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古籍的人,經(jīng)??吹揭恍┕偶凶觥罢戮洹?,如《四書章句》、《楚辭章句》等。那么,這書名最后的“章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章句是古籍注釋的一種方法,源于漢代。章句,即'離章辨句'。漢代學者解釋經(jīng)書,往往在訓釋詞義以外,另外再串講一下經(jīng)文的大意,他們把這種“分章析句”解說大意的方法叫作章句。近人劉師培在《國學發(fā)微》中說:'故、傳二體,乃疏通經(jīng)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體乃分析經(jīng)文之章句者也。'這說明了 '傳注'和'章句'的區(qū)別。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所載章句不少,但流傳至今的只有東漢趙歧的《孟子章句》和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 下面摘錄趙歧《孟子章句》中的一小段,讓大家了解一下章句的體例。 《孟子·梁惠王篇》中原文有一段是'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以利吾國乎?'其后趙歧的《章句》時如此注釋的:'曰,辭也。叟,長老之稱也,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至魏,故王尊禮之。曰:父不遠于千里之路而來至此,爾將有可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上面一段中從'曰,辭也'到'猶父也'是對重點字、詞進行釋義;而從'孟子去齊'往后是用當時的語言串講整個句義。 章句本來是古籍注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不僅注釋詞義,而且還說明句意,分析句法甚至辨明文章結(jié)構(gòu)等。但是,后來有的章句連篇累贖,不能說明問題,以至于造成'通人惡煩,羞為章句'(見《文心雕龍·論說篇》)的不良影響,被斥為“章句小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