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
江南如水墨,留白已無多。行至流觴處,猶聞薤露歌【1】。
【1】原作:例聞官賈歌。薤露,挽歌也。
沚齋:前二才人手筆,后二有辱斯文。
金水:前二句足成三江名句。沚翁評亦確。原作末句意深,然美感全消。
幻廬:首二的為名句,原可入雅,再下則證仍為油鋪本色也。
紅記:沚翁諸人所評乃指原作后二句。三江聞言甚愧,即改為薤露,不知沚翁更欲如何評之。三江嘗自言新版用東漢梁商事,余以為不予采信亦可。足見五絕雋永,完璧之難。
辯詞:官賈薤露,分明兩首,亦相距十余年。余則不辯。
七夕之鵲怨
蘭夜期期至【1】,但承寒月鳴。千秋同此役,誤卻少年行。
【1】期期,一指約定的時間,一指口吃言語不利索;此處當用前意。
幻廬:寒月能鳴,以承鵲橋,奇而有本。
紅記:七夕為中國傳統(tǒng)情人節(jié),千載以來,此節(jié)日成為多少文人書生及閨中女子筆下不愿避開之話題。掌柜不甘例外,獨身份不同書生,技法有別傳統(tǒng),油鋪家法存焉。“期期”二字,諷意已顯。千秋一“役”,所役所誤者又豈止填河鵲,豈止少年。二句“鳴”字新奇。
辯詞:皇親當許秀纏綿,河鵲誰知盡少年。萬怨不通惟寄月,嫦娥亦是絕情仙。
靈隱
佛曰是飛來。森然石一堆。早知峰有隙,依隙設蓮臺。
幻廬:飛來峰元為奇石,詩亦作奇想。此物或玄,詩出取淡,后十字即點其要旨。人禮蓮臺,莫不為隙;正因有隙,方了空無。
紅記:詩眼在“隙”字。佛事種種,皆因有隙,蓮臺,佛門工具也。至于“飛來、森然、一堆”等字眼,皆為輔助油品。此篇開宗明義,壞術(shù)開端。
辯詞:壞心滿隙證蓮臺。
告成周公廟見與大禹吳廣塑像并立口號【1】
觀星同禹德,祝廟許相扶。莫是周公謹,將軍自姓吳。
【1】廟在登封告成鎮(zhèn)。
幻廬:字字皆有其著力處、職使處。以四人名羅列其中,不見冗繁,正見其功。以吳配周,古今國人淫祀并可一笑,諷此亦賣油郎之本性所驅(qū)也。
紅記:前二述題之大禹并立,后二述題之吳廣并立。觀星臺與治水功大體相似,故允并立。然吳廣塑像何來?----周公謹慎,謹更通瑾,大都督之將軍,當屬孫吳。油味盎然。獨謹與周公搭配之意略欠天成,稍憾。
辯詞:某之牽強遜人萬倍,故紅總不許憾。呼曰:三人行,四人幫,簡直就天成得一塌糊涂嘛。
無題
投蜺【1】私義彌,消復榮忠節(jié)。念昔趙甘陵【2】,何辜嘔盡血【3】。
【1】投蜺,亦作投霓,天象術(shù)語。謂天降虹霓,示天下將亂,東漢時期曾發(fā)生。
【2】趙甘陵,趙苞也,漢靈帝時期十常侍首領趙忠族弟。
【3】苞妻母遭鮮卑人擄,遂率眾攻之,鮮卑軍敗,其母、妻皆遇害。葬母事畢,苞嘔血而死。
幻廬:前二句苦澀奧曲,雖碎敲亦難下咽。后二句殆非表忠旌節(jié)之義歟?亦在模稜之間。忠孝公私之辨何時有定義,忠臣孝子何代乏其名?
紅記:趙苞因大義而犧牲妻母,忠節(jié)既存,何辜又嘔血而死。是故親朋私義諸常情豈能不宣?不宣實為亂世開端也。至于忠節(jié)之榮更與私義消復與否無關(guān)也。故掌柜言:私必先大于公,而后有公也。本詩頗類倒裝一法,先述理而后陳事實,是為警醒。又曰:或不為倒裝,也未可知。有“念昔”二字,延及今日猶解。
辯詞:崚嶒幻公,磊落之風;難得無窮,當推我紅。板橋先生曰難得糊涂,延青公曰難得裝糊涂。無族兄之蔭,恐無趙甘陵之職,縱史官費力撇開,終未得尋大義滅親之寸舉。倒是史官緣何大義滅其親,無非忠節(jié)褒誦之需。然此種種,終非正格。
友至
月露余軒影,峨霞散桂屏。高鼾主人臥,小院自延青。
幻廬:小詩足證妙人雋語。友至高鼾,乃本尊親歷之真景實寫,寫來閑逸清雅,足惹夢憶當日。此詩雖亦幾易其稿,終不似舖主之經(jīng)典風格。得耶失耶?宅近峨眉,故曰延青,已作齋額。
