(xù)攻打江陵。加之當時劉備剛剛?cè)〈鷦㈣埃駶h還沒有完全平穩(wěn),比較容易取得勝利,同時也可以震懾漢中和益州。可是司馬懿的提議讓曹操大吃一驚,他非但沒有同意,還說人不要太貪心,應(yīng)該知足。后來的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建議是正確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職場生存,如果說話、做事不被領(lǐng)導(dǎo)認可,即使你是正確的,也不會被賞識。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37歲 當年5月,曹操被推舉為魏王。10月,曹操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則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司馬懿為曹丕贏得曹操的信任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表現(xiàn)突出,深得曹丕的信任,可謂是曹丕的左膀右臂。司馬懿同陳群、吳質(zhì)、朱鑠號被稱為“太子四友”。 這表明,一個人要想擁有光明前程,除了要讓自己閃光之外,還要管理好自己的圈子,選對自己的路子。這是司馬懿依靠的第二棵“大樹”,這一步他走對了。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39歲 司馬懿官至丞相軍司馬,為了解除糧食的后顧之憂,向曹操提出“屯田”的建議,被曹操欣然采納。
司馬懿切實為國家的長遠利益著想,得到曹操的認可。而在職場的人們,切切實實發(fā)揮出自己的光和熱,為公司做出貢獻,也會得到老板的賞識。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40歲 關(guān)羽在樊城將曹仁包圍,將于禁俘虜,并找當?shù)氐姆床軇萘ι⒉纪品懿俚南?。曹操驚恐萬分,打算遷都至河北。當時司馬懿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他向曹操獻計——同孫吳聯(lián)合共同襲擊關(guān)羽的后方,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為樊城解圍。此建議被曹操采納。當年12月,關(guān)羽被東吳斬殺,樊城自然解圍。孫權(quán)將關(guān)羽首級送至魏國,企圖讓劉備認為關(guān)羽被魏國所殺。而司馬懿建議曹操厚葬關(guān)羽,從而避免了劉備同魏國之間的戰(zhàn)火。
司馬懿的建議可謂絕妙,不但避免遷都,而且加深了吳、蜀矛盾,減輕了魏國的負擔。這說明遇事?lián)Q個思路,妙招制勝又省事。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41歲 當年正月,曹操離世。在辦理曹操喪事期間,司馬懿將各項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丞相之位,并先后封司馬懿為河津亭侯、丞相長史,具體負責(zé)策劃、組織和安排曹魏代漢方面的事務(wù)。
跟對人,做對事,方可被重用,每個人的發(fā)展軌跡其實都是這樣的。 曹丕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結(jié)果白白放棄了襄、樊二城。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41歲 曹丕登帝位后,先后任命司馬懿為尚書、督軍、御史中丞等職。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42歲 司馬懿被先后任命為侍中,尚書右仆射。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45歲 曹丕南巡,封司馬懿為向鄉(xiāng)侯并鎮(zhèn)守許昌。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46歲 曹丕進攻東吳,司馬懿再次受命鎮(zhèn)守許昌。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47歲 當年5月,魏文帝曹丕病情惡化,司馬懿同曹真、陳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輔佐曹睿。
12月,魏明帝曹睿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當時,正趕上東吳向魏國發(fā)兵開戰(zhàn)。司馬懿親率大軍迎戰(zhàn),結(jié)果大敗吳軍,因為這次戰(zhàn)爭的不俗表現(xiàn),司馬懿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這時,司馬懿開始逐漸掌握了大權(quán),不但有了自己的辦事機構(gòu),同時也掌握了魏國的軍事指揮權(quán),而且還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此后,司馬懿在洛陽的聲望越來越高,終于被重用。這說明拿出自己的能力和忠心,一定會讓自己得到長足發(fā)展。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48歲 當年6月,曹真眼看著司馬懿已經(jīng)掌握了大權(quán),他很不服氣,于是便上奏魏明帝,讓司馬懿率兵駐扎宛城(今河南南陽),負責(zé)主持魏吳邊境地區(qū)的軍政事務(wù)?!∶媾R人生的低谷,保持平常心態(tài),定有走出去的時候。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49歲 當年正月,蜀漢諸葛亮出兵伐魏,魏軍節(jié)節(jié)敗退。魏明帝曹睿下詔命司馬懿指揮作戰(zhàn)。正在此刻,魏國新城太守,原蜀國的降將孟達卻有叛魏投蜀的計劃,結(jié)果被司馬懿識破,于是他迅速出兵去新城平叛,擒斬孟達。
只要自己的實力夠強,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地步,即使遭遇低谷,也有重新出人頭地的時候。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52歲 諸葛亮向天水用兵。曹真因病而死,魏明帝任命司馬懿為雍、涼二州都督,防御蜀軍的進攻。司馬懿占領(lǐng)易守難攻的地勢,下令軍隊不要出戰(zhàn),采用只守不攻的方針抵抗蜀兵,使蜀敗兵。本場戰(zhàn)爭勝利后,魏明帝派使臣犒勞魏軍官兵,賜司馬懿耕地。司馬懿上奏魏明帝,讓冀州農(nóng)民到上邦種田,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煉業(yè)開始恢復(fù)。
