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網(wǎng)站Imgur上一張寶寶的照片,竟然點擊率超過了430萬次,話說這圖到底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呢?原來是記錄了一個剛出生數(shù)小時的女嬰向她的父母打出“OK”手勢,被相機記錄了下來。據(jù)悉,這個新生兒出生之后沒多久就將她的中指搭在大拇指上,做了一個OK的手勢,實在有些讓人震驚。不少網(wǎng)友紛紛感嘆這個新生女嬰,手指的靈活性超過一般的嬰兒,估計是她對自己出生的祝賀。但是也有不少網(wǎng)友猜測這個手勢不是“OK”,而是“Abhayamudra”,表示一切正常。不管是什么意思,至少,這個女嬰有了些不同的地方。

新生女嬰打ok手勢:悄然走紅網(wǎng)絡(luò)寶寶手勢全解讀。新生嬰兒從某種程度上在嬰兒間看起來都長得差不多,但是在英國卻有這么一個小嬰兒,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告訴世界,自己的到來這個世界上。話說,到底是什么方式呢?讓不少網(wǎng)友都紛紛表示震驚呢。
據(jù)悉,這個新生兒出生之后沒多久就將她的中指搭在大拇指上,做了一個“OK”的手勢,令她的父母非常震驚。
目前,該圖片的點擊量已經(jīng)超過430萬次。許多網(wǎng)友驚嘆該新生女嬰手指的靈活性,對她的出生表示祝賀。也有網(wǎng)友推測這個手勢可能不是“OK”,也許是“Abhayamudra”,表示一切正常。

新生女嬰打ok手勢:其實寶寶手勢是有不同含義的,如果寶寶吮吸手指表示需要情感關(guān)注。其實吮吸手指是寶寶對吮吸母乳或奶瓶行為的延伸,是一種條件反射。正常情況下,寶寶在睡前都會吮吸手指,以獲得安全感。但是如果寶寶醒著的時候,吮吸手指則是有傳遞給媽媽,需要感情關(guān)注。還有,如果寶寶攤開四肢,就意味著寶寶對抗權(quán)威的模式,因為寶寶無語言基礎(chǔ),所以需要適當?shù)刂v道理進行口說。如果寶寶身體后仰、手指微曲,意味著寶寶受到驚嚇。
多發(fā)于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因為寶寶神經(jīng)發(fā)育尚不成熟,無法控制表情。媽媽們需要多觀察,了解寶寶情感變化。
新生寶寶的5種手勢
新生寶寶的小手特別稚嫩,爸爸媽媽們看見肉呼呼的小手,總想去摸摸,握住寶寶的小手,就感覺跟寶寶在做心靈上的溝通,雖讓寶寶太小還不會用言語表達,但爸爸媽媽們可要心細一點了,因為小寶寶們會用他們的小手,來表達他們的意圖!
寶寶小手的5種意圖表達
1、小手張開、手指向前伸展:
寶寶帶著愉快的心情醒來時小手通常是這樣的動作,這是他在邀請身邊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
2、小手的指頭放松地彎著:
這時寶寶已經(jīng)不再東張西望,他的手臂也松軟地耷拉下來,說明寶寶已經(jīng)累了,想睡覺了。
3、小手捏著松松的拳頭:
寶寶在睡眠中會有這種手勢,說明他正在做夢,他的眼球在眼皮下輕輕地轉(zhuǎn)動,有時還會發(fā)出輕輕的鼾聲。其實,夢中的寶寶睡得并不深,隨時可能會醒來。
4、小手緊緊地握著拳頭:
寶寶緊張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動作,這時或許寶寶是害怕某個陌生環(huán)境或人,也可能是他的小肚子有些不舒服。
5、手臂放松、小手輕輕地握著:
這時的寶寶正心滿意足地享受著美妙的時光,他愿意獨自呆著,而不需要外來的干擾。
新生兒小手張不開原因
新生兒剛出生時,很多都會有握拳現(xiàn)象,很少張開。尤其在睡覺時,他們的手會呈現(xiàn)輕度的握拳狀態(tài),拇指放在其他手指之外,有時會自發(fā)地張開,再握緊,這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緊張。但如果握得很緊,并且拇指壓在其他四指里面,不能自發(fā)張開,就是不正常了。這可能是在提示有腦病變。
早點讓寶寶露出小手
