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經絡:任脈上穴,人體至關重要的大穴之一。 位置與取穴:這個取穴無爭議,肚臍正中是也。神闕之下,有大網膜,小腸等,胎兒時是連接母體攝取營養(yǎng)的地方;降生之后算是真正的后天基礎,吸收水谷精微以奉生身。 功用:神闕的第一大作用就是強壯,補虛;所以對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促進肝臟的門靜脈回流以濡養(yǎng)肝陰,藏血生血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下能治脫止瀉,上能和陰化陽,增強身體的元氣動力。前神闕后命門相互對應,在拙文《內觀訓練專輯之一:關于“胎息”》中介紹過它在養(yǎng)生保健修持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的問題,可以參照閱讀。 操作:此穴宜灸不宜針;肚臍周圍可以下針,正肚臍以隔姜灸,藥物外敷,吸收效果最好;記得小時候大人不讓摳肚臍眼,說是怕進風,這是有道理的;神闕,有封藏之意,元氣宜藏不宜泄;你看慢慢長大之后肚臍眼外突的身體基本上不怎么好;這地方怕受涼,為什么過去的小孩用“肚兜”,必定有他的道理在其中,而現在年輕人動不動就穿著露臍裝,那是不懂得它的厲害,無知者無畏;若要長生,要善養(yǎng)陽氣,寒能傷陽;看看現在很多亞健康狀態(tài),不孕不育等等,有多少不是因為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聽人一勸,免后顧之憂,宜之謹之。 肚臍的按摩法,宜周圍轉圈揉,或用掌心勞宮穴貼住肚臍眼,掌揉或震顫,一般常見的肚子痛,不論是受寒、吃壞肚子或是腸道濕熱,脹氣等,揉一揉加強運化,有時候排排氣就好了,勝過胡亂咧咧的吃藥,真正的“綠色療法”,自然替代醫(yī)學療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