以耐心取勝,這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到底,半途而廢難以成事,堅持到底就是英雄。 青龍元年(公元233年)53歲 在司馬懿的主持下,魏國軍隊開始了開鑿國渠的工程。該工程可以灌溉良田數(shù)千頃,為增強魏國的軍力奠定了基礎(chǔ)。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應(yīng)該學(xué)會高瞻遠矚??吹眠h,才能更有發(fā)展。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54歲 當年4月,諸葛亮出兵斜谷攻打魏國。司馬懿經(jīng)過分析,將魏國軍隊駐扎在渭水之北,依然是只守不攻。雙方對峙長達百日,諸葛亮在此次對峙中病死。這場對峙司馬懿沒有損失一兵一卒而取得了巨大勝利。
人生,除了需要忍耐,也需要等待。時機來了方可成事,急功近利反而會弄巧成拙,全盤皆輸。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56歲 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燕王,公開叛京。司馬懿應(yīng)詔回京商議對策。他向魏明帝提出平叛計劃,打算用一年的時間來應(yīng)對,并提議停止修建京城的宮室,為老百姓減輕負擔,保證這一年中的軍事需要。
做事胸有成竹,事先做好計劃和安排,事情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59歲 春季,司馬懿率領(lǐng)大軍出征遼東。途中路過溫縣老家,他在家鄉(xiāng)宴請父老鄉(xiāng)親,誓言平叛一定要勝利。并于同年8月,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斬公孫淵父子,取得戰(zhàn)役的勝利。
表明自己的信心,獲得他人支持,這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60歲 正月,司馬懿退出軍隊,回鄉(xiāng)修養(yǎng)。魏明帝病危,三日內(nèi)發(fā)五道圣旨詔司馬懿回京。司馬懿在嘉福殿接受魏明帝托孤之任,魏明帝托付司馬懿、曹爽共同輔佐齊王曹芳。
曹芳即位之后,曹爽升官至大將軍,司馬懿仍為太尉,后官位逐漸升至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同曹爽各領(lǐng)兵三千,輪流進宮宿衛(wèi)。此時,司馬懿和曹爽已經(jīng)權(quán)勢相當。同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司馬昭為騎都尉。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63歲 曹芳追封司馬防為舞陽成侯。
三月,司馬懿建議修廣漕渠,將黃河水引入沛水,從此魏國東南的各地都結(jié)束了不能灌溉的歷史。
在司馬懿的主持下,魏國軍隊開始大規(guī)模開墾,大力發(fā)展淮北農(nóng)田。 曹爽為獨攬軍隊大權(quán),上奏曹芳任命司馬懿為太傅。這樣司馬懿雖然官職上升,但卻失去了軍權(quán),曹爽陰謀得逞。司馬懿以養(yǎng)病為由回家休養(yǎng),拒絕上朝。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64歲 9月,司馬懿率軍攻打吳將諸葛恪,諸葛恪聞風(fēng)喪膽,棄城而逃。 司馬懿開始大規(guī)模的屯田政策,并開淮陽、百尺二渠,再修潁川諸陂的萬余頃農(nóng)田,從此,淮北糧食充足。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65歲 司馬懿率軍從淮南回京,曹芳設(shè)宴款待官兵。 時任大將軍的曹爽為了撈取功名,在鄧飏、李勝等慫恿下上奏曹芳進攻蜀軍。司馬懿覺得時下的進攻不可取,可是曹爽不聽,結(jié)果進攻失敗,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66歲 8月,曹爽欲擴充自己實力,對于司馬懿的勸阻置若罔聞,撤銷魏明帝建制的中壘中堅營,將兵馬歸于其弟曹奏統(tǒng)領(lǐng)。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67歲 正月,吳國軍隊攻打魏國祖中地區(qū),造成當?shù)厝f余戶百姓北渡污水逃難。司馬懿建議收留并安撫逃難百姓,曹爽不聽,把百姓遣返污南。結(jié)果,祖中地區(qū)被吳軍攻破,損失百姓萬余。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68歲 4月,司馬懿夫人張氏去世,享年59歲。司馬懿將其葬于洛陽高原陵,追贈廣平縣君。 5月,曹爽專擅朝政,把郭太后遷往永寧宮。司馬懿稱病回家休養(yǎng),實則等待時機。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69歲 3月,曹爽等密謀奪權(quán)篡位。司馬懿早就看出了他們的密謀,裝作病危來麻痹曹爽等人。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70歲 正月初九,曹芳赴高平陵祭祀祖陵,曹爽兄弟率御林軍共同前往。司馬懿乘機向郭太后上奏罷黜曹爽兄弟,獲準,并于正月末誅殺曹爽兄弟及其黨羽何晏、丁謐等。
2月,司馬懿被任命為丞相,增封潁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八縣,邑二萬戶。12月,加九錫之禮,司馬懿極力推辭,沒有接受。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71歲 正月,曹芳命司馬懿在洛陽建立祖廟,同時封其子司馬彤為平樂亭侯,司馬倫為安樂亭侯。司馬懿因為年事已高加之積勞成疾,不能上朝,此后只要朝中有重大事情,曹芳率眾臣親臨司馬懿家里商討。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72歲 正月,兗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秘密謀反,打算立楚王曹彪為帝。4月,司馬懿率軍前往兗州討伐平叛。勝利之后,司馬懿被封為相國、安平郡公,司馬懿的子弟共有19人獲得封侯。6月,司馬懿病情惡化并于8月病逝,享年72歲。
9月,依照司馬懿生前遺愿,土葬于首陽山,不起墳頭,不立碑,不隨葬祭品,死后遺孀不能同其合葬。司馬懿病逝后被賜謚號“文宣”。司馬昭建立晉朝之后,追司馬懿為宣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