紅記:延青精舍,掌柜別宅也,于峨嵋山下。友至而主人猶高鼾,延青者小院也。延青乃雙關(guān)語。自得、閑適、超拔之味并存。前二景勝,后二韻勝,允為佳構(gòu)。
辯詞:曰一同閑逸清雅者足可得瑟。如幻公論,此章實非核桃。
看春節(jié)晚會某節(jié)目隨感【1】
水安人聚鑄青銅。禹夏蔭之百代功。越四千年新鼎秀【2】,尚知聚土有衣紅【3】。
【1】2003年春晚國土匯聚節(jié)目,為彰民族團結(jié)骨肉情深之大義,選各省之土燒鑄于銅鼎。
【2】銅制寶鼎乃時人設計制作。
【3】節(jié)目現(xiàn)場,三十四位白衣女子持三十四省土(含香港),旁亦有著紅衣者。
幻廬:時空陡轉(zhuǎn),舉重若輕。青銅紅衣,色澤靈動。
紅記:十數(shù)年前某日,三江掌柜登天涯比興論壇作法,廣批網(wǎng)上七絕之不足,述其病不下百余數(shù)。偶有不服者,請三江示絕句典范,頃刻群情雀躍。良久,三江示此絕,以其史實之豐、句式之靈動、章法之跌宕,尤其二句孤平之刻意,認為此絕內(nèi)容之繁,非平常七律能裝下也。
水勢既安,鑄銅術(shù)始興,史傳夏禹建九鼎,定九州,百代之功也,至今已四千余年?!靶恪白钟头ǎY(jié)尾諷刺自知。
辯詞:紅總所述可做天涯野史觀之。
鎮(zhèn)江閣【1】
閣上風清夜聽濤。濤聲隱約似吟猱【2】。山浮千古欺燈暗,影帶三江過北皋。
幻廬:章法渾成,氣息闊大。
【1】閣在宜昌,位于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下游數(shù)公里處的江邊,有“天下第四樓”之稱,氣勢雄偉,威鎮(zhèn)三江。 【2】吟猱特指彈琴指法,此處代指琴聲。
高涼:此詩甚佳,尤以山浮、影帶二語見妙。唯夜聽濤稍拗,何如聽夜?jié)疁啞?/span>
幻廬:大拇指。
紅記:此篇清俊,2句頂針承接。以下狀景尤需豐富想象。千古以來,燈光不曾影響山之倒影于江面也。只如此一解,殊覺無趣。還需與作者共鳴,方為難得,涼廝此論得之矣。
辯詞:此章原非核桃。涼廝初見此章即延入其《拾夢齋詩話》,某無感激涕零之念,然對其夜聽濤聽夜?jié)q頗為不屑。涼廝素有胖名,終不脫體態(tài)輕微之實,蜷伏處一字之地足矣,而本掌柜身形、氣息皆可稱闊大,端坐之所自當略廣。
古雷新事【1】
連環(huán)兩港一舟無。易作擎天煮海圖【2】。洊震讖名今愈烈【3】,府衙拳勇判難污。
【1】雷州,原為福建某沿海漁港。因建化工廠,今漁民已全遷。
【2】擎天者,或指廠房煙囪。
【3】近年地震頻發(fā),讖語事愈演愈烈。
幻廬:切入時事,痛而有呼。
紅記:素濤閣主(高涼夫人)祖居之地,因拆遷在即,曾邀三江金水等作最后一游,諸兄歸來各有詩作。府衙者,官方行政權(quán)威單位;拳勇者,勇壯意,或指有責任有擔當官方執(zhí)法人士或?qū)<业?。環(huán)評報告或曰:此地建廠,利國利民,永不致污染。作意彰顯。
辯詞:惟力大爾。
無題
陳因典籍讀難窮。剎那元心別此功。詩事從來近山水,何曾山水有相同?
幻廬:此首論詩略近甌北隨園一路。詩主性靈,句必超邁,故詩不在學而在感。徒稱宗唐法宋,筆底無靈,心中無竅,笨重滯澀,終貽笑耳。
紅記:此篇為掌柜論詩絕句。刺今人作詩,千篇一律,能者亦不過皓首窮經(jīng)罷了。
辯詞:亦難稱核桃,此類小詩入之,不過昭掌柜亦能小處騰挪行清淺之道。
圍棋
木狐貍【1】者近通禪。各自拈花搶地盤。黑白玄機參透未?縱橫當在善知官【2】。
【1】木狐貍,圍棋別稱。
【2】官,官子也,圍棋術(shù)語。古有官子譜存世。
幻廬:曰搶地盤即可入野狐禪,無怪稱其為木狐貍。黑白玄理乃可另道,此亦善弈之舖主一黠也。全詩收在知官,何須再參?
