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 有四季青翠的山谷, 有恬靜安然的村莊, 還有,我喜歡的江湖氣。 …… - 莫干山 · 在雙橋 - 牽著愛的人和狗,度過這一生 Ada (點擊?播放動態(tài)圖片) 無論四季怎樣交替, 莫干山這幅深淺不一的綠色長卷。 總能把希望帶到你心里。 這里的山鄉(xiāng)生活,清靜卻不孤單, 我在樹上做了個巢, 攜家?guī)Э诘镍B兒會來。 我在門口擺了一籃子花, 尋香覓食的蜂兒會來… 還有,這兩個黏人鬼, 阿咪和小毛。 “我愛這雙橋的桂花香, 愛這兒的月兒圓; 我愛這雙橋的蛐蛐兒叫, 愛叮咚的小溪意纏綿....” 寫這首小詩的時候,是2015年的9月的一個夜晚,客人們都回房休息了,我獨自坐在皓月當空的院子里,記錄下這股內(nèi)心涌起滿滿的幸福感。 我是Ada,在雙橋的“老板娘”(因為還沒有老板...)。 2014年,是我畢業(yè)的第十年。過去十年里,因為工作,我走南又闖北。別看我個子小,但特別能吃苦,同事們都叫我“拼命三娘”。 開發(fā)市場,做培訓,帶團隊,我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工作,交出過在阿里最漂亮的成績單,唯獨沒有認真地去過我想要的生活。 一生就那么長, 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這是一個任何時候想, 都不會太晚的問題。
我喜歡樸素自然的東西,喜歡真誠的人和人性。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對土地對山林有著與身俱來的歸屬感。我要回到我的鄉(xiāng)村去,活在太陽底下,牽著愛的人和狗,度過平凡又熱烈的一生。 2014年9月,我做了一個改變我人生軌跡的決定,那就是離開職場,去開一家鄉(xiāng)村民宿。 踏進那個充滿愛恨的江湖,用全部的身家和俠義過生活,把生活過成全部的身家和俠義。 為了遇見那個讓我“一見鐘情“理想家園,我在莫干山尋找了四個月,地圖上每一條看得到的支線都被我走了個遍。 有次在路邊,看見一個外地人在問路,本地的種田大伯都不清楚的地方,我一聽便知道在哪個方向,該往哪走,簡直變成了個行走的莫干山活地圖。 轉(zhuǎn)眼,就到了深秋, 秋涼的風吹黃了萬物生靈, 莫干山的竹林卻翠綠依舊。 我走進了這個叫“雙橋”的自然村。 一片田野連著一個小山莊, 山腳下有兩棟農(nóng)民房, 倚著一片茂盛的竹林和潺潺的溪水, 門口還有兩棵500年的銀杏樹。 它幾乎有著我心中 對于民宿所有的美好想象。 我當下就決定要“在雙橋”, 種下我的理想生活。 想要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總是要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在打造雙橋的過程中,跨界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zhàn)是最大的困難。 從完全不懂怎么造房子,我到把設(shè)計、監(jiān)理、施工、軟裝、采購、人事、運營全部扛了下來。 1個月的設(shè)計,10個月的建造,回過頭想想,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正是因為不懂,我更是不能放過每一個小細節(jié),站在未來客人的角度,打造一個最適合山鄉(xiāng)生活的理想空間。 兩棟先后完成的兩層小樓, 共有十間客房,和自個兒的大院子。 每一扇窗戶都能倒映出眼前的竹海, 三人出行訂一間還是兩間, 是很尷尬的問題。 所以星空復式房,大床房里, 我們都貼心地多安置了一張小床。 木工師傅一個叫大喬, 一個叫小喬。 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圓潤又親切。 讓在雙橋變得柔軟,溫暖。 客房配置中央空調(diào)、地暖和暖氣片, 壁爐浴缸,實木地板采用無漆處理, 進口水洗棉布草采用人工洗滌和太陽烘曬, 可以枕著太陽的味道睡覺。 公共區(qū)域有兩個院子, 一個讀書吧,一個活動室, 以及陽光休閑吧。 沙坑,蹦床,小型游泳池,臺球桌... 一家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杯咖啡,一本書, 一片太陽,一陣雨水, 靜靜地學會和自然, 和自己相處。 與竹林連成一片的院子, 是我打造的蔬果樂園。 桂花樹,芭蕉葉,紫藤,凌霄…… 每個季節(jié)有著不同的色彩和果實。 在雙橋, 我稱它是一家手作品民宿。 從骨架結(jié)構(gòu)到內(nèi)飾軟裝, 大如廊、吧、床、柜, 小如廁紙架、紙巾盒、壁畫,地毯... 都出自工匠之手。 還有我從農(nóng)民家收來的木頭, 老繡花的布匹…… 他們看起來笨笨的, 但卻傳遞著生活的溫度和智慧。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險惡讓我變得更強大,江湖上的俠士與俠義精神,也讓在雙橋變得更有血有肉。 比如我的草莖灰墻面材料,用黃泥粉做顏料染色,就是來自一個網(wǎng)友的分享。 黃泥代替色漿, 天然染料,視覺舒適,永不褪色。 事實證明這種墻面非常適用山居生活, 吸濕吸音、環(huán)保又成本低廉。 后塢生活的王旅長、清境原舍的朱勝萱老師、法國山居的司徒夫先生、大樂之野的楊默涵等,還有很多莫干山第一代洋家樂的業(yè)主都來過我的工地,他們的指導和分享讓我少走許多彎路。 朱勝萱老師來我的院子,他說,菜園的設(shè)計關(guān)鍵,就是要把菜種好。 從當初要改變生活的決定,到今天“在雙橋”的發(fā)芽生長,已經(jīng)有近三千個客人在我的民宿度過假,還有央視、浙江衛(wèi)視等十余個媒體報道過雙橋故事。 它是理想生活的一個縮影。是健康的、自然的、有愛的、自由而美好的。 我真實地生活在這里,守護著這個純真簡單的小小世界。 莫干山是全國鄉(xiāng)村民宿的標桿,很多優(yōu)秀的同行都在不斷拓展新的項目,二期三期接踵而至。 雙橋因我的發(fā)心和手法,更適合做單體小店,民宿的產(chǎn)業(yè)升級除了量的疊加,還有更多在質(zhì)上探索提升的空間。 很多來到雙橋的客人說,“羨慕你過的生活,我也想過做這樣的事卻沒有你這樣的勇氣”我就說,在精神上擁有一家民宿,可以有更輕便簡潔的方式。
一生就那么長,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最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去生活,創(chuàng)造它,然后記錄它。所以我們歡迎你帶著熱愛生活的N種方式,和我們一起,在雙橋。 守著一方田園, 把生命放進大自然里。 現(xiàn)在,不用等到老了就可以, 活在當下,快樂至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