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mm這個規(guī)格的鏡頭一直被稱為美人鏡,因為他的距離透視是最適合拍攝人像的焦段。而在全畫幅中85大光圈鏡頭的虛化又可以讓一個初學(xué)者拿起來有種張張都是大片的感覺。 之前索尼這個規(guī)格的鏡頭要追訴到10年前發(fā)布的那顆85ZA。由于年代過于久遠,那顆鏡頭不管是對焦還是分辨率色散都無法應(yīng)付現(xiàn)在大家越來越高的要求。今年推出的G大師鏡頭85mm F1.4 GM,讓現(xiàn)在風(fēng)頭正勁的E卡口全副微單系列迎來了大家期待以久的人像皇鏡。 拿到這個鏡頭后,我便迫不及待的安排了一次外拍。在之前不少評測里已經(jīng)對這只鏡頭的分辨率以及完美焦外有一定印象。而我心里除了想再次印證那些評測結(jié)果,更想知道的是實際體驗的效果,特別在搭配了機身五軸防抖,擁有最強的全屏對焦,并且能夠連續(xù)追臉甚至追眼的A7R2后,在拍攝人像時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大光圈鏡頭的優(yōu)勢不僅是把背景柔化成一片奶油,最重要的是增加畫面層次感。因此很多時候為了讓畫面更豐富,我們要利用前景的虛化來增加畫面層次同時營造一種畫面氛圍。過去在使用普通對焦點的時候 我經(jīng)常不得不把鏡頭切到手動對焦,而現(xiàn)在當(dāng)G大師鏡頭配合眼控對焦的A7R2后結(jié)果如何呢?
可以看到在利用樹葉作為前景時,85GM快速的對焦馬達可以非常自如的配合A7R2的對焦系統(tǒng),讓我抓拍到更多瞬間的神態(tài)。如果是比較有經(jīng)驗的朋友在看到以上照片時,應(yīng)該能從人物背后的地平線以及和頭齊高的背景位置能發(fā)覺,這些全部是高機位拍攝。的確,我不僅隔開了樹葉的前景,還是把相機舉在頭頂?shù)囊源双@得人和景物更好的壓縮感,同時也收進了地面上漂亮的光影,而這在過去搭配沒有防抖機身的大光圈,并且沒有臉部識別功能的系統(tǒng)上是比較難實現(xiàn)的。 接著對比一下在基本同一位置腰平視角
上圖局部100%截圖 對于這樣的細節(jié),我只能說自己有些密集恐懼,同時不管在金屬邊緣還是頭發(fā)絲處都沒有看到有明顯的色散,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素質(zhì)。( 這里要說下,為了保證畫面的景深,我一般都下意識會收一小檔的光圈,所以拍攝全程最大也只是用了1.6的光圈。) 然后下面這個場景是用85舉在頭頂俯拍的特寫, 同樣依靠五軸防抖和鏡頭快速的臉部追焦。 那么這種時候肯定有人會問 ,為什么要那么辛苦用85舉頭頂拍攝這種畫面,這種時候用50或35 不是就可以輕松特寫了嗎。那么請仔細看人物背后的頭發(fā)和地面, 是不是都被虛化了?如果你用35或50俯拍必然畫面里就沒有這種虛實層次的效果了。
85mm作為中焦鏡同時也兼顧了壓縮畫面透視的作用,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更多初學(xué)者簡單的構(gòu)圖, 因為不容易帶入其他復(fù)雜的背景 ,畫面也會有很好的前后景虛化。
上圖局部焦點以及焦外100%放大 再次被細節(jié)密集恐懼到了,同樣還是完全見不到色散。 再也不需要像過去用85ZA甚至135ZA時那樣 ,在遠射時要把光圈收到F2.8了。新一代的G大師可以說完全超越上一代的人像皇鏡。 以下還有一些本次拍攝的樣片:
總結(jié):G大師鏡頭FE 85mm F1.4GM這枚鏡頭在不管是近攝或遠攝都可以在大光圈下保持非常高質(zhì)量成像分辨率,焦內(nèi)的成像細節(jié)非常好,焦外柔和。在色散的控制上也完全符合目前最高端系列的定位。更加可圈可點的是其色彩還原和過渡,以及在人像色彩上的一些優(yōu)化。最后還要感謝在這個36度天的下午下出鏡的美女:污安-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