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xué)家、文學(xué)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他因為在學(xué)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后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xué)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只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xiàn)象或者騙局,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 后半句是說的安全,眾人爭執(zhí)、爭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墩撜Z》上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句話里的爭,也可以理解為,爭利。意思是說,大家都去爭搶的利益,你就不要去爭搶了,因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yōu)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恩情。 《禮記》上說,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币馑际窍矏垡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yōu)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經(jīng)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jīng)??湟约洪L處的人,可以說是“存心不厚,識量太狹?!彼自捳f,“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經(jīng)常談?wù)搫e人的短處,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xiàn),也必然給自己招來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 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lǐng)的才能。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眲钫f:“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表n信后來被殺,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guān)。 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那種經(jīng)常談?wù)搫e人缺點的人,內(nèi)心其實是借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jīng)常夸耀自己長處的人,內(nèi)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么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占據(jù)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quán)衡取舍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zhàn)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于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yè),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xué)習(xí),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并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xué)問和大事業(yè),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并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里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jīng)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眲t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評、點贊哦~) 延伸閱讀 《曾國藩:一勤天下無難事》 作者:羅日榮 (來源:《文史月刊》2014年06期) 曾國藩說為官者當有五勤:“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復(fù)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guī)勸;待下屬,則再三訓(xùn)導(dǎo)。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跡通。” 曾國藩的“五勤”之道雖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曾國藩曾說“余謂天子或可不親細事,為大臣者則斷不可不親”。 曾國藩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么樣的天氣,不論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xùn),辦理各項事務(wù)。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于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薄墩撜Z》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言傳不如身教,曾國藩就是這樣影響手下的幕僚、將領(lǐng)的。不管是個人修行還是管理團隊,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要給周圍的人和下屬做一個好榜樣。 二曰眼勤 曾國藩所說的“眼勤”是從細微之處識人。 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xùn)練淮軍時,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分配職務(wù)給他們。不巧曾剛好飯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nèi)。等到曾散步回來,李請曾傳見三人。 曾說不用再召見了,并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yīng)予重用?!?/span> 李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span>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后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曾國藩從細微之處識人,練就了他的一雙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時,幕僚在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勛。 三曰手勤 曾國藩所說的“手勤”其實就是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xí)慣。 曾國藩一生養(yǎng)成了三個好習(xí)慣: 一是反省的習(xí)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馀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痹鴩ㄟ^寫日記進行修身,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過這樣的反省,不斷修煉自己。 第二個好習(xí)慣就是讀書習(xí)慣,他規(guī)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后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通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zhì),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個好習(xí)慣就是寫家書,據(jù)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xùn)導(dǎo)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輩出。 正所謂習(xí)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曾國藩養(yǎng)成很好的習(xí)慣,不僅成就了曾國藩自己,也影響了曾家后人。 四曰口勤 曾國藩的“口勤”就是他與人的相處之道。 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斗,勝者也哀”。 據(jù)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guān)系并不好,咸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壓根兒就沒把曾國藩放在眼里,對曾國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當綠營與團練鬧矛盾時,他總是把偏向著綠營。 讓曾國藩特別憤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敗,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shù)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曾國藩以為他是特意來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內(nèi)心正十分感激,誰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轉(zhuǎn)身便走,就當沒有看到曾國藩!并且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盡管如此,曾國藩并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采取曲意忍讓的態(tài)度,在他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時,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態(tài)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那點事就當沒發(fā)生一樣。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tài),以后湘軍有什么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yù)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xùn)導(dǎo),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xiàn)了清末短暫的中興。 五曰心勤 曾國藩所說的“心勤”其實就是堅定的意志品質(zhì)。 曾國藩不管是從科考還是在平定太平軍時“屢敗屢戰(zhàn)”,都有一種精誠所至的信念在支撐他。從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币郧谥味?,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天下無難事。 |
|
來自: 昵稱16244679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