紅記:圍棋術(shù)通禪理,拈花為佛門用語,故二句甚譏。搶地盤之玄機何在?官子也。知官別解,另有妙意。善官術(shù)而更擅搶地盤,別解全篇亦通。是故多義并存,互為圓融,方為上佳。
辯詞:確無須再參。
橄欖壩口占
天天都過傣家年。日復萬盆皆有蠲【1】?;诤蕻敵躏L俗異,周公潑水未收錢。
【1】蠲,多解。本詩當作“除去”,“免除”解,可通“捐”。
幻廬:點在天天過年,因難收費而生悔。然既悔又何必天天?或示其另有生財之路,故與周公并無關(guān)涉,周公亦無恩于民。
紅記:天天過年,只為有蠲也。周公初至,未收錢而悔,以致今猶不敢收錢也,愚意應如此解;然掌柜言“分明死勁收錢”,故結(jié)尾似應解為悔未收周公(首席父母官)之錢?油法解構(gòu),全在“會心”二字,亦所謂壞術(shù)之境。
辯詞:蠲之多解,正是此章壞術(shù)所在,客先捐了方有地主之免,卻被周公逃脫?;蛟疲褐芄辔刺用?,不過逃潑水一蠲而已。
登青城山老君閣口號
青幽絕徑洞天家。但罪城君不奉茶。指點雨煙開一瞬,千峰俱服著云爬。
幻廬:俱服云爬,雖為榨法,狀景鮮活貼切,此油養(yǎng)顏。
紅記:青城幽絕天下,掌柜入川能不登臨,至老君閣頂,因無人獻茶(有人獻才怪),且云霧繚繞,千峰皆隱,遂油性大起,號令群峰來拜,愿足而成此絕。“爬”字非此地不能用。
辯詞:一爬字一異景,得瑟而已,無他。
無題
小院層苞次第開。訚訚衎衎【1】雅香來。清明例雨催文急,遍遍和風越牖臺。
【1】訚:謙和恭敬;衎:和適自得;
幻廬:首二句俗雅相參,以破其拗。例雨催文,殆非公門口吻?偶露鋪主本色。本尊雖為打趣,亦自笑實屬強售。
紅記:當作于延青小院。因逢佳節(jié)而無落筆意,故遣“訚衎”一詞為由頭耳。三句“例”字因節(jié)日而成之例。
辯詞:以訚訚衎衎一詞言花,竟已足年,此夜延青精舍自催文債,再得清明之例?;ㄏ闳缗f,卻無風雨相陪,啞然一笑。
樂山大佛【1】三首
愁染山紅葉半煙。嘉州一帶最堪憐。三江【2】不惹佛前事,漫與長汀【3】說野禪。
凌云小坐對江衢。落葉蕭蕭隱木魚。我蒞嘉州休客許,當知月【4】比爾先居。
樂山樂水興如何。夜宿高樓笑雨沱。我與江天早無礙,君身混沌法無多。
【1】大佛位于凌云山上,山下有三江交匯。佛乃彌勒造像。
【2】三江者,岷江、青衣江及大渡河,亦掌柜網(wǎng)名也。
【3】長汀:水邊(或水中)長形的平地,三江交匯處多見。長汀子,布袋和尚張契此,大肚彌勒形象來源。
【4】掌柜網(wǎng)名三江有月,言即有三江處有明月。
幻廬:第一首著眼在不惹二字。鑿像原為水利,既能不惹,乃成功德,勝他多少佞佛野禪。第二首于木魚聲中坐凌云寺看江,身雖為客,卻謂自占此江此月之先,反客為主,足證我舖主之氣橫心盛。第三首看江天雨中混沌一氣,自心無礙,故得與古為徒,樂山樂山,無喜無嗔。
魏原:人常言功夫在詩外,然三江不足處仍詩內(nèi)功夫。此三首牽強、縫隙處尚多。
紅記:此三首為一組,極盡粘連、騰挪之能事,自得之情溢于字里行間(三江標記動作,食核者不可不知)。三江體碩,曾以彌勒自居,又于大水電企業(yè)任職,自封李冰傳人。據(jù)此敲之:首句言行至山上,次句言山上望對面嘉州,甚覺可愛,二句皆主觀。后二解析,大佛高踞,三江不聞不問,偏與長汀說起野禪。長汀野禪,皆與嘉州一帶相關(guān)也。各種曲折信息,需自行揣摩,言不能至也。其二蒞字單用罕見,然掌柜言非此字不足達本掌柜大派頭之意。掌柜網(wǎng)名三江有月,是故月比大佛先居。其三自得之情為最甚,三江曾有名句:老天也怕惡人磨。此首即為此意,三江蒞臨嘉州,見天公行云布雨,料定大佛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于是得句嘲之。
辯詞:此三首遭紅總、幻公解析清洗,已然無藏污納垢之處,自不敢再與巡山之老實妖怪鉆風兄(魏原)打馬虎眼。
閑望集
紅記:此組約成于03歲冬,掌柜倚辦公樓之高,俯瞰峽江,每有所得。該組極盡通感之法,造詞尖新、句式繁復、章法陡峭,常人多覺氣脈阻塞,網(wǎng)上諸家亦多有不同之論。今試析之。
峽影因風吹作夢,江魂被月瘦成霜。怪他料峭新云濕,應是來時路未長。
幻廬:前二對句清壯悱惻,徑取意象一脈。故可續(xù)之幽遠無跡,留江天余響。
紅記:風吹山影似夢,取其質(zhì)感;月照江面,其魂似霜,取其視覺;后二句寫云,因其新來,故猶濕潤。其余“瘦、料峭”諸字,皆非常法。諸般法門齊至,然全篇空靈,摩詰白石恐亦不能至也。
辯詞:摩詰白石恐亦不能至也之語,系梅派點評術(shù)。江右詩社熊盛元社長慣以贊語示人詩之弊,曰梅派。紅總油鋪之余,亦入該社,故得該術(shù)。
煙消江白亂光稠。云薄山虛信筆勾。鎮(zhèn)日高樓愁不得,忙中偏愛點扁舟。
幻廬:四句組合一幅山水小冊頁,有如東坡狀惠崇小景。愁不得,乃又寄托畫時遣興心境,有扁舟則可入五湖,三江五湖欲歸乎?