兩三個月的小嬰兒就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了,這個階段有超過1/3的父母為避免孩子抓傷自己,用手套或長袖裹住嬰兒的小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可能會影響嬰兒大腦的良好發(fā)育,正確的做法是盡早讓嬰兒露出小手,開發(fā)智力。
專家介紹,兩三個月的嬰兒看到自己的小手,心理也隨著發(fā)展到喜歡看手、玩手,此時常常把雙手握在眼前,手指亂動,抓臉、抓衣被。兩三個月是嬰兒大腦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孩子要用雙手來學習本領(lǐng)提高智力,手的精細動作是嬰兒最初的智能表現(xiàn),手指動作的靈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大腦的發(fā)育成熟程度。限制小手的“自由”,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的早期開發(fā)。
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嬰兒用指甲抓傷自己,父母可以在孩子睡著后,用指甲刀輕輕剪去指甲,但不要剪得太短,光滑平整即可。

看寶寶的5種手勢
這個年齡段嬰兒的小手還不能主動抓握物品,父母最好有意識地放一些帶有細柄的玩具在小手中,如花鈴棒、撥浪鼓、塑料捏響玩具等,及早促進小手精細動作的發(fā)展,讓嬰兒“心靈手巧”起來。剛開始,可以先用玩具輕輕觸碰小手的第一、二指關(guān)節(jié),讓他感覺不同的物體。待小手完全展開后,將玩具柄放入手中,讓他們握緊再慢慢抽出。也可以在等嬰兒抓住玩具后,握住小手,幫他搖出響聲,引起嬰兒視聽的關(guān)注。
除了讓嬰兒觸摸和抓握帶柄的玩具外,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進小手手心,嬰兒小手一旦碰到大人手指就會無意識地抓住,一會兒便放開。大人還可以把鉛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進他手心,讓他抓住。
小編總結(jié):了解寶寶的手勢,讓我們更清楚寶寶的狀況,做到盡早讓嬰兒露出小手,開發(fā)智力,健康成長。
教你理解寶寶使用的手勢 解讀寶寶的手勢
人在進行交流的時候,身體語言大約占70%,語言大約占30%。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無法通過語言溝通來順利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憑借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告訴媽媽他的意愿和想法。
對媽媽來說,要通過寶寶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來了解寶寶的意愿和需求,
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時候,媽媽所理解的意思,甚至與寶寶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差甚遠,這讓媽媽憂心不已,總擔心自己對寶寶照顧不周。所以,如果媽媽能夠理解寶寶的身體語言,就可以知道寶寶的意愿和想法,從而更周到、更貼心地照顧寶寶。

寶寶的語言發(fā)育尚不成熟,在日常的與人交流中身體語言占很大的比例,這個時期的寶寶對非語言交流所傳遞的信息更易接收,在表達訊息的時候也更擅長使用身體語言。只要媽媽認真觀察寶寶的身體語言,就能夠“傾聽”出寶寶的心聲,也更容易向?qū)殞殏鬟_媽媽對他的愛意。
吮吸手指:寶寶需要情感關(guān)注
很多媽媽可能都認為寶寶吸手指沒什么大不了的,覺得很多小孩都有吮吸手指的習慣,肯定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通常情況下,吮吸手指是寶寶對吮吸母乳或奶瓶行為的延伸,是一種最原始的條件反射。正常情況下,寶寶在睡覺前都會吮吸手指,以此來求得安全感,
