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在中藥里有“國老”的美譽,病后服用一段時間甘草湯是非常有益的甘草是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狀莖入藥,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粉草。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diào)和諸藥性;炙甘草能補脾益氣,主治脾氣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食物中毒;緩和藥物烈性、毒性。
一是能調(diào)和諸藥,讓所有的藥在一起和諧共處,密切配合,揚長避短,共同為治病而努力,這就是甘草最神奇的地方。所以大多數(shù)藥方的最后都得加一味甘草。
二是能調(diào)和五臟六腑,調(diào)和五臟六腑滌蕩臟腑中的病氣,滌蕩臟腑中的病氣。
三是解百藥之毒,不但能解中藥之毒,而且能解西藥之毒,尤其能解那些長期郁積在人體內(nèi)的頑固性藥毒。有些病人,病已經(jīng)治好了,但總感覺有某種“后遺癥”,感覺身體不如以前,這可判斷出病因是過去服藥太多,身體里還有沒有排出去的藥毒,喝生甘草水可解毒。
四是甘草熬成湯能調(diào)養(yǎng)脾胃。甘草湯溫性增加,能溫養(yǎng)脾胃。脾胃得到溫養(yǎng),能比較正常地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了,加上五臟六腑得到調(diào)和,藥毒也得到解除,病人就會輕松六七分。 生甘草,長于清火,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力勝。用于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 炙甘草,長于溫中,以甘溫益氣,緩急止痛力強。用于脾虛胃弱,心悸脈結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節(jié)宜消腫毒、利關節(jié);粉甘草,偏重清內(nèi)熱,瀉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則功效主治亦別。 1、治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白術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2、甘草治肺痿久嗽(惡寒發(fā)燒,骨節(jié)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diào)下。 3、甘草治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后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4、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兩(炙),干姜二兩(炮)。 上藥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5、甘草治陰下濕癢: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漬洗之,日三、五度。 6、治農(nóng)藥(1059、1605、4049等有機磷制劑)中毒:甘草四兩,滑石粉五錢。用時將甘草煎湯,冷后沖滑石粉頓服。一日連服三次。 7、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分再服。
腦中風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殺手,致殘率及死亡率極高,如果每天都喝甘草桑枝水,就能預防腦中風,原因是甘草清熱解毒,而桑枝能舒經(jīng)活絡、預防手腳麻木,長期喝下去才有效果,另外這個藥方不是適合所有人的,轉牛角尖的、死腦筋的、一根筋的請繞道。 方法如下: 甘草(100g) + 桑枝(100g) + 1500cc水 ,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作飲用即可
甘草用藥禁忌
甘草適宜胃潰瘍者、十二指腸潰瘍者、神經(jīng)衰弱者、支氣管哮喘者、血栓靜脈炎患者。 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用。不可與鯉魚同食,同食會中毒。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
用藥需謹慎,請遵醫(yī)囑?。ㄔ从诰W(wǎng)絡)
溫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癥中醫(yī)用藥,病癥小偏方嗎? 想要了解更多中藥知識和食用方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