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國, 哪個省的人有我們廣西人愛吃粉?! 早餐吃,中餐吃、晚餐吃,甚至夜宵都吃 走在廣西的大街小巷 看到最多的美食店就是米粉店! 仔細數(shù)一數(shù),我們大廣西竟然有24種粉! 你們都吃過嗎? 一、南寧老友粉 老友粉已經成為南寧的標志性特色小吃,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都紛紛品嘗,老友粉是到南寧必吃的美食之一,老友粉口味鮮辣,湯料香濃,很多人喜歡吃。 關于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板十分掛念,便將精制面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面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事后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板,“老友面”由此得名并漸漸名揚八桂。 二、柳州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就是米粉配上螺湯的一種風味食品。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用的是干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 早在1983年以前,螺螄粉這個米粉的品種已經出現(xiàn)在柳州人的家里。地道的螺螄粉里應該找不到一粒螺螄或者螺螄肉,這點讓很多第一次接觸螺螄粉的朋友大為困惑。 其實所謂螺螄粉是指用螺螄熬制的湯煮粉,取其鮮味,而棄食螺肉。雖然螺螄粉里沒有螺螄,卻往往有炸豆腐皮,炸酥起泡的豆腐皮吸味能力很強,在湯里打兩個滾后,吸飽了鮮辣味,帶著一點酥脆感,吃起來非常過癮。在廣西的各種米粉中,螺螄粉是最辣的。 三、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桂林鹵菜粉最講究鹵水的制作,其工藝各家有異,香味濃郁。 食客先選定鍋燒(皮經油炸至起泡酥脆的豬肉),牛肉,馬肉等主料后,再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在調料區(qū)選用調配料,常見的有酸豆角、酸筍、酸菜、蔥花、香菜、鮮辣椒、油辣椒......待你吃的口舌生香時留點碗底,再舀一勺熱乎乎的骨頭湯,晃勻下肚,定會吃得全身毛孔打開,酣暢淋漓。 四、蒲廟和武鳴的生榨粉 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生榨米粉在壯話里稱為“粉拉餿”。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tǒng)老三樣“豆腐干、頭菜碎、豬肉沫”。 生榨米粉又稱生榨粉,最傳統(tǒng)的生榨米粉來自南寧蒲廟鎮(zhèn),據(jù)說生榨粉這種微酸的形成并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由于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后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愛吃生榨米粉的人常說,“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 五、賓陽酸粉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而聞名遐邇。最正宗的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酸粉。 賓陽酸粉,屬于涼拌粉,把濃香的醬汁和酸甜的酸醋拌到蒸粉托里,配以叉燒肉、燒腸、炸波肉、炸肉排、臘牛肉巴、酸黃瓜(有時是酸蘿卜)、花生米(或者油炸黃豆)、蒜末(香菜等)、生辣椒(生蒜米)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就做好了。