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六味地黃丸估計喜歡中醫(yī)的讀者都知道,這個方子最早出自宋代醫(y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一開始是給患兒用的,后來經過多位中醫(yī)專家的改良之后成為很多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滋補藥品,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中藥中的明星產品。這種藥的最大特點是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疾患的治療。 那么,人體的穴位中哪一個穴位跟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最為接近呢?它就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藏在我們腿內側的復溜穴。 這個穴位還有個別名叫做昌陽。大家顧名思義,昌指的是昌盛繁榮的意思;陽指的就是陽氣。昌陽的總體意思就是指腎經陽氣在此變得繁榮昌盛。 復溜穴還有一個地位比較特殊,因為它是腎經的母穴。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主骨生髓通于腦,外榮于發(fā),開竅于耳和二陰。但是我們提到腎有問題的時候,都會說腎虛了,這個虛一個指的是陽虛,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另一個腎陰虛卻不太被人關注,實際上,腎之陰水更易于虧耗,大家想一想,沒有陰哪有陽呢? 明代著名醫(yī)家張景岳曾指出,“善治陰者必于陰中求陽,善治陽者亦必于陽中求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按照中醫(yī)“虛則補其母”的治療理念,作為腎經的母穴,對于腎陰虛,證見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遺精早泄,咽干顴紅,舌紅少津無苔等患者最適合按摩這個穴位。 取穴時,患者應正坐或者仰臥。復溜穴位于人體的小腿里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操作方法 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拇指腹按壓在復溜穴上,按而揉之,局部產生酸、脹、痛感,再屈伸踝關節(jié),加強指壓的感覺,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兩側交替進行,約10-15分鐘。每日2~3次。 (圖片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