安心入睡。這是寶寶有意識的吮吸,媽媽完全不必擔心。但是如果寶寶醒著的時候,也會做出吮吸手指的動作,媽媽就需要注意了。寶寶會將任意一個手指放進嘴里,輕輕地咬著,有點像大人思考問題的感覺,這種吮吸是寶寶無意識的動作。有的媽媽可能會說:“是不是寶寶餓了?”其實不是的。這個時候的寶寶若是餓了就會張開嘴向旁邊啃咬。這種無意識的吮吸動作是寶寶在向媽媽傳遞信息:他需要媽媽給予情感關(guān)注。這時候,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打?qū)殞?,或者跟他輕聲說話,讓寶寶體會到媽媽對他的關(guān)愛。
軀干伸展:對抗權(quán)威的模式
有些媽媽會發(fā)現(xiàn)當她訓斥或者責備寶寶的時候,雖然寶寶沒有哭鬧,但是卻放松的攤開四肢,媽媽可能會以為寶寶是知道自己錯了,其實這是寶寶對抗權(quán)威的方式。寶寶還不會說話,因此不會反駁甚至頂撞父母,但是他們內(nèi)心有自己的是非對錯準則,會用這種舒適放松的方式來向權(quán)威作出挑戰(zhàn)和對抗。因此,在寶寶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最好不要太過嚴厲的訓斥,這樣容易讓寶寶從小形成逆反心理,沒法好好地跟他講道理。寶寶還小,還很容易塑造,只要媽媽說的有說服力,他們就會信服的。
腳部動作:透露寶寶的心理活動
對于稍大點的寶寶,他們?nèi)绻肴ツ硞€地方,足尖就會指向那個地方的方向。所以當寶寶不安分或者無故纏著媽媽哭鬧的時候,媽媽就要注意寶寶的足尖指向何處。另外,寶寶腳部動作若是很活躍,也表明寶寶心理緊張或者激動、高興。若是激動或者高興,媽媽自然可以不用深究,但若是緊張,媽媽就應(yīng)該找出讓寶寶緊張的原因并加以消除。
身體后仰、手指微曲:寶寶受到驚嚇
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身上。這時候的寶寶神經(jīng)發(fā)育尚不成熟,還不會控制面部表情,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情感語言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
媽媽就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肢體語言,來了解寶寶的情感變化。當然,有些寶寶受到驚嚇的時候反應(yīng)很明顯,身體重重地抽搐一下,或者呆住片刻繼而放聲哭鬧,
而有些寶寶則不會這么明顯。媽媽要注意觀察,若是寶寶身體微微后仰,嘴唇微張,手指微微彎曲,就表示他受到了驚嚇,這是在做退縮的生理反應(yīng)動作。
寶寶經(jīng)常使用的簡單手勢
還要:寶寶反復將手指聚攏碰撞到一起的時候,就是寶寶在說“還要”,例如當寶寶還想喝水或者還想吃飯的時候,都會使用這個手勢。
沒了:寶寶手心朝下地將手臂彎曲放在胸前,自上向下?lián)]動,表示“沒了”,例如當他面前的餅干盒里的餅干沒了的時候,他就會這樣“告訴”媽媽。
吃/餓了:寶寶餓了的時候,會用示指輕輕碰觸嘴巴,表示想要吃東西。
喝/渴了:寶寶渴的時候,就會抬起拇指,微微屈起其他四根手指形成奶瓶的形狀,做出“喝”的動作。
熱:寶寶熱的時候,就會像媽媽將水吹涼的時候所做的動作一樣不停地吹氣。
冷:寶寶將雙臂加緊,緊緊貼在身體的兩側(cè),就表明寶寶冷了。
牛奶:讓寶寶學會在想要喝牛奶的時候,做出像牧民擠奶的動作,反復握緊、張開拳頭。
飲料:將兩手攥成拳,一上一下的放好,不停地旋動。
疼痛:用手將疼痛的區(qū)域畫出來,并且做出疼痛表情。
停:并攏五指,朝前推出手掌。
安靜:用示指指嘴,但是不要接觸到嘴巴,同時發(fā)出“噓”的聲音。
吵死了:微攥雙拳,輕輕貼在耳邊。
換尿布:在需要換尿布的時候,寶寶輕輕拍打自己的臀部。
洗澡:寶寶想要洗澡的時候,用兩手在自己的身體上輕輕摩擦。
刷牙:將門牙露出,平伸示指在嘴巴附近做出刷牙的動作。
電話:做出“六”的手勢,放在耳邊。
星星:放松手指,不停地晃動手腕,就會形成星星一閃一閃的樣子。
月亮/燈光:將手臂平伸指向天空,不?;蝿邮滞?。
書:用兩只手做出翻開書本再合上的動作。
睡覺:兩只手合十置于頭部一側(cè),把頭靠在手掌上,閉眼做出睡覺的樣子。
狗:伸出舌頭,做出狗狗喘氣的動作。
貓:在胸前用示指畫圈圈。
馬:將兩手攥成拳放在胸前,不停地上下擺動,做出騎馬的樣子。
鳥:展開兩條胳膊上下?lián)]動,做出震動翅膀的樣子。
魚:不停地張開、閉合嘴巴,同時發(fā)出“bo bo”的聲音,像魚在水中吐泡泡一樣。
兔子:伸出兩根手指置于頭頂,不停地彎曲、伸直手指。
花:像聞到花香一樣深吸一口氣。
帽子:微微彎曲示指并輕輕敲頭部。