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蜂巢有眾多蜜蜂聚居, 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奢華安逸; 這蜂巢素以法律和軍隊馳名, 它繁育著龐大而勤勞的蜂群; 這蜜蜂之國的確可以被列入, 科學與勤勉的一方偉大苗圃。 沒有哪群蜂有過更好的政府, 或者更無瑕疵,或者更不知足: 他們既不是殘暴君主的奴隸, 亦未蒙受狂熱民主制的治理; 有一點都不會錯:他們有國王, 然而法律卻高于君主的權杖。 這是荷蘭著名思想家,古典經(jīng)濟學家伯納德·曼德維爾,在1705年出版的長篇諷喻詩《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起首的第一段。 曼德維爾1670年出生于荷蘭鹿特丹,常年旅居英國。他本是一名醫(yī)生,但顯然有點不務正業(yè)。當年在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經(jīng)常出入的倫敦咖啡館和酒肆中,便可常常見到他的身影。 《蜜蜂的寓言》以蜜蜂王國比喻人類社會?!斑@些昆蟲生活于斯,宛如人類,微縮地表演人類的一切行為?!彼灾S喻的形式,在戲謔與詼諧中,展開對人類社會繁榮、秩序及隱身背后的人之本性的探討,初步形成了最早的“社會秩序的自發(fā)生成說”。 尋找、探求和解釋復雜經(jīng)濟世界秩序之美的歷程,就是從蜜蜂的故事開始的。正如美國偉大的經(jīng)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說:“在蜂群中,所有這些問題,即使牽涉到極度復雜的相互合作的分工(秩序),也都自動地被所謂‘生物的本能’所解決?!?/span>
曼氏以蜜蜂喻人類,以蜂巢諷人類社會。通過蜜蜂行為的“由惡向善”導致蜂巢的盛衰變化,道出了著名的“曼德維爾悖論”:“私人惡德即公共利益?!?/strong>
“有些擁有豐沛股本,痛苦很少,他們?nèi)ν度肷?,收益豐饒;有些則注定使用斧頭和鐵鏟,肩負著一切艱苦辛勞的重擔;那些不幸者,則情愿日日地揮汗,氣力用完、四肢疲憊才能吃飯。”(〔荷〕伯納德·曼德維爾語) 直到有一天,好心的神面對眾蜂們虛偽的禱告,“吾輩若誠實該多好”,便讓蜂巢從此全無欺詐。頃刻間,“誠實便充滿了蜜蜂們的心窩”。他們羞于自己犯下的罪行并虔心懺悔,“偽善面具統(tǒng)統(tǒng)被丟在了地下”。而此時,偽飾雖然已不復存在,但蜂巢卻被另一種可怕的面貌取而代之:“土地和房屋的價格急劇下降,貶值的還有綺麗的殿宇宮墻”;“節(jié)制欲望的眾蜂在努力學習,不學如何花錢,而學怎樣生活”;“不單是商號,而且所有公司’現(xiàn)已將工場作坊全部關閉。 在這里,曼德維爾告訴我們,勤檢節(jié)約對個人來說是美德,但對社會而言未必是好事。
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對后世影響是深遠的。大衛(wèi)·休謨等繼承了曼德維爾早期的秩序思想。他認為,人類賴以活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會經(jīng)濟制度,并不是設計的結(jié)果,而是人類社會經(jīng)濟活動自然演進的結(jié)果。曼德維爾關于自由競爭和社會分工的思想,也被亞當·斯密所吸收。 自利與自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亞當·斯密憎惡損人利己的自私,但卻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自利。自利是珍愛自己生命的人性基礎,也是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的人性美德。經(jīng)濟活動的基礎是分工,分工的前提或緣由是人們?yōu)榱死耗康亩枰M行的交換?!罢埥o我以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币虼?,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原始動力。“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師或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span>斯密還進一步闡釋道:由于他管理產(chǎn)業(yè)的目的在于使其生產(chǎn)物的價值能達到最大,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種場合,像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并不因為事非出于本意,就對社會有害?!八非笞约旱睦?,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span>
▲“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師或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亞當·斯密在其1776年發(fā)表的《國富論》) 實際上,自發(fā)秩序和管制秩序兩者并不矛盾。自發(fā)秩序的市場作用是基本的,應該成為配置資源的基本手段。但是,政府干預管制也是必要的。因為,自由市場也存在缺陷,比如在提供公共物品、解決外部性以及公平等方面。況且,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建立良好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 瑞士著名經(jīng)濟學家西蒙·德·西斯蒙第曾說:“政府應該運用政治經(jīng)濟學來為所有的人管理全民財產(chǎn)的利益;它應當設法維持秩序,使富人和窮人享受到豐衣足食的安寧的生活。這種秩序不許國家里有任何人受苦,不許有任何人為自己的將來感到憂慮,不許有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勞動獲得本人和自己的家庭所需的衣、食、??;要使人的生活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span> (以上內(nèi)容選編自《經(jīng)濟學之美》,標題為小編所加。) “經(jīng)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币虼?,把經(jīng)濟學作為一門藝術,用審美的眼光來品味經(jīng)濟學,可以對經(jīng)濟學有更深刻的理解。財富豐裕、均衡和諧、調(diào)控理性、博弈智慧、目標最優(yōu)、經(jīng)濟公平、制度正義、物質(zhì)共享、理論偏好等經(jīng)濟學的論點,無一不是在展示著經(jīng)濟學和諧之美的韻律。書中以經(jīng)濟學的“和諧之美”做主線,用審美的眼光,從不同側(cè)面審視經(jīng)濟學。因為美學對一般讀者來說偏向高深,所以,這條主線不是“明”的,而是“暗”含其中。在文字上不出現(xiàn)美的字眼,而是讓讀者自己體會出來。每一個知識點,用豐富的事例和史料而不是大談理論來介紹,以避免理論上空洞的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