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五心有人說佛家不講境界,因為境界總是有邊的。其實佛家不是不講境界,而是講無邊的境界。有了一顆禪心,你就可以心空萬物,境界無邊。 慈悲心 明朝末年,張獻忠濫殺無辜。每攻下一座城市,就把城內居民殺個精光。一次,他的部下李定國攻下一座縣城,又要按慣例屠城。這時城里的破山和尚挺身而出,懇求他不要再屠城。李定國令人擺上羊肉、豬肉,甚至還有狗肉,對破山和尚說:“你出家人只要吃了這些東西,我就封刀留人。”沒想到破山毫不猶豫,拿起肉就吃,還邊吃邊說:“老僧為萬千生靈,何惜如來一戒!”李定國信守承諾,封刀留人。 平常心 有人問睦州和尚:“我們每天都要穿衣吃飯,真夠俗的。怎樣才能超脫這些呢?”睦州回答說:“穿衣吃飯。”那個人的問題是想擺脫平凡的生活,睦州的回答,就是讓他從平凡中求不平凡。因此佛家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迷的時候是生死煩惱,悟的時候就是菩提涅槃。平凡中有偉大,這就是禪的開悟。 再瞧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禪師的答問錄: 問:和尚修道,怎樣用功? 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問:但是一切人都這樣??! 答: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盤算;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 清凈心 一天,蘇東坡覺得自己的佛學修養(yǎng)大有長進,就寫了一首詩談自己達到的境界。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意思是任何外在的刺激都不能使我動心。 蘇東坡吟著這首詩很得意,就派書童給佛印送過江去。佛印看了之后,立即在上面題兩個字:“放屁。”蘇東坡看到后大怒,立刻坐船過江,要向佛印討個說法。佛印不在廟里,但給他留了個字條。蘇東坡一看,上面寫著十個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笔裁窗孙L吹不動,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 自由心 唐朝溫州比丘尼玄機拜訪大名鼎鼎的雪峰禪師。 雪峰問她:“從何處來?” 玄機答:“從大日山來?!?/span> 雪峰問:“怎么稱呼?” 玄機回答:“我叫玄機。” 雪峰又問:“每天織布多少?” 玄機回答:“一絲不掛。” 話到這里,玄機認為雪峰的問題很無聊,自己的回答卻很有禪意,看來這個雪峰也不過是徒有虛名。于是說聲告辭,往外便走。雪峰呢,也不挽留,只是望著玄機的背影提醒:“您的袈裟拖到地上了!”玄機連忙回顧身后。雪峰微笑:“好個一絲不掛!” 自然心 蘇東坡有首《觀潮》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余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錢塘大潮,都是天下人向往的壯麗風光。沒有領略廬山煙雨,沒有觀賞錢塘大潮時,千般遺憾,萬般向往。等到見過廬山雨,看過錢塘潮,心境呢,絢爛至極歸于平淡。沒有了心靈躁動,沒有了胡思亂想,你對這大自然的天工造化,卻有了深情的默契和領悟。禪的自然心,體現(xiàn)為人生的順其自然,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來源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開講》中華書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