在賓陽有著一句話:“夏天吃酸粉,病貓都精神”,說的正是賓陽酸粉。 六、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清末民國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制作工藝獨特,以其山區(qū)特有的水質,配以當?shù)厮a的優(yōu)質白米精制而成。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jù)不同口味烹制成肉湯粉、老友粉、螺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 七、融安濾粉 濾粉在融水有很悠久的歷史,相傳為清朝時融縣(今融水)的農民所創(chuàng),融水濾粉是融水、融安的特有的小吃,是兩縣人民的最愛小吃。無論在鄉(xiāng)下還是縣城,人最多的粉店一定是濾粉店。很多從外地回來的人第一要吃的,也是濾粉,因為外地是沒有的。 八、羅城大頭粉 被譽稱“小桂林”的羅城縣,積淀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羅城自古就有“好玩好耍好吃”之美傳。大頭粉蘊育著仫佬的濃郁民族風情的味道。 大頭粉的做法是先用磨好的粘米團(像面粉團一樣)放到有許多漏洞的木板上,然后反復向下揉搓擠壓,讓粉條逐根落到燒開了的大鍋水中,蓋一會蓋子大火煮一下,然后撈出放上油,配上精心調制的配料,就能嘗上可口美味的大頭粉了。 九、玉林生料粉 生料粉,是玉林獨具地方風味的傳統(tǒng)風味食品。起于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桂林等城市。此粉需要小鍋獨灶烹煮,多數(shù)的粉攤是用鐵制的水瓢鍋,一半都是單人份的大小。 生料中包括:豬肝、粉腸、豬瘦肉,豬肝和瘦肉是切薄片,粉腸洗凈后切小短,這都需要事先用調味料分別腌制,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玉林的米酒,這里的米酒為透白色,半透明,透著純純的米香,味道也偏甜,用它來去除肉類的腥味省去了用糖來提鮮。粉質較河粉厚,卻不如河粉寬,此粉采用鮮做,手工切制,可以經久煮而不易軟爛。此湯粉的特色:湯鮮,肉嫩,粉滑。 十、玉林和梧州的牛腩粉 玉林牛腩粉是廣西玉林市和廣東陽江市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因以調制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于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廣西等城市。 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制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干待用。 十一、玉林牛巴粉 在今天,玉林人喜歡用“牛巴”來招待客人,以示主人對客人的極其尊重。結婚等喜慶日子,當?shù)厝烁蔷鄄凸财贰坝窳峙0汀薄?/p> 玉林“牛巴”制作的不易,體現(xiàn)在:一選料講究,做“牛巴”最好選有用黃牛臀肉(當?shù)厝朔Q“打棒肉”),因為只有這個部位的牛肉最富有彈性和韌性,做出的“牛巴”才兼?zhèn)渌谖逗袂夷徒馈U捎谥谱鳌芭0汀钡牟灰?,現(xiàn)在人們已經很難吃到民間傳說的“牛巴”。 十二、防城卷粉 防城卷粉是七九年越南排華時華僑同胞傳回去來的,開始是一兩家,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就很多了,有條小街兩面都是粉店。 防城卷粉用的大米經過一夜浸泡,用石磨磨成槳備用;然后用勺把約八十克的米槳均勻地倒在蒸格(已經燒開的鍋)上蓋好;等看到冒出蒸汽時就可以把蒸格拿下,再把配料(配料一般是由云耳,肉碎,蝦肉等組成)均勻地灑在米粉上,再用一條細細的竹子一卷;一碗熱氣騰騰的卷粉就做好了。 十三、陸川卷粉 其實融安、桂平、南寧、貴港等地都有卷粉,各地叫法可能會不同,比如融安的卷粉也叫滑粉。 陸川卷粉是流行于桂東南陸川縣一帶的漢族傳統(tǒng)風味食品。