紅記:前二句似山水畫,后二句以油法收拾。高樓所見,前二狀之?!俺睢?、“點”二字油味不可不知。
辯詞:幻公一問,某竟無言以對。
西陵此日付蒼茫。流寂長江幾尺長。聽徹濕空冬跡響【1】,一聲聲后過寒塘。
【1】或問冬跡何物?應似冬季萬籟之混雜。
幻廬:霧中未云何響,雖知濕阻,未探幾尺,每發(fā)必中。
紅記:此日大霧。故云蒼茫、江余幾尺。因視覺有礙,故而轉(zhuǎn)向聽覺,尚需生造“冬跡”一詞方可圓滿交代。結(jié)句吟誦,因句式折腰而覺其妙。
辯詞:有成玻璃人覺悟。
萬里長江至此斜【1】。洲頭隱約落梅花。算他仿佛已千古,不過攔門些許沙【1】。
【1】長江在西陵峽出口段多有彎曲迂回。
【2】攔門沙:水利術(shù)語。河流來沙不能全部輸送至深海,則在河口地區(qū)發(fā)生沉積。江中常見沙洲或是。
幻廬:以沙喻梅特有別致,以江視沙則入微旨。正恒河沙數(shù)以證千古,小詩大器。
紅記:梅花者,攔門沙之比喻。算他句輕質(zhì)油。
辯詞:算他句該算他何物,某亦不敢言。
莫將湯釜煮西陵【1】。我在爐囪最上層。爭看煙蓬隨夜雨?因憐風展渡河燈。
【1】三江其時辦公樓為宜昌市最高,故喻之為湯釜之排煙筒(似老北京涮鍋之煙筒)。
幻廬:后二既為流水,又成對偶,雖巧而莊。煙雨風燈,俯視佇聽,并收西陵江煮之釜。
紅記:前二句比喻艱難完成,方使后二句流水出之,妙筆生花。峽江煙雨,河燈隱約,景與詩皆空濛。
辯詞:渡河燈實為葛洲壩上燈也。
窗前可是晉時紗?未信吞天山有牙。直把洋樓當蜃閣,知風去后看江斜。
幻廬:自坐蜃樓吹噀成霧,乃見第二句之奇警。揭以窗紗吹以江風,至結(jié)才示江斜,小詩深構(gòu),文心甚慧。
紅記:晉字奧旨難明,專指一朝?紗,霧也。山吞天有牙,狀其起伏,看山不喜平也,句前綴“不信”二字,應指有霧,隱去吞天之牙形。本詩四句各寫一處,貌似四家遠房親戚共聚一堂,唯一貫通者賴有云霧在。
辯詞:晉字實以通感下之。
蒼天不管近新年。只在江平野處眠。云重山輕猶未雪,波光一路到樓前。
幻廬:天故慵眠,方引云重,云重而山小,比量輕重特顛倒度之,一路閑曠而生新思,卻于奇中深寓常理。樓前方示自有我在,此舖主之故技結(jié)法。
紅記:以前二句看,眠者主體為蒼天,頗難解。云濕山淡,故有輕重之別,憑感覺出,以奇制勝。然波光至樓前,分明云散,光線清晰方能如此。
辯詞:確是天眠。
初陽興致慰寒亭。知未風來有雪腥。壩袂山頭兩樣白,氣浮江水一般青。
幻廬:因雪腥而引大壩峰頭之雨白;因初陽而致嵐氣江水之雙青,色澤含情,因曰之慰。
紅記:“腥”字陡峭不諧。知未當連讀,知否解,因風來聞雪之腥味?!鞍祝?,”皆為初陽所致,色香味俱全。
辯詞:以腥字言空氣潔凈,某之通感,以為無有不妥,惜今日已難證,料紅總久居京城,更是不可得之。
蕭蕭山影過紅窗。三十煙程骨未降??v使寒波都不動,斜暉如魅漫敲江。
幻廬:煙程造語雖生,然久思耐細味之。斜暉如魅既可潛窗,又可漫江,在窗則過,在江則敲,江若不動,句中跳珠濺玉矣。
紅記:“紅”字當指斜暉。山影與窗本為相對靜止,而著一“過”字,當指一日之內(nèi)山影之變化,故知三江鎮(zhèn)日閑望。云煙久存,故稱有骨。三十或指距離,或指年份,不可枉測。斜暉落江面,用“敲”字,令人直生“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慨。
辯詞:連續(xù)數(shù)章,皆覺被紅總挖肉挑刺后再遭幻公剝皮,莫非古之凌遲之刑復見?
