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后,為什么會遭劉禪持續(xù)29年的報復(fù)?2016-08-04 11:43 核心提示:諸葛亮在去世之前,曾上表后主,讓蔣琬任丞相。諸葛亮死后,后主卻廢除了丞相制。 一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圍繞為諸葛亮立廟一事,蜀漢朝廷進行了朝議,由于劉禪不從,使此事一波三折,直到諸葛亮病逝二十九年后,后主才迫于壓力,在沔縣立廟,并要求祭拜諸葛亮的活動都要在武侯廟中進行,其他民間私祭一律取消。 二 按道理,劉禪為諸葛亮立廟應(yīng)當(dāng)是順理成章的事。劉禪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給諸葛亮立廟,說穿了,也是一種報復(fù)。因此,諸葛亮和后主劉禪的關(guān)系,是充滿著猜忌和怨恨。這種君臣關(guān)系由以下原因造成。一、志向不同。諸葛亮年少時便有雄才大志,受劉備三顧后,制定了聯(lián)吳抗曹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 三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劉禪有兩種評價。其一是劉備托孤時,其二是出師北伐前。前者說劉禪智商很高,后者說劉禪“朱紫難別”(分不清聰明還是笨)。前者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寬慰,后者是諸葛亮對劉禪的客觀評價。至少可以肯定地說,劉禪充其量是一個普通人的水平。 四 后主劉禪在位共41年,本人未有尺寸之功,以致陳壽寫《后主傳》像是記流水賬一樣枯燥乏味。陳壽是三國蜀人,在蜀漢任職,蜀亡時其31歲。應(yīng)當(dāng)說他寫《三國志·蜀書》時,很多事是他親身經(jīng)歷的,他對后主劉禪的評價是:毫無主見和能力。 五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舞,旁邊的人都為他感到難過,而劉禪卻嬉笑自如,司馬昭對賈充說:人的無情,怎么會到這種地步,諸葛亮在,尚不能輔佐,何況姜維呢!可見,司馬昭對劉禪是多么的鄙視。劉禪既沒有遠大志向,更沒有明確政見,是一個過著驕淫奢侈生活的“官二代”。 六 有人說后主劉禪肚量大,有城府,能容忍。但是,劉禪的同父異母兄弟劉永,因為討厭黃皓,黃皓便在后主面前編造劉永的壞話,后主便疏遠劉永,甚至十多年不讓劉永朝見。由此可見,一個偏信偏聽連手足兄弟都難以包容的人,能有多大城府和肚量? 七 二、權(quán)利之爭。劉禪即位時,已年滿17歲,完全具備處理政事的能力,孫策15歲即隨父孫堅起兵討伐董卓,20歲轉(zhuǎn)戰(zhàn)江東,攻占六郡,立下赫赫戰(zhàn)功,奠定了孫吳政權(quán)的基礎(chǔ)。劉備白帝城托孤時,讓諸葛亮與李嚴(yán)共同治理蜀國。但諸葛亮違背了遺詔,獨攬蜀漢大權(quán)。造成這種局面是由于諸葛亮,懷疑劉禪的能力,對他不放心。 八 三、要求甚嚴(yán)。諸葛亮對劉禪像一位“嚴(yán)父”,甚至近乎苛刻。諸葛亮出師北伐,安排董允對后主嚴(yán)加管理。董允多次對黃皓進行批評,使黃皓十分害怕,不敢為非作歹。227年,諸葛亮北伐前夕,對后主劉禪所上的千古名篇《出師表》中透露出對劉禪的種種不放心,教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九 諸葛亮病逝后,劉禪發(fā)泄了心中不滿。諸葛亮在去世之前,曾上表后主,讓蔣琬任丞相。但諸葛亮死后,后主廢除了丞相制。在為諸葛亮立廟的問題上,后主劉禪則把這種不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先是以不符合禮儀為由,不同意立廟;后來又以諸葛亮級別不夠強烈拒絕;再后來又以影響劉備廟為由,堅決不從。一直到諸葛亮病逝29年后,迫于壓力,才下詔在沔縣(陜西勉縣)為諸葛亮立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