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說:“唉,我兒子連開幕式都不看,奧運第一天中國沒有奪金也不知道?!?/span>那邊講:“是啊,是啊,晚上看電視時我孩子都不看奧運新聞,凈玩手機。” 
▲截止8月9日11:25,奧運獎牌榜
反正,大致的意思我翻譯一下,就是:這屆人民不行啊,竟然不關注奧運,不關心國家榮辱。的確,我們都感覺這屆巴西奧運會關注度明顯下降了,尤其是年輕人,你問他這屆奧運火炬、奧運吉祥物長啥樣、現(xiàn)在中國有多少獎牌、排第幾位,準一臉懵圈。難道是他們對體育不感興趣?或者他們不愛國?當然不是。其實啊,在我看來,他們不是不關注,只是關注的渠道以及關注點不一樣了而已。首先,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來源于移動端,而且更加碎片化。
跟60后、70后不同,年輕人可不會乖乖呆在電視機前看直播或轉(zhuǎn)播。他們活躍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還有各種各樣的視頻網(wǎng)站中。
就說開幕式吧,別指望年輕人在周六的早上7點鐘爬起來看直播,但他們會選擇癱在床上,然后通過微博微信看各種gif動圖。
其次,年輕人喜歡有趣的、富有人格化的信息,更關注人本身。
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不少奧運明星,而且都有著自己的社群基礎,比如人氣王孫楊、小鮮肉寧澤濤,以及有著“泳界段子手”之稱的傅園慧。
就說說傅園慧這個90后的小菇?jīng)霭?,年輕人并不關心她有沒有得金牌,而是被她的逗逼風格所圈粉。
她的采訪視頻一經(jīng)發(fā)出,就炸出了一大堆“沉睡中”的、看似不關心奧運的年輕人,這也讓她的微博粉絲在一天內(nèi)從十幾萬暴漲到了124萬。

▲傅園慧,洪荒少女丨有保留嗎?沒有,我已經(jīng)用盡洪荒之力啦
最后,年輕人說“不關注體育”這個鍋我不背。說到底,是他們的需求越來越細分了。
當越來越多的人將體育單純視為興趣時,所謂的獎牌輸贏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相對應的,他們更關注一些特定的、細分的體育項目。
奧運相當于個大雜燴,不是體育迷的往往就好這口,但如果真的是體育迷,反而會只去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就說這次奧運會開幕式吧,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可是花劍運動員雷聲。如果你沒聽過也很正常,在此之前,中國代表團的奧運會開幕式旗手來自中國男籃的比較多。其實早在四年前的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上,擔任旗手的也是冷門項目的運動員——即帆板項目的徐莉佳,還有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旗手則是賽艇運動員金紫薇。誠然,最熱門、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有大量關注者,但相對冷門的項目也有很多消費者,也同樣值得被關注和投資。商家的機會,恰恰就在這里。2008年奧運那會,耐克的對手阿迪達斯獲得了奧運會贊助權(quán),為10萬名奧運工作人員和中國代表團提供服裝和鞋。那耐克是咋應對的呢?它采取了“分類進攻”的方式,將自己的產(chǎn)品重新按照運動類別劃分,然后進行精準營銷。比如只抓住兩個王牌明星資源——也就是劉翔和姚明,圍繞他們進行個性化、全方位地營銷,去吸引相應的粉絲。

▲2008年劉翔因傷退賽,耐克更改廣告詞
再比如贊助中國單項運動的運動隊和運動員,主要是田徑項目,以及“小輪車”這種冷門到不行的項目。
你猜這細分需求和精準營銷的做法,最后的結(jié)果怎么樣?數(shù)據(jù)顯示,那一年,耐克中國的銷售額竟然增長了70%,第一次突破10億美元,耐克也因此成為那屆奧運會上最大的贏家。總之,普通人看奧運可能看的是賽事的精彩程度和奧運精神;但作為企業(yè)家看奧運,也可以去關注背后的消費商機和用戶特征,你說素不素?在前面,我簡單總結(jié)了現(xiàn)在年輕人面對奧運會時,有3大特點,其實這些特點早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很明顯了,而且不僅表現(xiàn)在熱點事件的關注上,也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商品消費上。所以,我經(jīng)常說企業(yè)在做營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3點:
一是要重視移動端營銷;
二是可以嘗試品牌人格化和社群營銷;
三是要懂得細分需求。
我相信,當營銷的方向正確了,我們就能真正使出我們的洪荒之力,一起去應對時代的變遷、用戶的變化。
--------END--------
有小伙伴問:能不能投稿吖?
我告訴你: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