過草堂
工部嗜憂民【1】。以詩為國箴。唏噓皆載道,遷廢亦成林。茅構(gòu)慰風雅,軒茶通古今。浣花溪上客,唯我不知音【2】。
【1】嗜,油法。如常法,則“素、每”等字對比可辨。
【2】亦可作:唯我最知音。
幻廬:頷聯(lián)壯闊,細讀韻長。
紅記:一歪到底?!斑駠u載道”、“遷廢成林”語皆有刺,“風雅”、“通”等則為反諷。結(jié)尾更是無視浣花溪前吊古之眾生。以老杜詩圣之尊,于三江筆下尚無正言,遑論他人耶?然中二聯(lián)若正讀,有何不可?油鋪手段,于此可見一斑。
辯詞:紅總聰明伶俐,于江右得梅派點評術(shù),居油鋪久,甚手段不能?此章與臥龍七部同時而為,三兩日間,文武二圣皆遭掌柜毒手,何其瀟灑快意!而今育一核桃竟頗費年月,謂投入產(chǎn)出不成比也。
天柱山
舊祀何其驁,持云謁九坡。欲奇山有蛋,先誦海余波【1】。天接與誰語,仙潛許自歌。臨行逢漢武,一跡不須多【2】。
【1】天柱山多奇石,形頗似卵蛋,為石蛋現(xiàn)象九州最顯處。
【2】漢武帝登天柱,于入谷口建有祭岳臺,今余一址。
幻廬:蛋?似可改卵。頷聯(lián)勝。下自上接天,上而下仙潛,上下承接乃可自吟成歌,瀏漓矯健,邃密中并見疏曠之致。結(jié)處陡轉(zhuǎn),逢跡逢人,見一而足,有別常人蹊徑。
紅記:幻公之訝,見之啞然。山因多蛋,又近南岳大別山區(qū),故得掌柜喜愛。語多純正,然油花尚存。
辯詞:只需一跡,須只一跡,方存潛山故岳之妙。
醉翁亭
未得環(huán)滁趣,已居鄰釀齋。至今亭有翼,念昔樂存階。曲水觴僧士,高文伏棘槐【1】。蘇馮增勝跡【2】,巢許失枯骸【3】。
【1】高文指醉翁亭記原文;棘槐,三棘九槐,代指公侯。
【2】亭有東坡題碑處,字跡已不辨。為景區(qū)唯一遺留真品。
【3】歐陽修手植梅花已枯死,今留一址,題為“花中巢許”。
幻廬:環(huán)滁借文義,二句之鄰釀似也特指?中二聯(lián)不過溯往想像,未見生發(fā)。
紅記:亭乃四大名亭之首,皆因太守名篇而名。尤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諸句膾炙人口,人皆成誦。此等風雅,誰人不羨。然縱觀今世景區(qū),真品盡數(shù)毀損,“官賈歌”不絕于耳,風雅更何存耶?“樂存階”,直為太守之樂、今人之樂找臺階也。至此階翼之對,方覺諧趣。此乃其一,至于頸聯(lián)以下,此地有曲水,有僧士,更有高文,有公侯之列,伏字以暗伏解,刺歐高文之意則不難知。若更大膽推敲,所刺豈不盡囊括蘇馮等全體文官?
辯詞:鄰釀齋已近實指。本無盛景,當年歐陽太守何以無事生非?某自當亦無事生非,由此而下,論其行,剝其皮,誅其心,且延及諸文官。尾聯(lián)常規(guī)收束手段,蘇馮所增不過高文系列,巢許之義枯死久矣。此章紅總解讀更切,然無關(guān)旅游業(yè)之風雅純正。
恒山
磅礴龜蛇立,門延萬壑風。未昭山絕壁,獨異寺懸空。閣滿涵三教,機玄掩七雄【1】。岳名今不顯,小巧誤其功。
【1】懸空寺儒釋道三教合一,國內(nèi)僅存。七雄者,氣勢也,此處指恒山本能入七雄之一,卻被懸空寺聲明所掩。
幻廬:詩思尤壯。賞其脖子,非止觀山,尤重于文。
紅記:凡去過恒山游客,均覺其低,不足北岳之名,實因懸空寺而止步也。掌柜以為恒山實大,其主峰如大門聳立,但凡游客皆未入內(nèi)也。首聯(lián)狀景言主峰并延及全山。二聯(lián)推出名勝,句意起伏。尾聯(lián)遞進申明主旨。小巧者,寺也。
辯詞:玄武可憐。
華山峰頂
天地如蟬翼,鴻蒙覺未多。 居高花有質(zhì)【1】,離垢露銜河。乖別通神久,風云惇物頗。餐之當蛹蛻,輕薄亦能歌。
【1】華山,因山峯高低錯落似蓮花而稱。
幻廬:此作尤曲。覺一起甚奇,二聯(lián)繼之,唯結(jié)實難解。似照應起句天地間薄如蟬翼之奇思,乃聽之餐之,天地入我懷,我也在天地懷。
紅記:幻公所評甚恰,深諳掌柜之曲折技法。一起勢奇,次句頓萌油意。掌柜有奇才,天文地理頗能知曉,每將宏論巨著濃縮于七言八句。嘗言華山乃華夏山系之源,而絕頂所在又有所偏。三聯(lián)即從此生發(fā)。“頗”,此處平聲,作偏頗之偏意解,然六句澀味猶存。尾聯(lián)油興肆起,餐食天地,故輕薄能歌也,亦回應開篇。惇物亦為古山名,有人疑是華山,故流水論其偏頗,食之得輕薄之歌。
辯詞:此章或應再打磨,字、意皆通感如斯,銜接處理總有未到之自覺。
偕友過樂山大佛【1】
穆穆凌云下,朱龕萬物崇。徒生煙水媚,不入故人瞳。分理千山外,收歸一掌中??v橫同友析,俯去大江東。
【1】事見延青小集。
幻廬:頸聯(lián)澹而雄,似率而味永。
紅記:朱龕,造語形象,大佛紅土所鑿。故人,當指作者本人。二三聯(lián)皆流水對,狀掌柜得意之派頭。四聯(lián)順勢,“縱橫”收束。