新稻收割后,農家將新米加水浸泡幾小時,摻以蒸熟米飯,磨成漿,放一層米漿入鋁盤,蒸熟成片,卷成筒形,即可食用,有“嘗新”之意。加上韭菜、豬肉、花生以及多種調料后食用,或將配料作為餡心卷入 粉中食用。 十四、平果卷粉 平果的卷粉類似于廣東的卷筒粉,但是口感獨特,有當?shù)氐奈兜馈R晃唤衜c阿曉的平果網(wǎng)絡歌手寫的《港口卷粉我最愛》,歌曲記錄歌手兒時經常去光顧的一家粉店,而身在外地尤為想念,有感而發(fā),通過用家鄉(xiāng)西南官語歌頌廣西平果縣城特產:卷粉。 十五、欽州豬腳粉 欽州豬腳粉是廣西欽州名氣最大的傳統(tǒng)名小吃之一,豬腳粉是欽州名氣最大的名小吃,俗話說,“欽州豬腳粉,神仙也打滾?!?/p> 欽州豬腳粉選當?shù)靥赜械纳虾妹追刍蚝臃?,配以調制好的熟豬腳,加入多種佐料而成。其制作的方法也很簡單,沒有復雜的工序,只是把豬腳細凈斬件,配于八角、桂皮等料烹制,食用時,一碗湯粉加一塊油得發(fā)亮的豬腳,配一小碟的辣椒醬。 十六、全州紅油米粉 在廣西的米粉種類中,能與柳州螺螄粉比紅的,全州紅油米粉算一個;能與各地湯粉比鮮的,全州紅油米粉也算一個。紅油米粉以辣著稱,因為那紅彤彤的油就是辣椒油。細粉、紅油、豬骨湯和碎肉、黃豆就構成一碗鮮香入味的紅油米粉。 十七、天等雞肉粉 天等雞肉粉,雞肉是用的白切雞,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這粉真是奇葩,白切雞切成塊后用另外的小蝶盛放澆一些醬汁,粉就是一碗光溜溜的光頭粉,什么也沒有,賣相真是不好。但一下口,才知這食店老板的用心良苦,粉的湯是雞湯,粉浸入湯里吸收湯汁,非常鮮美,放任何東西都會破壞雞湯的美味,哪怕是一片菜葉。 十八、北海海鮮粉 顧名思義,就是用海鮮來做配菜或者湯底煮出來的米粉,一般到過北海的游客都會吃上一碗海鮮粉,既過了一把海鮮癮,又能填飽肚子。北海人有一個雅號,貓象。北海人貓象,是說北海人餐餐離不了魚。其實,外地人到了北海,也得變成貓象。 “開春趕飛鯔,煲的魚粥香。留魚打火鍋,吃的鍋底光。蔥姜焗馬鮫,黃魚煎酥黃,要想飽口福,石斑燉靚湯”。什么魚,北海人都能吃的有模有樣,外地人到北海,照樣吃的滿口香。 十九、南寧粉蟲 粉蟲是廣西傳統(tǒng)小吃之一。始于清代。因其形似蟲草故名。食之韌軟??膳湟载i肉、牛肉或雜燴做成炒粉蟲、粉蟲湯。 油光光、白嫩嫩的紅色、白色和黃色的粉蟲,澆上麻油、蘇梅醬,酸醋豉油辣椒醬,再放上一小撮氽過滾水的綠豆芽和韭菜,還有一丁點酸豆角或者酸菜什么的,可謂色、香、味俱全。又軟又爽滑,好嚼好咽,那醬、那菜、那搓成各種條紋栩栩如生的粉蟲攪合在一起,就有一種奇特的味道,很吊胃口,吃脹了肚也不覺得膩。 二十、隆安粉利 粉利是廣西隆安縣的一種鄉(xiāng)間小吃,發(fā)明人是廣西壯族地區(qū)的壯族民眾,粉利是壯族原生態(tài)的稻米制品,經過石磨磨成漿,然后經過蒸煮而成。 二十一、陳村粉 陳村粉有三個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陳村粉的韌性適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說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二十二、河粉 河粉也是廣東的舶來品,但是在廣西各地發(fā)揚光大,已經成了本土的美食佳品。百色、南寧、梧州都是河粉流行的地方,吃河粉也分干濕兩種。比如炒河粉,在廣西的很多餐館都會有這道菜,同時也是考驗一位廚師功力的一門功課之一。每根粉之間可以輕松分離,油分都被吸收到粉里面才算大功告成。 二十三、貴港橋圩鴨肉粉 橋圩鴨肉粉近年來在城區(qū)越做越大,越來越受歡迎,秘訣當然只有一個:好吃!橋圩人做鴨肉喜歡使用梅子、姜、白糖、酒,把鴨肉的騷味去掉,酸酸甜甜,非常開胃。 二十四、貴港東龍酸粉 傳說清朝時,酸粉從貴港市傳入東龍,東龍人結合豐富的中醫(yī)藥原理,將其進行改良,在用來拌粉的調料醬湯也添加了食醋,正宗的東龍酸粉一定要配上東龍地區(qū)獨有的秘制調料,吃起來才酸甜、可口、香噴噴,與其他地區(qū)粉風味相去甚遠,唯東龍獨有,慢慢地“東龍酸粉”之名就被傳開了。 這24碗粉你最喜歡哪一碗 還是都喜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