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名著,就是因?yàn)槟軓臒o數(shù)的角度被闡釋和解讀。一部《西游記》,有人看到明心見性,有人看到團(tuán)隊建設(shè),甚至有人看到煉丹術(shù)······ 如果從儒家修身的角度看,師徒四人則代表了四種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或性格,而這些都是先賢們所贊許和推崇的。 唐僧——誠 這里,我想說說被說得“一無是處”的唐僧。唐僧身上有許多可取之處,就說說他的虔誠吧。 唐僧是虔誠的,一心向佛,即使為“佛”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唐僧在去西天取經(jīng)之前發(fā)弘愿:“見廟掃廟,見塔掃塔。”每到一處,他必履行自己的誓愿,這是他對佛虔誠的具體體現(xiàn)。 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中有一個鏡頭,唐僧來到一塔下,十分虔誠地掃了起來。此時,輕曼悠揚(yáng)的佛教音樂響了起來,一位男歌唱家唱了一首插曲。聽了,心情會隨之平和起來。 “刷、刷……”唐僧在掃塔嗎?他是在掃塔嗎?他在掃一座無形的塔——心靈之塔!他是在掃去自己信仰之塔上的塵埃。 唐僧的誠,在宗教層面叫虔誠,在儒家文化中則是真誠、精誠?!吨杏埂吩唬何ㄌ煜轮琳\,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span> 只有天下最為誠心的人,才能夠完全發(fā)揮自己的本性;能夠完全發(fā)揮自己的本性,就能夠完全發(fā)揚(yáng)別人的本性;能夠完全發(fā)揚(yáng)別人的本性,就能夠完全發(fā)揚(yáng)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的演化和養(yǎng)育萬物。 所以有位學(xué)者說,儒家思想的關(guān)鍵在于真誠,儒家說,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真誠,就會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有一種力量,由內(nèi)而發(fā),讓自己去做該做的事。 孫悟空 ——斗 孫悟空的精神用一個字總結(jié)就是,斗。斗的精神就是自強(qiáng)不息。縱觀整部《西游記》,孫悟空從始至終都在斗爭、自強(qiáng)。他最開始與死亡斗,燒了生死簿;與天兵天將斗,大鬧天宮;與如來斗,雖然輸了但毫無懼色;與妖怪和心魔斗,終成正果。從這個角度看,把《西游記》說成是孫悟空的斗爭史也不為過。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曾經(jīng)這樣介紹自己: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龍,我也曾上天堂大鬧天宮。饑時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兩三顆;渴時把玉帝的酒,輕輕呼了六七鐘。睜著一雙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慘淡,月朦朧;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說甚么大精小怪,那怕他憊懶潰膿!一趕趕上去,跑的跑,顫的顫,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將來,銼的銼,燒的燒,磨的磨,舂的舂。 這就是齊天大圣、斗戰(zhàn)勝佛,一個代表了中華文化中最積極上進(jìn)最剛健的自強(qiáng)不息精神的形象。 豬悟能——俗人俗趣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重視物質(zhì)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伙,總是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這些出乖露丑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甚至也不是嘲諷。相反,八戒給人的印象是充滿世俗的樂趣,接地氣。 豬八戒是世俗性格的典型代表,貪、嗔、癡、懼、色、懶,但此人比較好管理,只要馭用得法,還很能干,也不怕臟和累。這是一個真實(shí)的人物,一個可愛的人物,一個更接近人本質(zhì)的世俗人物。 在唐僧的三位弟子中,豬八戒的性格是最為豐富、復(fù)雜的。他有突出的特點(diǎn),也有明顯的缺陷:憨直中略帶幾分狡猾,實(shí)干中又伴隨著好吃懶做。他自私、好色,卻又能不叛大義。整個性格,充滿難以調(diào)和的自相矛盾,而這種矛盾又往往具有強(qiáng)烈的喜劇效果。八戒是“花和尚”、“懶和尚”。然而正是他的“花”、“懶”,使這個形象接近于世俗的立場。因此,這也正是他受到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 中華文化,不像很多宗教,否定世俗生活。我們的老祖宗教我們,人不可能離開世俗生活,而人一生所有的修行也都在世俗生活。所以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沙悟凈——勞而無怨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讓更多人知道吧!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