辯詞:非核桃,然座中諸公多在場。
靜夜
煙曠清江側(cè),回身失小樓【1】。因敲木涼趿,徑上鐵扁舟。閉目知山近,平心聽水揉。槳頭珠偶落,擊破半江幽。
【1】失,作消失、隱去解。
幻廬:仍為霧江,寫舖主行止一氣如貫。頸聯(lián)為醒心亮眼處,揉而不柔,俗手斂色。
紅記:扣一靜字。二聯(lián)“因”“徑”似不夠連貫。揉,本作動詞用,若形詞通柔?!皳簟弊只驗檎乒衿鋾r所追求之斧跡。全篇皆以動述靜,層層遞進。
辯詞:揉為動詞。紅總所訟三處,皆不伏罪。此章終算不得正經(jīng)核桃。
西壩辦公樓上作
云共長天渺,風隨暮色柔。漫將秋溢壩,錯遣霧登樓。浩蕩千峰轉(zhuǎn),荊川一氣收。蒼江不忍去,蹀躞下?lián)P州。
幻廬:四聯(lián)各據(jù)其勢,全首皆信為真境而發(fā)。竊以己意度之,頸聯(lián)初視似字字未對,再審視則處處皆切。又作流水貫注,其力在此。
紅記:此作年代稍遠,其時詩多正法。寫壩區(qū)風色、峽江水急?!扒铩睘榧竟?jié),此處應代指秋色,秋氣,或為通感。長江自宜昌始水勢變緩,言其不忍速去,用“蹀躞”狀之。
辯詞:陳年舊構(gòu),有亮處,亦多尋常處。
石寶寨
補天遺玉印,化石鎮(zhèn)江流。有閣憑山蔓,無心證塑猷。遙疑合云野,湮失在春秋。遂惜巴蠻子【1】,存城十二樓【2】。
【1】巴蠻子,古巴國將軍,借楚兵諾以三城,事畢不予,自刎以謝。
【2】即今之巴縣,石寶寨十二層,閣延山蔓。
幻廬:巴蠻玉印以證山閣,卻無心于塑偶,十二樓又反承玉印,補天未及,故云遂惜,四十賢人無充濫竽之數(shù)。
紅記:閣連成一片,方可稱蔓;三聯(lián)出自寨上實景,川江此處頗為平緩,故有此語。后二聯(lián)或存諷意,因寨早已不存,合之云野,淹沒在春秋,遂令人惜巴蠻子之頭顱。五律開篇工對古亦常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即是,頗覺其下二聯(lián)尤不及此工,此篇亦如是,詩亦近正格。
辯詞:幻公好眼力,此章在某早年詩作中確屬少見之類,作時確有神話、佚史、實景、感慨之間反復勾連之想,奈今日判其終未出彩。
虎丘
虎丘高十丈,龍氣接千年。池涌神兵影,日蹲斜塔肩。看人尋海意,誘我弄禪緣。未料花成繭,吳音甚可憐【1】。
【1】據(jù)掌柜介紹,景區(qū)有嫗賣花,自扎花簍形狀似繭。
幻廬:首聯(lián)氣雄勢厚。次聯(lián)涌蹲二字,煉而切。此詩妙在結(jié)之一轉(zhuǎn),說禪緣自可拈花, 然花入繭,年年春意,徒生嘆息。再溯首聯(lián)以下古今、時史、新舊、人我、北南種種照應,實中虛使,靜中活法。
紅記:“蹲”為三江筆法。5句尋海應自3句池字轉(zhuǎn)開,找油頭耳。虎丘歷代都有海淵源,海涌二字是虎丘開門文字。首聯(lián)貌似出以氣勢,后束以油味,油鋪技法。
辯詞:幻公敲核至此,某五律伎倆已了然于胸。
中岳廟【1】
太原王氏統(tǒng)【2】,北地道家根。穆穆高甍謐,巖巖黃蓋喧【3】。幾回驚鳳闕,無意禮仙轅【4】。欲證洪荒事,登封已不言。
【1】位于登封嵩山,全真道圣地,前身為太室祠。始建于秦,幾經(jīng)劫火。
【2】道家尊中岳廟為“第六小洞天”,認此地為周朝神仙王子晉升仙之處。王子晉又名王子喬,傳為周靈王太子。太原王氏即為王子喬之血統(tǒng),五姓七望第一家,千年不王之王,富可敵國,貴可敵國,勢力同樣敵國,是為世家,自是皇家關(guān)心所在。 【3】廟背倚黃蓋峰。
【4】廣成子、王子喬、張道陵、張角、寇謙之、潘師正、丘處機,數(shù)千年此處道家歷史,未必有仙家事,卻必有平民事,自無不與皇帝休戚相關(guān)。
幻廬:仙轅略生造,仙門如何?登封語似可兩解,既指其地,又含封禪事,故可驚鳳闕。舖主深于史乘,故一寺一僧皆入史眼史筆。
紅記:一聯(lián)溯源,二聯(lián)狀景,三聯(lián)數(shù)字道出地位之尊,鳳闕,朝廷至尊也?!皫谆亍倍峙e重若輕,無意句諷意,仙轅,仙家之轅門。尾聯(lián)虛結(jié)有力。
辯詞:取轅而不取門,恐是三江下字之痼弊,其余如二公言。
嵩岳寺【1】
煌煌依太室,落落執(zhí)金吾【2】。一夜翻般若,三才列佛圖。盛衰如電露,因果半存無。大塔同斑駁,群峰拱未孤。
【1】又名大塔寺,登封太室山南麓。始建于北魏。今寺院已廢,大塔猶存。
【2】以金吾喻塔高狀。
幻廬:嵌佛語而無跡,乃得寫蘭若法。電露盛衰因果存無皆幻于滄桑崇替,既引其深旨而又加梳理興嘆之。各詞皆自對,又兩句相對,盛衰自成因果,電露並見存無,精妙無匹。塔立于峰,又合于群峰間,共巖林之俯仰,往溯寺之瑰麗而見今之衰敝,淵源流轉(zhuǎn)並見于此。唯斑駁語既與前復,又似忽落意淺,可換否?
