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公號后,一直有不少媽媽會在后臺問我,是去上班還是當全職媽媽,怎么選?其實,這樣的選擇題不僅僅是當了媽媽后才會遇到,選喜歡的還是熱門的專業(yè)?選安穩(wěn)的還是有挑戰(zhàn)的工作?選待在家鄉(xiāng)還是去大城市闖蕩?選愛我的還是我愛的人?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面對不同的岔路,在選擇,然后繼續(xù)前進。 我以前是非常害怕做選擇的,每次去新的餐館,連點菜這樣的選擇我都不愿意參與。我每次都是讓老公或者好友點,但是新餐館,不到菜端上來的那一刻我們都是不知道是否好吃。于是,每次遇到不好吃時,我就如釋重負,心想,幸好不是我點的菜,然后還有理由去“怪”點菜的人。 我之所以不敢做選擇,其實害怕的就是那個未知,那個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每個人生的艱難選擇就像是去新餐館點菜那樣,不到最后我們都不知道這個選擇是否好,因為害怕,所以我選擇不做選擇,或者讓別人替我選,這樣至少“菜不好吃”時,我可以告訴自己,怪他,是他選的。 后來這成為了我職業(yè)生涯的一個潛在短板,管理者是需要有勇氣做決定的。于是,我開始看書,想學點方法論來武裝自己。什么SWOT分析法、什么正反方理由羅列、什么五力分析法等等。我那時用的最多的是Heath兄弟的WRAP。(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這本書《Decisive:How t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by Chip Heath & Dan Heath,中文名稱《決斷: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1、Widen your options(拓寬你的選項) 我們很容易被兩選一而局限了視野,因此每次遇到要做重要選擇時,嘗試退一步去了解我們面對的問題到底是什么? 比如你看到的也許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的二選一,但如果你退一步,也許你的問題本質(zhì)是,“如果抓住孩子頭三年更好進行啟蒙?”,當以這個問題作為起點后,你的選項就不會再是這二選一,而可能還有“列出每日啟蒙活動計劃,讓保姆執(zhí)行”、“請一名專業(yè)育嬰師”、“每晚和老人一起學習知識,幫助老人掌握”。不要輕易“殺掉”任何選項,而是逼著自己拓寬思維。 2、Reality check(考驗每個選項) 列出不同選項后,就需要放到現(xiàn)實中進行考驗,看看這些選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自我調(diào)查研究、詢問專家意見加上小規(guī)?!皽y試市場”。 比如,了解一下育嬰師的薪酬,看看家庭是否承擔得起(自我調(diào)查),再打聽一下周圍人使用下來的效果以及他們孩子的情況(專家意見+自我調(diào)查)。再比如,利用產(chǎn)假時間就開始和老人一起學習育兒知識,看看老人的接受度(“測試市場”)。 3、Attain emotional distance (給予一段冷卻期來做決定) 不管承認與否,每個人在面對選擇時自己內(nèi)心是會有偏好的,所以完成頭兩步后,最好可以給自己一段冷卻期再決定。特別是對于有些決定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這樣更能防止“頭腦一熱”。 每次完成頭兩步后,我會根據(jù)每個選擇的實際情況和重要關系,要求自己第二天或者一周后再重新來回顧一遍,然后再做出選擇。 4、Prepare to be wrong(做好為錯誤買單) 這一步是風險規(guī)劃,當你做出選擇后,嘗試想一下,如果選擇錯誤了,對我而言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我可以為這個錯誤買單嗎? 這里,“對我而言的最壞結果”是關鍵,因為每個人害怕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你需要去想明白如果真的發(fā)生那個“最壞”了,你還能接受嗎?有的人就會因此重新選擇,而有的人也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連最壞的結果我都可以承擔,那還有什么不可以呢? 說了那么多,其實我想說,我以上說的也不是全對。 我自己使用了WRAP方法一段時間后,又自我推翻了。我發(fā)現(xiàn),即使我使用了這樣復雜的方法論做出的選擇,我還是會后悔,還是會說,“當初蠻好怎樣怎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方法無用論”后,我想明白了,不管使用這些高大上的分析工具還是一拍腦門做出決定,最后還有最關鍵的一步:愛上你的決定,提高執(zhí)行策略。 艱難選擇之所以艱難,就是每個選項都有它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如果某個選項各個方面完勝另一個選項,那這樣的選擇就不會艱難了。其實,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當某個選擇特別艱難時,也許選哪個都是一樣的呢? 很多人常常掛在嘴邊的,“如果重新來過,我當初就。。?!保鋵?,如果真的時光可以倒流,你的選擇還是一樣的,因為那就是當時你擁有的眼界和掌握的知識做出的決定,沒有人會有“完美預測”的。 因此一旦選了,就愛上這個決定吧,心無旁騖地去為了這個選擇努力奮斗。我選擇了當全職媽媽三年,就不再瞻前顧后,以前的下屬升職了和我無關,前東家有了新的工作機會和我也無關,現(xiàn)在和我有關的就是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學好育兒知識,帶好小D,最大化幫助小D康復。 當然,光一根筋地傻干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需要從自己從外界不斷地收集信息來進行微調(diào)和修正,這就是我說的“執(zhí)行策略”。我會從朋友、親人和自己那不斷地收集反饋,比如父母擔心我和社會脫節(jié);我內(nèi)心害怕經(jīng)濟不獨立而沒安全感。 這些反饋其實和我的決定無關,但這些反饋卻會讓我們誤以為是自己的這個決定不正確。因此,我們需要使用“執(zhí)行策略”,將這些反饋成為接下來調(diào)整改變的方向。 為了防止和社會脫節(jié),我開始有意識地看書寫作,堅持寫公號,腦子不但沒退化反而更加靈活了?,F(xiàn)在這個公號也開始有了大家的打賞和一些推廣,賺的錢多少姑且不論,但至少給了我滿滿的底氣,原來任何時候,我都還是可以有能力自己給自己一些安全感的。 很多人最終懊惱自己的選擇,其實即使換成另外一個選擇,結果也常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都愿意給自己找借口而已。 很多時候,可怕的不是決定,而是之前的猶豫不決和之后的搖擺不定; 很多時候,后悔的也不是決定,而是沒能認定目標后的全力以赴;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選擇,其實是害怕自己讓自己失望。 如果,我們可以原諒推延的自己,原諒懶惰的自己,那為什么不可以對當時果敢做選擇的自己寬容一點呢? 果敢不意味著我們每次的決定都是最完美的,但我們卻知道,這個決定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完善的。 也許并不是每次努力都會有最完美的結局,但我們也知道,所有的路都不會白走,成就我們的不僅是成功,更是努力的過程,甚至是失敗。 人的自信和底氣都是要靠自己這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現(xiàn)在的我終于不害怕選擇了, 因為我知道, 人生每個岔路選擇拿什么牌,只是開始, 如何打好這副牌,才是關鍵, 而這才是真正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