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上古時代,我們大多數(shù)人出現(xiàn)在腦海之中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黃帝、蚩尤等神話傳說之中的人物,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確,所謂的神話很多時候都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那是先民在口口相傳之中無形之間就摻雜了很多額外的東西進去的。我們必須要明白,真正的歷史恐怕與神話傳說完全不同,所以恐怕我們要將那些發(fā)掘出來的原始文明與神話時代的人物一一聯(lián)系起來,呼風喚雨的神話人物可能也不過是我們所看到的史前部落之中的巫師或者是領袖而已。神話傳說固然瑰麗神秘,但是真正的歷史卻更加的動人心魄。 上古先民在蠻荒的大地上刀耕火種,篳路藍縷開創(chuàng)出一個鮮活長久的文明,他們是在野蠻的大地上艱難求生,而不是舉手投足就上天入地、移山填海的輕松寫意,他們生活過的痕跡保存在大地上,成為了一段難以抹去的歷史。我們今人在發(fā)掘出這些歷史的痕跡之后,能做的就是將這些歷史的痕跡保存起來,讓后代子孫觀摩學習,讓他們看到先民到底是怎樣進步怎樣生活的。所以很多的史前遺跡上都建立起了博物館,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
1953年春在灞橋火力發(fā)電廠施工中偶然的發(fā)現(xiàn)讓這個新石器時代,讓這個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聚落遺址重現(xiàn)人間。說起半坡遺址,可能很多人早十分的熟悉,不論是從教科書上還是從各種介紹史前文明的書籍長篇累的介紹之中我們都能夠看出半坡文明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文明遺跡。坐落在西安東郊半坡村的這座史前博物館1957年就已經建成,在那個新中國剛剛成立十幾年的時節(jié),一切百廢待興,我們還是對這座史前的遺跡體現(xiàn)出了相當?shù)闹匾暋?/p>
盡管已經有很多書籍,詳細的介紹過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在敘述一遍,半坡文化是一個母系社會殘留的村落遺址,也是對中國上古時代歷史考證的重大發(fā)現(xiàn)。因為時間過于久遠,也沒有文字記錄,如今我們只能通過遺址的發(fā)掘來慢慢的還原當時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博物館在還原歷史面貌的方面下了很大的心思,除了那些史前文物的展覽之外,面積廣達三千平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區(qū)便是博物館所盡力還原出的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里我們完全可以看到,先民原始而樸素的生活方式,他們雖然相當?shù)穆浜?,但也已經能夠建造出房屋、地窖、甚至是灶坑已經公共的墓地,這在同時期的世界上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文明了。其中墓地的營建更是讓人不由得驚嘆先民的智慧以及生活藝術。
面積大約四千五百平方米的陳列館之中擺放著各種先民所使用的生活工具,不僅僅是經過細致打磨的石器。其中還有大量的彩陶制品,這些畫面精美傳神,涂著色彩的彩陶更是讓人隔著玻璃展柜就能感覺到一種自然純樸的美感,這是現(xiàn)代的都市生活永遠無法傳遞個人的感受。那些簡單的生產工具,從每一道打磨的痕跡之中都透露出一種歲月沉淀的韻味,讓人流連忘返,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墓地上專門放置的翁罐更是完美的體現(xiàn)出了先民樸素的生死觀念:人死后,尸骨會放置在翁罐之中,在其上還會放置陶盆,陶盆上面會特意掏出小孔,讓人的靈魂可以隨意的進出。很多時候,我們恐怕會將先民與那些茹毛飲血的野獸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事實卻向我們揭示這先民的文明,他們和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已經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不論是房屋的營建還是生活所必須的瓦罐器皿的制作都是飽含著生活智慧。今天中國的很多傳統(tǒng)的生活風格都是從半坡遺址之中一脈相承下來的,比如房屋建造中中國人特有的土木建筑就能從半坡遺址之中找到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半坡遺址發(fā)掘之時中國還處在相當落后的一個生活水平上,但是如今的半坡博物館卻已經煥然一新。不僅有著郭沫若先生的親筆題詞,而且從其裝飾的風格來看都是極為貼近古人生活的,那與原始村落并無二致的大門,以及正在汲水的女子石雕都以非常樸素寫實的手法還原了半坡人的生活面貌,讓千年以后的中國人可以清晰地看到祖先當年是怎樣艱難生活的全貌。這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希望有機會的話,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能到半坡博物館中去感受先民的智慧,去滌蕩自己的心靈。
文|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