紅記:首聯(lián)述其來歷,皇家行宮身份,大塔為四大名塔之首,當初一度如大理崇圣寺塔一般,有兩小塔拱之,而今寺已式微,塔竟孤存。三聯(lián)議論為重心。結(jié)尾“未孤”似翻出,似略存油意?!肮啊焙笤鵀檎乒竦靡庵?,此處不宣。然掌柜言此首亦可入正格。
辯詞:觀幻公敲至大塔斑駁處,冷汗如瀑,膜拜其目光如電。此處本有不滿,未得佳思而一直秘不示人,后因核桃事草率貼出,確有濫竽充數(shù)之嫌。執(zhí)金吾無情對,取其本義示其皇家來歷,并無他意,或者為又一不足處。
夜宿三峽人家水邊小立【1】
微雨衣難濕,石牌延舊鄰。時聞山作語,猶記月邀人【2】。忍把無窮緒,修成有德身。江波流未去,一剎一翻新。
【1】詩作于乙未年三峽詩會。其時油鋪諸人同在,入夜掌柜獨念靜靜,乃于江邊覓得此篇。
【2】掌柜回憶,宜昌工作時,常謀一扁舟,獨過明月灣,上邀月亭。
幻廬:前四句既點明境寂人孤,后四句乃一以鼓之,頸聯(lián)尤為其警策處,堪為三詠三嘆。水既無窮,身應有德,然潛修難入,故結(jié)轉(zhuǎn)江浪,時刻翻新,水非舊水,人非舊人,既已悟得,已修德身。
紅記:宜昌、三峽為掌柜故地,廿余年所見所感,于某日又來筆下,所謂無窮緒也。余更因此番同行而或有類似感觸,然有德之身,終難修得,一笑。
辯詞:此章可算核桃否?某亦疑惑,或者正格。
襄陽米芾祠
漢水興風相續(xù)吹。皴城點市惹塵埃【1】。生涯閑淡扉猶閉,筆勢驕嚴色已灰。一任云山能覆廟,半因硯石誤招梅。問誰同許顛狂友,斷碣殘碑滿院堆。
【1】皴,國畫技法一。
幻廬:以海岳之水墨皴點起興,著眼祠宇筆跡之光色潛移,乃入頸聯(lián)評說,方識米老其人。米因嗜石嗜硯,故結(jié)處欲追其狂而不得,悵嘆者再,此詩結(jié)構(gòu)全以思緒闌入。覆廟招梅二語應別有解。
紅記:米元章, 北宋書畫家,書名應列宋四家之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為后世書家所崇,亦為掌柜所愛。想當下書壇充斥狂怪之風,傳統(tǒng)碑帖技法不存,米之癲狂,幾人得之,幾人同之? 頷聯(lián)句內(nèi)跌宕,頸聯(lián)“誤招梅”存油意。 辯詞:覆廟招梅句確如紅總所言,油色輕薄。某以為米公一多技怪人,非圣非賢,觀其作便可,未必強彰其德。
山海關(guān)
風流許在此青墻。鎖鑰中原控北荒。天道不仁開海岳,城垓無意定興亡。休摩冷堞層沉血,屢證紅顏別怒章。朱厭哪堪嚴相雅【1】,閑拋濁浪問秦皇【2】。
【1】朱厭,傳說兇獸,預示天下大戰(zhàn)爭。嚴相嵩也,善書。據(jù)傳“天下第一關(guān)”原匾即為其書。
【2】關(guān)位于秦皇島,秦皇曾于此地駐蹕求仙。
幻廬:以明清革代事,三桂開關(guān)降虜,亦非全為圓圓,梅村一曲,只關(guān)風流絕唱耳。然此墻究為中原鎖鑰乎,抑無關(guān)崇替興亡乎,可留人想,亦非秦皇可知。樓額書者雖存分宜一說,然近世多認為乃明代成化間進士蕭顯。
紅記:雄關(guān)有據(jù),殺戮無情。二聯(lián)跌宕,三聯(lián)沉郁卻以流水出之,兼之油味,所謂紅顏怒章,屢從后人證之,史論何堪。尾聯(lián)似諧還重,秦皇以兵勝,故有一問。
辯詞:不是嚴嵩身份,誰能書天下第一關(guān)原匾,人莫知;陳圓圓事更是千姿百態(tài),傳頌多版,人盡知,皆風流事。然雄關(guān)千載,自秦皇至此,隋唐征高麗,五代阻契丹,至徐達遷之,秦良玉守之,吳三桂獻之,興亡激蕩,此風流實非彼風流也。
過秦陵
藍田始寢任人窺。斑駁陶軍伏戍誰【1】。周室窮途千國裂,秦王有疾一兵癡【2】。圣人威用蚩尤律,皇帝德全梼杌師【3】。許憤項劉興楚漢,面東猶責子嬰遲【4】。
【1】言陵墓及秦俑事,秦俑乃陵墓之兵馬叢坑。
【2】言強兵事。
【3】圣人,還指秦皇。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梼杌師,兇猛之師也。
【4】面東:秦陵面東,與所有陵寢坐南朝北有異。子嬰,二世胡亥之侄。趙高殺二世,立嬰為秦王,后劉邦攻破咸陽,子嬰投降。后為項羽所殺。
幻廬:羅列人名,排排算子,春秋秦漢,溯源詳考,方以略窺其意之所用。全詩述古于理,略嫌壅滯,讀之神疲目澀。強怒子嬰,亦無見陳意新翻。
