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當?shù)貢r間8月31日上午8:30 ,歐洲心臟病學會(ESC)主會場舉辦了ESC 2016新指南亮點解讀專場,來自歐洲多國的專家就新發(fā)布的ESC血脂指南、房顫指南、心衰指南的亮點進行了精彩解讀。  大會現(xiàn)場
西班牙Alberto Cordero教授對該指南進行了解讀,他認為,新指南具有6大亮點:①保留原有評估整體心血管病風險的SCORE評分;②重新分類中度腎功能不全;③保留調脂治療的目標值;④提出調脂治療流程;⑤非他汀類藥物治療和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新建議;⑥推薦PCSK-9抑制劑。·2016年指南與2011年指南相比更新不大,新指南指出僅在有條件檢驗ApoB時,ApoB納入二級預防血脂檢測項目(IIa,B),相對弱化了對ApoB的檢驗要求。·對于脂蛋白(α),新指南依舊不推薦用于普通人群的風險評估,但推薦在早發(fā)CVD、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有早發(fā)CVD/脂蛋白(α)升高家族史、強化降脂治療后仍反復發(fā)生CVD事件、根據(jù)SCORE評分10年致死性CVD風險≥5%的人群中篩查脂蛋白(α)。與2011年指南相比,新指南調整了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分層。2011年指南將GFR <60mg>60mg>m2的患者納入極高危組,而新指南將GFR <30mg>30mg>m2的腎功能不全患者納入極高危組,GFR在30~59 mg/ml/1.72m2的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歸入高危組。·對于極高?;颊撸琇DL-C<70mg l(1.8mmol/l)和/或降低50%【如果基線水平為="" 70~135mg/dl="">70mg>·對于高?;颊撸琇DL-C <100mg (2.6mmol/l)或降低50%【如果基線水平為100~200mg/dl="">100mg>·對于中?;颊撸琇DL-C<115mg>115mg>
 圖14.計算實現(xiàn)目標值LDL-C需要降低的比例(%)。6.患者對他汀類藥物治療反應各異,可能需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7.如果他汀最大耐受劑量治療后仍未達到目標,考慮聯(lián)合藥物治療。8.此外,對于極高危和高?;颊?,應實現(xiàn)LDL-C水平降低≥50%的目標。新指南中提到,如果血脂未達標,可以聯(lián)合他汀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IIa,B),或他汀聯(lián)合膽汁酸螯合劑(IIb,B)。相比2011年指南,他汀聯(lián)合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證據(jù)等級提高(IIb升級為IIa)。此外,新指南還推薦,對于極高?;颊撸∽畲竽褪軇┝恐委熀笕跃S持持續(xù)高LDL-C水平,可以考慮聯(lián)合依折麥布或聯(lián)合PCSK-9抑制劑。(IIb,C)·新指南推薦,高危且TG>2.3mmol/L(200mg/dl)的患者,需要給予治療。(IIa,B)·高甘油三酯血癥的高危患者,他汀類是治療首選藥物。(I,A)·高?;颊呓?jīng)他汀類藥物治療后,TG>2.3mmol/L(200mg/dl),可考慮聯(lián)合應用非諾貝特。(IIb,C)與2011版指南相比,新指南不再推薦應用煙酸升高HDL水平。·無論LDL-C初始值,只要無藥物不耐受、無禁忌證,所有ACS患者入院后應盡早啟動或繼續(xù)高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I,A)·發(fā)生ACS后的患者,如果應用他汀最大耐受劑量后仍未達LDL-C靶目標值,應聯(lián)合應用依折麥布。(IIa,B)·若應用最大耐受劑量他汀和/或依折麥布后,仍未達LDL-C靶目標值,可以考慮應用PCSK-9抑制劑。若患者存在他汀應用禁忌,可單用PCSK-9抑制劑或PCSK-9抑制劑聯(lián)合依折麥布。(IIa,C)·ACS發(fā)生4~6周后應重新檢測血脂,評估是否達到LDL-C靶目標。(IIa,C)·擇期PCI或NSTE-ACS,應常規(guī)短期他汀預處理或大劑量他汀治療。(IIa,A)挪威Stefan Agewall教授對該指南要點進行了提煉:1.更多地強調早期發(fā)現(xiàn)無癥狀性房顫(Silent AF)。2.房顫診斷需要心電圖(I,B),植入裝置記錄到的心房高頻信號對房顫的診斷價值目前尚不明確。3.癥狀、未確診的房顫是腦卒中的常見原因,新指南推薦所有65歲以上人群、患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的患者,均應接受隨機心電圖和針對性密集心電圖篩查。(I,B)4.應用改良EHRA評分評估癥狀嚴重程度,包括房顫患者中常見的與房顫相關的疲乏感、呼吸困難。(I,C)·在充分評估患者個體特點和治療傾向基礎上,有1個卒中危險因素(CHA2DS2-VASc評分女性2分,男性1分)的患者應接受抗凝治療。(IIa,B)·CHA2DS2-VASc評分3分的女性,2分的男性患者應接受抗凝治療。(I,A)·在無其他卒中危險因素時,性別因素(女性)似乎不增加卒中風險。6.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對卒中預防無效。(III,A)7.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s)安全性更佳,指南推薦在適合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作為一線治療藥物。(I,A)8.不適合接受NOAC治療的患者(如中重度二尖瓣狹窄、機械瓣膜植入、嚴重慢性腎臟疾?。瑧邮芫S生素K拮抗劑治療,盡量維持INR在治療范圍內(nèi)。(I,B)9.隨著證據(jù)積累,房顫導管消融已經(jīng)是房顫治療的主流策略。10.接受抗凝治療的房顫患者中,預防大出血十分重要,新指南給出了一系列可干預的出血危險因素,不再推薦具體的出血風險評估工具。11.強調整合和協(xié)調房顫患者管理,以改善臨床實踐對指南的依從性,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指南編寫應由多學科專家參與,包括心臟病專家、電生理專家、神經(jīng)科專家、房顫專科護士和心臟外科專家。希臘GerasimosFilippatos教授提出了該指南更新的6大要點:1.慢性心衰診斷新流程:需結合心衰可能性的臨床判斷、BNP檢測、經(jīng)胸心臟超聲。2.心衰新分類:根據(jù)左室射血分數(shù)分為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數(shù)中間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和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衰(HFpEF,LVEF≥50%)。4.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需要積極治療合并癥。對于HFpEF,這是唯一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的治療方案。5.為防止或延緩心衰發(fā)病、延長壽命,應積極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使用他汀類藥物,無癥狀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應用ACEI類藥物,無癥狀性左心功能不全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中應用β受體阻滯劑。6.對于最佳藥物治療(ACEI+β受體阻滯劑和MRA)后仍有心衰癥狀的患者,推薦沙庫必曲/纈沙坦替代ACEI進一步降低HFrEF心衰住院和死亡風險。(I,B)
記者 夏時俊┆ 編輯 岑聰 ┆美編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