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維坦按:估計一說食人花,很多人立刻聯(lián)想到了外型十分驚悚的大王花(Rafflesia,又叫萊弗士花,霸王花),這種植物沒有根莖和葉子,也不進行光合作用,屬于寄生植物,平時就像菌絲那樣躲在宿主體內(nèi),除非它開花,人們才會注意到它: 巨花魔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和大王花一樣,都是以惡臭聞名——不過,這些家伙并不是時時刻刻都散發(fā)著尸體一般的臭味兒,只有到了需要昆蟲給它們傳粉的時候才會發(fā)出。 文/Jessie Guy-Ryan 譯/石煒 校對/圖靈4.0 原文/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why-are-so-many-corpse-flowers-blooming-at-once 植物學(xué)家給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釋,但別指望科學(xué)能提供一切答案。 7月30日的英國《衛(wèi)報》報道的紐約植物園食人花開放的消息(首次在1939年開放)或許能喚起人們的回憶,但這遠不是故事的全部?!度A爾街日報》說,今年美國有超過一打食人花同時開放了。 這到底是怎回事? 巨花魔芋 巨花魔芋(學(xué)名Amorphophallus titanum,俗稱“食人花”,“尸花”,“泰坦魔芋”)的確是非常獨特的植物。英國的皇家植物園的邱園(建于18世紀位于倫敦西南部的泰晤士河南岸),在1889年培育出了第一株食人花,這種植物體型龐大,且能散發(fā)出植物界中最惡臭的氣味。食人花散發(fā)的惡心氣味,成分復(fù)雜,味道類似于“林堡軟干酪”、“腐肉”、“嘔吐物”等等,科學(xué)家努力地確定了各種成分,也是“尸花”這一惡名的由來。人們認為其臭味是用來吸引靠腐肉和糞便為生或孵化后代的昆蟲為其傳粉。幸運的是,《華盛頓郵報》說制造這樣的氣味需要大量能量,“氣味往往是一陣一陣的,襲來如海嘯。”換句話說,即使惡臭是巨花魔芋的標志,但大多數(shù)來紐約植物園的游客不一定碰得到。 為避免食人花的惡臭,有的觀賞者甚至戴上了口罩 如果專程探訪食人花但聞不到惡臭讓你失望的話,好消息是,根據(jù)《衛(wèi)報》,大量食人花即將在華盛頓,印第安納州的布隆明頓,佛羅里達的薩拉索塔開放(或剛剛開放)。在此前是在芝加哥,伊利諾伊的查爾斯頓和佛羅里達冬季公園市開放。威斯康辛大學(xué)在1889年到2008年一共追蹤記錄了157次食人花的開放,這一年間食人花的確開放得不尋常。 事實上,如此多的開花量讓植物學(xué)家迷惑,就像紐約植物園的馬克·哈卡多安告訴《華爾街日報》,“不少人表示,真奇怪,這么多的花是怎么一下子開放的?” 植物在同一時期開花有利于交叉?zhèn)鞣?,特別是那些成熟極慢的植物。但植物學(xué)教授丹尼爾·詹森告訴《華爾街日報》,這一解釋對食人花并不適用。這種植物生長在蘇門答臘的熱帶叢林里,在野外比較稀少,它們的傳粉昆蟲也不會跑很遠(不像蜜蜂)。詹森說,這些在美國的食人花來自同一批種子,彼此是近親,也可能遵循著相同的開花模式。 這種說法的證據(jù),如《華爾街日報》所說,同期開花的植物種子是2002年到2008年來到美國,那些年美國的溫室和植物園中的食人花數(shù)量激增。不幸的是,這批植物最初的來源無從查證,所以“近親”理論不容易得到驗證。 當(dāng)然,據(jù)《華盛頓郵報》,食人花的廣泛存在本身就是這種現(xiàn)象解釋?!皬娜澜绶秶鷣碚f,食人花開花變得非常常見,植物本身吸引了成千上萬花錢來的游客?!睂χ参飯@來說,培養(yǎng)植物以吸引游客是非常合理的,于是更多的食人花培育在一種被控制、被觀賞的環(huán)境中,因此也有了更多的開花記錄。 食人花的生長過程圖 千萬別在這看似合理的解釋面前止步。英國邱園宣稱,在他們的溫室中,“食人花開花非常普遍——在這6年里我們看到的開花次數(shù)是過去120年中的3倍!”考慮到我們對描述該復(fù)雜氣味有強烈的興趣——巨花魔芋在的字面意思是“巨大,畸形的陰莖”(這名字對于植物實在不堪),或許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食人花的集體開放是想給我們上一堂氣味濃郁的課? 美國植物園中散發(fā)著惡臭的食人花 |
|
來自: 梅子雨1 > 《創(chuàng)意、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