紅記:此首專言始皇強兵黷武事。首聯(lián)反寫,次聯(lián)正入,所謂寡人有疾,只因癡于用兵??v有梼杌之師,帝國亦頃刻覆滅,二世之后楚漢興起,嬴政以兵法代替民法,欲以強大的軍隊長時間安定一切事宜,地下當憤項劉之不如,更責子嬰等輩之無能?千秋一帝,眾議紛紜。
辯詞:此章與紅總私下討論過,然未得同慨,或者過曲,猶須再改。某以為,秦之強權(quán)系于一人之念,從嚴治世終不得千秋萬代,故三聯(lián)以近乎合掌手法全用反諷言其圣人威、皇帝德頌圣之實,倒追有疾,尾聯(lián)更言其至死不明照應陶軍。
登天堂寨近頂
白茅紫灌路難尋。憩向林間聽鳥吟。松掛滴融雙足雪,坡橫腐積百年針。江淮失影紅塵遠,風雨輟途朱雀深【1】??质窃粕较涤巫樱嬗上嗉s復登臨。
【1】朱雀,祥瑞也,亦指南岳。三江名著《騙不死人》有詳述。
幻廬:兄純寫景者少,此具一格。頷聯(lián)流水,以針應松,奇而有法。
金水:語言形象。
紅記:天堂寨乃三江家山,山是故鄉(xiāng)好,三江兄亦難破此例,曾認定天堂寨乃南岳,故有朱雀言,此亦為全詩基調(diào)。尾聯(lián)自嘲,扣題之近頂,未凌絕頂也。
辯詞:當年此詩成時,憶雪齋曾直言不佳,惜未細論,思之或因結(jié)尾拖沓?水兄所言,似僅前半或頷聯(lián)罷?
天堂寨
程綸設堡抗南征【1】。彌勒江淮執(zhí)漢旌【2】。社結(jié)香軍驅(qū)薩滿,天完英烈是徐彭【3】。碑刊無敵鄱湖敗【4】,棘據(jù)殘垣瑤井清。惟有白蓮河水寂,或知山上實同名。
【1】指宋末文文山遣程綸組織民間力量抗元事,于天堂寨設防。
【2】指彌勒教或白蓮教近百年于天堂寨總領江淮抗元事。
【3】指徐壽輝、彭和尚抗元事。
【4】山上有碑,據(jù)傳記載白蓮教文成武略天下第一事,不考。
幻廬:曾聆舖主歷數(shù)其鄉(xiāng)白蓮教遺跡及民間野史,亦似闕疑可征。此詩即概括考證所得。詠史懷古詩類,又開剔隱決疑勘索評定一派。
紅記:前二聯(lián)史料巨豐(彌勒、白蓮及明等諸教反元事),然地不偏天堂寨,事不離反元。后二聯(lián)實寫山物,是故章法有序。三江兄善讀史,下筆自成一家。歷史一旦還原,其慨殊深。
辯詞:幻公也會梅派點評技法。寫山物依然步步有史有慨,然史已不為眾人知,慨更向誰人道,此等僻油只能立此存照罷。
蝴蝶泉
風花雪月主城徽。百載名泉勢漸微。未識合歡樹猶在【1】,先疑多彩蝶何稀。滿池黃葉傷清影,一族金花振羽衣【2】。游客似溫霞客夢,枇杷終較管簫肥【3】。
【1】合歡樹,當為泉邊一景。
【2】指五朵金花事,亦指白族女子。
【3】“枇杷不是此琵琶,悔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jié)果,滿城簫管盡開花。”結(jié)尾由此生發(fā)。
幻廬:頷聯(lián)先悵此泉徒有虛名,乃申頸聯(lián)蒼涼凄愴之感,金花清影,尤見其美。而至尾聯(lián)欲翻前人因嘲誤筆打油一詩,終覺嚼時牽強少味。
紅記:主城徽,白話語感,掌柜作詩不曾諱此。蝴蝶泉名早不符實,故油味一氣順下,結(jié)聯(lián)流水。
辯詞:此章成于十余年前,時游云南諸名勝所作大多油味十足,諷其“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之舉,一族羽衣非關(guān)音樂,不過是為了肥其可食,故有尾聯(lián)之謔。紅總純油之論確。亦是核桃之外物。
崇圣寺
蒼山暮色霧新濃。三塔巍巍鎮(zhèn)萬峰。緣水影陰開佛國,或云寺院蘊天龍【1】。觀音終被鐵蹄絕【2】,避位惜無神劍蹤【3】。試問今崇誰一圣,紛紛游客說金庸。
【1】指金庸小說《天龍八部》
【2】指蒙古侵宋事,先滅大理后依山沿江而下。
【3】指《天龍八部》六脈神劍。
幻廬:南詔一史,歸入金庸,說部史乘,亦史亦戲。
紅記:寺廟規(guī)模宏大,信奉觀音。掌柜善借,借對借事借人。旁人讀之必訝:分明無厘頭也。然前半狀景,言寺廟之巍峨。三聯(lián)借小說事發(fā)揮,六脈神劍尚在,寺廟安能絕于鐵蹄乎?一結(jié)順勢而下,今圣已無,獨查大俠勉力而為。或有余韻,讀者自明。
辯詞:亦是純油,略多史,依史涉戲,歸于金庸一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