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春魚是原產(chǎn)于日本的深海魚,屬胡瓜魚目胡瓜魚科。多春魚又名毛鱗魚、胡瓜魚,因雌魚肚中多有魚卵,因此得名“多春”(中國南方方言“蛋”、“卵”稱為“春”)。 多春魚在日本叫柳葉魚(Shishamo),冰島挪威叫毛鱗魚(Caplin),加拿大叫油胡瓜魚(Spirinchus thaleichthys)。包括產(chǎn)自日本北海道勇拂郡鵡川町的柳葉魚(Shishamo)、產(chǎn)自冰島的毛鱗魚(capelin)(日本人稱之為樺太柳葉魚)、亦有產(chǎn)自加拿大與美國太平洋岸的油胡瓜魚(Longfin smelt)或毛鱗魚。多春魚體延長,側扁,長約15 - 23厘米。眼大,鱗片細小。背鰭居中,脂鰭低長,臀鰭位于背鰭后下方。 多春魚背部呈透明的橄欖綠色,兩側為銀色,腹部為銀白色,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在大西洋的東部主要分布在冰島、巴倫支海和挪威北部,大西洋的西部主要分布在格陵蘭的西南部、拉布拉多的北部一直延伸到紐芬蘭島、圣勞倫斯河,在北太平洋的東部、韓國和日本的北部海域都有分布。 多春魚個頭長的小,最大也只能長到23cm,雄性通常要比雌性稍微大一些,它們平時主要吃一些浮游的甲殼動物和小蝦,春末夏初的時候,它們會到很淺的水域產(chǎn)卵,產(chǎn)下的卵在2-3周左右就會孵化。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魚類有一種‘性逆轉’現(xiàn)象。專家說,魚類中的??~、紅鯛魚都是“性逆轉”的例子,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黃鱔。黃鱔一開始是雌性,產(chǎn)過一次卵后,卵巢就轉化為精巢,變成雄性,之后就可以跟其他雌性黃鱔交配。而“多春魚”過程恰好相反,小時候是雄性,長大了是雌性。“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捕撈時設定網(wǎng)眼的大小,把體形小的雄魚放掉,把雌魚撈上來”。由此,多春魚一生也都處于“姐弟戀”的狀態(tài)。至于為什么餐廳的每一條多春魚都是懷孕的,專家認為不可能“全年產(chǎn)卵”,應該是在產(chǎn)卵期集中捕撈,然后大量冰凍起來,保證全年供應。 以前多春魚的捕撈量很高,在1997年時達到一個頂峰,1997年全球多春魚捕撈量高達4,008,746噸,自從2000年以來,多春魚全球捕撈量均未超過200萬噸,2013年全球多春魚捕撈量為758,735噸,主要的捕撈國家為冰島、挪威、俄羅斯、加拿大、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捕撈多春魚主要使用圍網(wǎng),因為多春魚總是成群結隊的遷徙覓食,陽光透過海面,照射在多春魚身上,明艷耀眼。 在加拿大魁北克、紐芬蘭和拉布拉多,夏天的時候,人們會拿著簡陋的漁網(wǎng)去海灘撈多春魚,數(shù)以百萬計的多春魚在這里出現(xiàn),在那里,撒網(wǎng)只是一個姿勢,因為無論姿勢是否正確,撈起漁網(wǎng)里面都裝滿了多春魚。 多春魚的個頭雖不大,肉質(zhì)卻特別嫩滑,表面金黃,魚骨已經(jīng)煎酥,配上爽口的魚醬,味道十分鮮美!煎好的魚身帶著蛋香的酥脆,魚肉的清甜鮮美,特別是當牙齒咬到一整包魚籽時,細細的魚籽在你齒間爆裂的快感。 加工多春魚時,一定要小心保護好魚籽,不能開膛破肚,只需在魚頭和魚身連接處切一刀,然后,拉出魚鰓和魚腸,就算清理完畢。腌制稍許,就可烹制。多春魚最適合燒烤和煎炸,因為個頭小,魚骨高溫后變得酥脆,可以直接和魚肉一起吃下,既營養(yǎng)豐富,又省了吐刺之苦。 多春魚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魚籽含有皮膚所需的微量元素、礦物質(zhì)鹽、蛋白質(zhì)等等。多春魚肉質(zhì)嫩滑,食用對人的腸道有滋潤作用,對人的肝臟、脾臟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制作流程: 1,多春魚用鹽,味精,料酒,胡椒粉腌制。 2,多春魚拍干粉,下6成熱的熱油炸熟,炸制皮穌,金黃色,裝盤,帶椒鹽。 制作要訣: 選擇帶籽的多春魚,不用開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