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看似平常的雞毛撣子一旦進過皇宮 為皇城清掃過塵土 那身價自然就不一般了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進過皇宮的 “津門蔡氏貢撣” 在我們的印象中,雞毛撣子可能是除塵掃灰的必備神器,抑或是童年記憶中“啪啪作響”的傷痛……但在心靈手巧的津城老藝人手里,毫不起眼的雞毛撣子卻成為藝術(shù)珍品,而且還成為天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2006年一部《行走的雞毛撣子》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這部劇也正是改編自津門貢撣的蔡氏家族的故事。劇中的“墨龍”撣傲氣凜然,“玉兔”撣靈動飄然,“火駒”撣颯爽不羈,讓人們認(rèn)識到了雞毛撣子除了是除塵清潔的工具外,竟還是如此難得的收藏裝飾品。 雞毛撣子在我國已有4000年的歷史,古時候就是鎮(zhèn)宅辟邪的象征,放在瓷瓶中取“平(瓶)安吉(雞)祥”之意。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雞毛撣子輕柔不沾灰,才逐步應(yīng)用在打掃中。清朝是雞毛撣子的鼎盛時期,而蔡氏家族是專門為皇宮制作撣子的,“津門蔡氏貢撣”因而得名。 自清朝末年,大興縣黃村人蔡錫九專門為皇宮制作貢撣,1884年為慈禧太后大壽扎制99把貢撣作為賀禮,蔡氏家族憑借好手藝,一把撣子獨步天下。民國后期蔡家遷往天津,現(xiàn)如今津門蔡氏貢撣在天津南開區(qū)古文化街安家落戶。 在古文化街上,這個門口立著近兩米高雞毛撣子的店面,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店內(nèi)鱗次櫛比的排列著一把把長短不一、顏色各異的雞毛撣子,這就是津門蔡氏貢撣第四代傳人——蔡成浩老先生的店。 民國時期前,蔡氏家族曾一度停止制撣,但是這門手藝卻從沒有斷。蔡成浩開始接觸撣子制作的時候才13歲,很不喜歡制作撣子過程中的臟、累、煩、以及難聞的氣味。制撣子到蔡成浩父親這一代就已經(jīng)不受關(guān)注了,可是作為獨子,蔡成浩不得不肩負(fù)起這個傳承的責(zé)任。蔡成浩老先生說:“我們家的祖訓(xùn)就是“允許不干,不許不學(xué)”!就是這句看似簡單但是堅定無比的話讓這門手藝流傳下來,15歲的蔡成浩正式隨父親學(xué)習(xí)扎撣技藝,一年后已經(jīng)能夠扎制高檔的貢撣。 這傳承的手藝和精美的貢撣,光耀了津門,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名聲大了,人氣高了,手藝人卻絲毫沒有“膨脹”,撣子的品質(zhì)依舊為人稱道。 執(zhí)一把撣子,手一抖,整個撣子上的羽毛就跟著簌簌地顫動,光亮靈動,它仿佛就這樣活了,當(dāng)然我們都知道,讓這撣子擁有“生命”的不是我們,而是制撣的手藝人。 做雞毛撣子最關(guān)鍵的材料當(dāng)數(shù)雞毛,一把好撣子自然要有好的雞毛。津門蔡氏貢撣的原料都來源于河南最大的羽毛基地,宰雞時把雞頭撥過來,殺完放血,血差不多放盡了的時候,雞毛就會乍起來,這時第一把從尾巴根拔出去,第二把是后背,第三把是脖子,所謂‘雞毛打三把毛’就是指這三把。制成一把小撣子至少要上百只標(biāo)準(zhǔn)散養(yǎng)公雞才能收集到顏色相同質(zhì)量優(yōu)等的羽毛,而一把大撣子則要成千上萬只雞。
從挑選雞毛、藥物洗水、穿結(jié)晾曬,到后來的二次篩選、蒸餾去味、消毒定型,每一把撣子都是經(jīng)過18道工序才得以制成。 據(jù)蔡老先生說,現(xiàn)在一般的撣子用的都是兩年就成熟的雞毛做得,而稍微高級一點的就會用三到四年成活的雞毛。這樣的毛更長,做出來的樣子也更漂亮每一根雞毛都是制撣人親手從上千萬雞毛中精心挑選出的“佼佼者”,“模樣身材”都只相差毫厘,這樣成品才顯得更加和諧完整。 成品撣子藤桿和扎制撣子的雞毛根部要垂直,乍一看,就像長在雞脖子上一樣,而雞毛的尖端和藤桿必須平行,這樣扎制的撣子才能層次鮮明。如此綁制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相當(dāng)難,市面上有冒充者,往往愣是使勁兒掰雞毛,讓其與撣子成90°,結(jié)果傷了雞毛的根,稍一抖動,雞毛便漫天飛舞。別看只是一把雞毛撣子,往那兒一立代表的也是一種精氣神兒,昂首挺立,精神抖擻。 正宗的津門蔡氏貢撣的撣毛是層次分明的。您把手伸進撣毛中摸,每一層都是整齊有序的,絕對不會錯亂。每層雞毛都清爽垂順,一拿起來“呼扇呼扇兒”的,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在桿上了,但是撣子上的雞毛仍然像在雞身上一樣十分精神且有活力。 無可厚非,制作貢撣是一門手藝活。用蔡老先生的話說,手藝和藝術(shù)還是有區(qū)別的。做藝術(shù)講究天分和悟性,做手藝就是竅門和苦練。因此做一個傳承的手藝人是非常辛苦的,吃得了苦還要耐得住寂寞。不僅要在高溫下忍受碎絨、飛塵,在綁制的過程中也全靠臂力和膀力,一小時之內(nèi)就猶如掂著10多斤的東西不松手。不論做多大的撣子都要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斷,有時候連飯都不能吃,這份辛苦不是誰都能承受的。這門手藝本身工本高、利潤低,如果不是心里能有一份堅持,可能很容易就放棄了。要是去追求速度,大批量生產(chǎn),那也就失去它本身的珍貴意義了。 來了天津除了津門三絕,您真的不妨選一把精致的貢撣帶回去。每一種撣子都有其獨特的含義,黑色的“墨龍”撣鎮(zhèn)宅辟邪,白色的“玉兔”撣去病保平安,黃色的聚財,紅色和彩色的表吉祥,適合婚慶……再看那撣下的精美把手和下面精致的玉墜,每一把雞毛撣子巧奪天工,渾然天成,絕對是走親訪友的最佳選擇。許多收藏協(xié)會也慕名而來,希望能夠一睹津門貢撣的絕佳風(fēng)采。這把雞毛撣子就像一張“天津名片”,是天津文化工藝的有力代表。 天津人講究愛琢磨,從來不干“糊弄人的活兒”,這也就是天津多產(chǎn)精美物件兒的最主要原因??茨枪盼幕稚详惲械囊环蜩蛉缟臈盍嗄戤?,一排排精致巧妙的魏記風(fēng)箏,還有一個個惟妙惟肖的“泥人兒張”……都是津門匠人的手藝和精神的凝結(jié),值得追捧也擔(dān)得起美名。 ![]() 天津總是用她的多彩 詮釋什么是真正的“地大物博” 天津匠人們也一直用自己的匠心獨運 裝點這這個城市的底蘊和氣質(zhì) 來天津旅游吧 欣賞這份獨到的魅力 賞美景天天樂道 品文化津津有味 原創(chuàng)|小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