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聆聽了北大博士田玉老師的一堂作文課,受益匪淺。田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總能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讓人感受其“導”的魅力。 一、游戲激趣 師:今天,田老師從北京來到你們姜堰,給大家?guī)砹艘环菪⌒〉亩Y物。 (生個個伸長脖子看著老師手里鼓鼓的黑色袋子,當看到老師抓出一把小橘子時,又失望了) 師:我們來做個傳橘子的游戲,把這些禮品送到每個人手中。(生興趣盎然,人人坐.直身子,躍躍欲試)我們這兒有八個小組,每組六個人?,F在分給每個小組六個橘子,傳橘子時每人要留一個橘子給自己,其余的橘子向后傳,咱們比比哪個組傳得快,取勝的小組可以先嘗。 評析:玩,是孩子的天性。做游戲符合孩子們的特點。這樣輕松的氛圍,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試寫初評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手中的橘子,然后寫一寫,給你們5分鐘時間,看誰寫得好。開始! (生邊觀察邊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寫作中) 師:時間到。請第一個寫好的同學讀一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發(fā)表意見。 生:橘子小小的,圓圓的,還沒有我的拳頭大呢!它的皮黃澄澄的,很粗糙,上面布滿了小孔,真像一張漂亮的臉蛋上長滿了小豆豆。 師:寫得太棒了!棒在哪兒呢? 生:他寫了橘子的大小、形狀、顏色。 生:寫橘子外皮時,運用的比喻很形象。 師:他這段話里哪個詞用得不夠準確? 生:“小孔”是小洞的意思。橘子皮上沒有小洞,用“小疙瘩”更準確些。 評析:教者注重讓學生學會評價,既要善于發(fā)現別人寫得精彩的地方,也要指出別人寫得不夠好的語言 師:其實,光觀察橘子的外皮途不夠,果肉也同樣值得一看,因為里面的世界更精彩!有誰寫了果肉的,請站起來讀一讀。 生:剝開橘皮,就露出細嫩的橘瓣,它們像親兄弟一樣緊偎在一起。 師:你是怎樣剝開的?橘瓣兒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它們怎樣緊偎在一起?大家剝開看一看。 評析:教者有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抓住契機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生:迫不及待地剝開。 生:小心翼翼地剝開。 生:橘瓣兒是月牙形的。 生:他們肩并肩、手拉手,像親兄弟一樣緊偎在一起。 師:說得多好??!其實把文章寫具體并不難,你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就行了。還有寫果肉的嗎? 生:看到黃澄澄的橘瓣兒叫人直流口水,我情不自禁地掰一個放-進嘴里,酸溜溜、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師:你的味覺真不錯,品嘗到了橘子的酸甜味兒。除了寫橘子外形、I顏色、味道,還有寫其他方面的嗎? (生面面相覷,沒人舉手) 三、具體指導 師:現在大家把橘子拿起來放到耳邊聽一聽,聽到了什么? 生:我什么也沒有聽到。 師:再仔細聽聽。 (大家又認真地聽起來) 生:我聽見橘子說:“小朋友,請不要吃我,那會疼死我的。” 師:你能感覺到橘子的疼痛,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生:我仿佛聽見橘瓣兒在說:“小朋友,我在里面悶死了,快給我開門,讓我出去透透氣,看看外面美麗的風景?!?/FONT> 師:你真是一個愛美的孩子。你的思維已屬于中度思維了。 生:我好像聽見橘子說:“我們有這樣漂亮的外形,甜美的果肉,這都要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農民伯伯?!?/FONT> 師:很不簡單。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的思維已屬于深度思維了。(生紛紛舉手,爭相發(fā)言) 評析:教者創(chuàng)設聽橘子說話的情境,培養(yǎng)了學生快樂的寫作情感,加上老師的夸獎,以及學生對橘子的喜歡,這些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真是情動而辭發(fā)。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摸摸橘子,說說手感怎樣。 生:橘子既不像蘋果那樣光滑,又不像草莓那樣粗糙。 生:橘子摸上去像爺爺那粗糙的手,又像松樹的皮。 師:手感不錯,再向深度思考。 生:摸著橘子坑坑洼洼的外皮,我感覺到了橘子的堅強。 師:給他掌聲,這是深度思維。你怎么感覺到橘子的堅強? 生:橘子外皮的坑坑洼洼,是它和風雨、烈日頑強斗爭時留下來的:痕跡。 生:摸一摸橘子,我感到無比溫暖,我們一家就像橘瓣兒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和睦相處。 師:說得太好了!我們中國人民:也像橘瓣兒一樣,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努力進取。 評析:教者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親和力的笑容為課堂營造了一種精神振奮的基調,學生受其感染,始終洋溢著熱熟而飽滿的情緒。學生積極地思考,踴躍地發(fā)言,形成了一種活潑向上的課堂氛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習作過程充滿了生命活力。 師:我們來聞聞,能聞到什么味道嗎? 生:我聞到了一股酸甜味兒。 生:好香啊!我聞到了一股清香。 生:我聞到了田老師手拿過橘子的味道。 生:我聞到了農民伯伯辛勞的汗水昧兒。 生:啊,一股清香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了。 評析:田老師充分利用課堂中出現的生成資源服務于教學,用幽殷談諧的語言把即時生成轉化為教學的“新亮點”。 四、再寫互評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應該怎樣觀察事物嗎? 生:觀察事物時不僅要認真看,還要仔細聽、摸、聞、嘗。 師:對,要調動各種感官共同參與觀察?,F在,同學們再來寫橘子,肯定會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具體了。寫時注意分小節(jié),開始吧。給你們15分鐘時間。 總評:一節(jié)課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始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組織課堂教學,從鼓勵、贊揚學生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富有啟發(fā)性的情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高度的興奮狀態(tài)。于是,學生內在的生活儲備被激活,表達的欲望被喚起,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自然而然地流尚出來。 這節(jié)課給了我們兩點啟示: 1、作文往深處想,老題材也能寫出新意來。 橘子是很平常的寫作素材,學生無非從橘子的形狀、大小、頗色、滋味幾個方面去寫,平平淡淡,沒有新意。但是,經過田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讓學生抓住橘子的特點、本質,深入、徹底地觀察,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思維活躍了,學生聽見了橘子豐富多彩的語言,摸出了橘子給人帶來的多種感覺,聞到了橘子各種各樣的味道。學生快速捕捉到了習作的靈感,說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了有新意的習作。 2、把作文知識傳授貫穿在教學情境中。 田老師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盡量把作文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訓練演示成為情境.使學生在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中習得知識與技能。在指導寫果肉時,田老師一邊讓學生剝橘皮觀察,一邊指導學生如何把事物寫具體。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問題法”—寫具體的絕招??撮僮?、聽橘子、摸橘子、聞橘子、嘗橘子的觀察方法也在不經意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自《小學教學》語文版2009年第12期。作者單位:江蘇姜堪市三水學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