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贊臣方
【辨證】衛(wèi)陽(yáng)不固,肺氣不宣。 【治法】扶正祛邪,宣肺通竅。 【方名】辛黃湯。 【組成】薄荷(后下)3克,防風(fēng)4.5克,桔梗4.5克,辛荑花4.5克,黃芪9克,白術(shù)9克,牛蒡子9克,百合9克,南沙參9克,北沙參9克,蔞皮根9克,前胡6克,石菖蒲2.5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干祖望方
【辨證】氣虛。 【治法】益氣角表,抗過(guò)敏止涕。 【方名】劫敏湯。 【組成】黃芪10克,訶子肉10克,干地黃10克,烏梅10克,豨薟草10克,柴胡3克,防風(fēng)6克,蜂蜜(兌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浙江中醫(yī)雜志》載方
【辨證】脾肺氣虛。 【治法】溫肺宣竅。 【方名】劫敏湯。 【組成】黃芪10克,烏梅10克,訶子肉10克,干地龍10克,柴胡3克,防風(fēng)6克,豨薟草6克,蜂蜜(和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譚敬書(shū)載方
【辨證】肺腎虛寒。 【治法】溫補(bǔ)肺腎,祛風(fēng)散寒。 【方名】溫陽(yáng)散風(fēng)湯。 【組成】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細(xì)辛3克,蓽撥5克,烏梅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12克,白芍12克,蛇床子10克,鎖陽(yáng)10克,淫羊藿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五)《安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載方
【辨證】肺脾腎氣虛。 【治法】溫肺補(bǔ)腎,散寒通竅。 【方名】升陷塞流湯。 【組成】黨參10克,黃芪10克,白術(shù)10克,當(dāng)歸10克,補(bǔ)骨脂10克,山萸肉15克,生苡仁12克,辛荑花6克,炙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六)陳培方一
【辨證】肺脾氣虛。 【治法】補(bǔ)肺健脾利濕。 【方名】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組成】黨參6克,白術(shù)6克,茯苓10克,淮山10克,澤瀉6克,苡仁15克,蒼耳子10克,黃芪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七)陳培 方二
【辨證】腎陽(yáng)虛損。 【治法】祛風(fēng),補(bǔ)腎。 【方名】附蒼湯。 【組成】耳子10克,辛荑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桑寄生10克,杞子10克,酸棗仁10克,熟地10克,附子6克,防風(fēng)6克,當(dāng)歸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八)陳培方三
【辨證】風(fēng)寒侵?jǐn)_。 【治法】辛溫散寒。 【方名】荊防敗毒散加減。 【組成】荊芥10克,防風(fēng)6克,薄荷(后下)5克,蒼耳子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生姜2片,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九)《瘍醫(yī)大全》鼻炎方
【辨證】腎虛。 【治法】溫腎壯陽(yáng),通竅。 【方名】溫肺止流丹加減。 【組成】人參(燉服)10克,荊芥10克,細(xì)辛4克,訶子10克,桔梗10克,魚(yú)腦骨15克,甘草6克,胡桃肉10克,肉蓯蓉10克,金櫻子10克,蛤蚧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十)《家庭病必讀》方
【辨證】血郁。 【治法】通氣活血,通竅。 【方名】當(dāng)歸芍藥湯。 【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術(shù)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黃芩10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薄荷(后下)6克,辛荑花10克,蟬衣10克,干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